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ASML正式宣布要在法国建先进光刻研发中心,这消息给了荷兰政府狠狠一击。
为了留住这个国宝级巨头,荷兰之前砸了25亿欧元(差不多200亿人民币)搞了个“贝多芬行动”。

可最后还是没拦住ASML搬家,第一批几百个核心工程师已经去法国了,德国的工厂也在抓紧筹建。
ASML在费尔德霍芬扎根几十年,说是荷兰的“国家名片”都不为过,欧洲芯片产业半壁江山都是它撑起来的。

可荷兰都下血本挽留了,ASML为啥非要从老家搬走呢?

荷兰开始挽留ASML,全因2023年底一个政策“昏招”。
当时议会脑子一热,取消了外籍高薪员工30%的免税福利。

要知道ASML近四成研发人员都是外国人,其中德国、法国工程师就占了六成多。
政策一出来,2024年上半年就有120个核心技术人员跳槽走了,ASML董事会立马就开始考察海外选址,荷兰政府这才慌了神。

为了留住这个一年订单超300亿欧元的大金主,荷兰在2024年3月赶紧推出“贝多芬行动”。
25亿欧元的预算花在基建、教育、人才政策这三大块。
交通上,打算扩建费尔德霍芬到机场的高速,解决员工上班堵车的问题。

电力方面,拨钱升级电网,目标是多供20%的电,避免生产时突然断电。
教育上,给大学芯片专业发专项补贴,多招学生培养本土人才。

除此之外,政府还主动放宽移民政策,外籍工程师签证审批从3个月缩到1个月,甚至答应跟ASML商量,看看能不能用别的方式补回税收优惠。
首相马克·吕特还亲自牵头搞了个特别小组,每个月都跟ASML高层沟通进度,看得出来是真急了。

可花这么多钱挽留,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贝多芬行动”一推出,地方议会为了钱怎么分,吵了快俩月,高速扩建到2025年才开工,电网升级也没达到当初说的进度。

ASML的首席运营官在内部会议上忍不住吐槽:“我们要的是能落地的办法,不是画大饼的计划。”
2025年荷兰媒体爆料,这个行动只有30%的钱真正花出去了,好多关键的配套设施还停在纸面上。

这时候法国又抛来橄榄枝,德国也拿出产业集群的大礼包,ASML彻底下定决心要搬走了。
税收政策其实只是个导火索,真正让ASML铁了心要走的,是荷兰长期解决不了的人才和基建难题。

ASML 2024年的运营报告里写着,埃因霍温周边缺1.2万套房子,新入职的工程师平均得等三个多月才能找到住的地方,不少人因为没地方住,直接就拒绝入职了。
人才储备也压根跟不上公司扩张的速度,荷兰每年芯片相关专业毕业生就3000人。

可ASML每年要招5000人,缺的人只能靠外国人补,可移民政策一会儿松一会儿紧,招人更难了。
荷兰搞不定的问题,法国和德国刚好能解决。法国给ASML在东部阿尔萨斯地区划了10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搞研发的投入还能享受30%的税收减免。

市场形势变了,更让ASML铁了心要搬走,2025年的季度报告显示,受外部环境影响,2026年中国市场的订单预计会少25%,欧洲本地成了新的增长主力。
法国的研发中心靠近斯特拉斯堡的半导体材料基地,德国的工厂挨着慕尼黑的汽车芯片集群,这种“研发+生产+市场”的本地配套布局,能省不少供应链的钱。

到2025年11月,ASML已经往法国、德国派了1200个员工,其中70%都是研发人员,核心业务搬走已经成了定局。
荷兰花200亿没留住ASML,说白了就是临时抱佛脚的投入,根本补不上长期的漏洞。
ASML要的不是一次性给多少钱,而是稳定的人才来源、靠谱的基建配套和完整的产业环境。

税收政策搞砸了只是个引子,住房、电网、人才储备这些日积月累的问题才是病根,而法国和德国刚好能提供一整套解决办法。
留住企业,光靠砸钱没用,关键是要打造“政策稳定+基建靠谱+产业配套”的生态环境。

荷兰的教训就在这,就算有“国家名片”当招牌,要是不管企业长期的发展需求,花再多钱也留不住人家。
而ASML选择搬走,说到底就是全球产业链重新洗牌时,企业会往环境更好的地方扎堆,这是没法挡的趋势。
更新时间:2025-11-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