马斯克对地球轨道提出了新的计划。天文学家们已经感到恐慌

埃隆·马斯克正将其星链卫星网络从全球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转变为解决人类两大危机的工具:人工智能能耗激增和全球气候变暖。这位世界首富最近宣布,星链不仅可以承担轨道数据中心功能,还能通过调节太阳辐射来为地球降温。然而,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加剧科学界对近地轨道过度拥挤和安全风险的担忧。

目前在轨运行的约12500颗卫星中,约70%由SpaceX发射,这一统治地位让马斯克得以提出更加激进的太空利用方案。但随着星链功能的不断扩展,从基础通信服务演变为复杂的轨道基础设施,其对太空环境和地球科学研究的潜在影响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轨道数据中心的技术可行性争议

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激增已成为全球性挑战。自OpenAI在2022年公开发布ChatGPT以来,AI驱动的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呈现爆炸式增长。高盛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AI驱动的能源需求可能增长165%。

面对这一不可持续的能源消耗趋势,马斯克提出了将数据中心部署到太空的解决方案。他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表示:"只需扩大配备高速激光链路的星链V3卫星的规模即可,SpaceX将会这样做。"这一构想旨在利用太空中充足的太阳能资源,避免在地球上建设更多耗能巨大的数据中心。

然而,这一方案的可行性遭到了科学界的质疑。里贾纳大学天文学家萨曼莎·劳勒指出:"将数据中心放到太空中究竟有什么帮助?据我了解,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组件更换、维修和定期升级工作,所有这些在太空中都会更加困难。"

尽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声称,利用现有的发射和卫星基础设施可以实现太空数据中心,并使用AI加速器在轨道上处理原始数据,但这种技术可行性并不等同于可持续性。批评者认为,这种方案只是将问题从地球转移到了太空,进一步加剧了轨道拥挤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前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也曾向国会表示,由于数据中心中AI使用的增加,能源需求将从总发电量的3%增加到99%。施密特甚至声称已收购太空初创公司Relativity Space,并担任首席执行官,目的就是在太空中建造数据中心。

太阳地球工程的争议性提案

马斯克的第二个提案更加引人争议:利用卫星星座进行太阳地球工程。11月3日,他在X平台上发帖称:"大型太阳能驱动的AI卫星星座能够通过对到达地球的太阳能进行微小调整来防止全球变暖。"

这一提案正值联合国再次警告世界各国未能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的碳减排目标之际。面对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和从化石燃料依赖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进展缓慢的现实,一些科学家确实主张考虑太阳地球工程等极端措施来为地球降温。

然而,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警告称,这种方法可能产生严重的反作用。该校气候学院和工程学院的大气化学家和气溶胶科学家V·费伊·麦克尼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如果你试图这样做,可能会发生一系列事情——我们认为可能结果的范围比任何人迄今为止所认识到的要广泛得多。"

劳勒对马斯克的这一计划同样持批评态度:"我们完全知道'防止全球变暖'需要做什么,那就是停止燃烧化石燃料。在继续燃烧化石燃料并提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同时阻挡阳光,这不是解决方案,而是临时补救措施。如果轨道上有足够多的卫星来阻挡相当大比例的阳光,我们将面临严重的碰撞风险问题。"

轨道拥挤与安全风险加剧

无论是轨道数据中心还是太阳地球工程,马斯克的两个计划都指向同一个结果:在已经过度拥挤的太空中增加更多卫星。这正是科学界最担心的问题。

早在2022年,劳勒就警告星链卫星正将人类推向凯斯勒综合症的危险边缘——这是一种级联效应,每次卫星碰撞都会产生碎片,从而增加更多碰撞的风险。由于太空碎片以每秒数公里的速度飞行,清理作业将如同"收集子弹"一般困难。

三年过去了,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劳勒向记者表示:"轨道上的卫星比2022年时多了数千颗。我的研究数据中出现了更多卫星条纹,在黑暗的天空中我能看到更多的卫星。重返大气层的频率也大幅攀升。星链的设计寿命只有5年,这意味着它们必须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替换。"

根据SpaceX的报告,该公司平均每天有一到两颗星链卫星重返大气层。在2024年11月至2025年5月期间,他们烧毁了近500颗星链卫星。更令人担忧的是,SpaceX在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提交的文件中透露,星链卫星在2019年至2023年间需要进行50000次避撞机动。

南安普顿大学航天学教授休·刘易斯分析认为,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到2028年,星链卫星每六个月将需要执行大约100万次机动。SpaceX自己的报告显示,在2024年11月至2025年5月期间,他们平均每2分钟就要执行一次避撞机动。

"这太可怕了,"劳勒感叹道,"每两分钟就有一次犯错的机会,可能使我们陷入凯斯勒综合症——失控的碰撞级联反应,可能摧毁轨道上的大部分卫星,并使我们在几十年到几个世纪内难以使用近地轨道。"

监管缺失与行业呼声

令人意外的是,连卫星行业内部也在呼吁加强监管。劳勒透露:"有趣的是,我接触过的许多卫星制造商和运营商也希望在轨道上实施更强的监管。我知道联合国层面正在进行讨论,但进展极其缓慢,与此同时,星链每隔几天就向轨道发射60颗卫星。"

自2022年以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保护暗夜和宁静天空免受卫星星座干扰中心一直在为加强卫星运营监管而奔走呼吁。然而,监管步伐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和商业部署的速度。

太空碎片撞击私人财产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2024年,一块星链卫星碎片坠落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农田上。2022年,SpaceX的Crew-1太空舱碎片坠落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南部的牧场上。

劳勒指出:"卫星重返大气层没有严格的安全测试要求。当然,如果它们完全燃烧殆尽,那就意味着大量奇怪的金属和塑料被添加到高层大气中,这实际上比几块碎片撞击地面更可怕,因为我们实际上不知道这会如何影响大气化学。"

马斯克的星链扩张计划凸显了商业太空活动监管的紧迫性。如果星链要从宽带服务发展成为轨道气候基础设施,监管机构就不能再对其潜在风险视而不见。在技术创新与太空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已成为人类太空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科技   天文学   恐慌   轨道   地球   计划   太空   数据中心   碎片   施密特   风险   全球   大气层   科学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