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琉球曾请求加入中国,为何被拒?清朝又为何没把琉球吞并?

公元607年,隋炀帝杨广派遣羽骑尉朱宽率船队出访海外寻找奇珍异宝,朱宽最终探寻到了琉球群岛,他也是有文字记载以来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琉球群岛的人。

琉球群岛位于中国台湾岛与日本九州岛之间,当时朱宽发现琉球群岛时,在海上看群岛地形如虬龙浮水,故起名为“流虬”。

后来唐朝时期,唐朝认为“虬”字有小龙之意,为了避讳皇帝是真龙天子,因此又将其改名为流求,与台湾岛古称同名。后来明朝时期将二者统一改名为琉球,为了区分二者,琉球群岛被称为大琉球,台湾岛被称为小琉球。

此后数百年间,琉球群岛与中国往来并不是很密切,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才开启了琉球与中国密切的联系。

明朝:宗主国的“温柔边界”

公元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出使琉球,这一外交举动拉开了中琉长达500多年宗藩关系的序幕。当时,琉球中山国王察度敏锐地抓住契机,主动归附明朝 ,双方开启了一段特殊的交往历程。

这种宗藩关系与现代意义上的领土兼并截然不同,它深深扎根于明朝独特的朝贡体系之中。朝贡体系秉持着“厚往薄来”的原则,琉球每年向明朝进贡硫黄、马匹等当地特产,而明朝则慷慨地回赠丝绸、铜钱、瓷器等物品,回赠物品的价值往往是贡品的数十倍之多。

这种经济往来更像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认亲”仪式,琉球借助明朝的册封,巩固自身王权的合法性,而明朝则通过“万国来朝”的盛大景象,彰显自己天下共主的崇高地位。

与琉球建立宗藩关系后,朱元璋还特意派遣福建籍造船工匠、学者、纺织工人移民琉球,传播中国的文化习俗和工艺技术。

这些移民到琉球的福建人也被称为“闽人三十六姓”,他们世代居住在琉球久米村,他们在琉球享受到了诸如世袭官职、减免税赋等很多高福利待遇,后裔都是琉球王国的士族统治阶层。

明朝初期时,琉球处于三国时代,当时琉球群岛共分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山国、山南国、山北国,因此从中山王察度时期,察度就恳请大明王朝派水师帮助琉球统一,并由明朝派遣官员统治琉球。

除了察度之外,他的儿子武宁继位后也曾向明朝发出归附中国的请求,在明朝初期史料中不乏琉球多次请求明朝直接派遣官员直接治理的记载,但都被明朝婉言拒绝。

朱元璋曾在诏书中就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这充分体现了明朝在对待海外领土时“重象征、轻实控”的理念。

公元1429年,琉球中山国执政官尚巴志统一琉球群岛,自称大琉球国,并恳请大明正式赐国名和王室姓氏,当时的明朝皇帝明宣宗朱瞻基赐其国名为琉球王国,赐王室姓氏为尚氏,这才结束了琉球人有名无姓的情形。

在明朝统治者看来,琉球本身面积狭小,物产不丰,人口也不多,将其纳入版图没有太大的好处,相比较之下而琉球作为“海上中转站”的贸易价值更为重要。

琉球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将中国的丝绸转销至日本、朝鲜,又把东南亚的香料等商品运往中国,逐渐形成了“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的繁荣贸易局面。

这种互利共赢的贸易模式,比直接统治琉球更能满足明朝的利益需求,也使得双方的关系在经济纽带的连接下更加稳固。

由于日本也离琉球很近,因此日本早就对琉球垂涎欲滴,公元1609年,日本德川幕府派遣萨摩藩(现今鹿儿岛)出兵侵占琉球,凭借其军事优势,迅速控制了琉球,并强迫琉球向日本纳贡。

然而,琉球国王及民众对明朝的忠诚坚定不移,他们继续维持着与明朝的朝贡关系,即使在日本的压迫下,也从未放弃对明朝宗主国的认同。

面对琉球被日本侵占这一复杂局势,明朝采取了一种看似矛盾却又极具智慧的策略。明朝一方面派遣水师巡视福建沿海,向日本展示自己的军事力量,对日本形成威慑,表明自己对藩属国琉球的关注和保护决心;另一方面,又默许了琉球“一国两属”的特殊现状。

这种做法并非软弱妥协,而是明朝基于地缘安全的深思熟虑。明朝深知,东南沿海地区一直面临着倭寇侵扰和海盗肆虐的威胁,如果直接吞并琉球,必然会激化与日本的矛盾,导致日本更加疯狂地报复,使明朝在东南沿海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而保持琉球的“缓冲国”地位,让琉球在明朝和日本之间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反而有助于维持东亚海域的权力平衡,保障明朝东南沿海的相对安宁。

清朝:衰落帝国的无奈

清朝入关后,琉球迅速调整外交策略,主动归附清朝,延续了与中原王朝的宗藩关系。1663 年,清圣祖康熙皇帝正式册封琉球国王,这一举措不仅巩固了琉球在东亚国际秩序中的地位,也标志着中琉宗藩关系在清朝时期的正式确立。

此后,琉球依照惯例,定期向清朝进贡,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交流。

19世纪中期时,美国、法国、荷兰三国先后发现琉球群岛,随即三国凭借先进武器强行打开了琉球的大门。由于当时中国处于晚清时期,正是内外交困之时,根本无力帮助琉球,因此美法荷三国先后强迫琉球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琉球被迫开放那霸港给欧美等国家。

同时期的日本则通过明智天皇维新变法迅速崛起,日本一看欧美列强肆意侵略琉球而中国无动于衷,于是日本认为中国当时软弱可欺,开始推行以“征韩侵华”为核心的“大陆政策”,琉球也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首个目标。

公元1872年,日本单方面宣布琉球为 “琉球藩”,将其纳入日本的行政区划,这一行为彻底打破了琉球原有的政治地位,也对清朝的宗藩体系构成了严重挑战。

公元1875年,日本变本加厉,强迫琉球断绝与清朝的朝贡关系,禁止琉球使用中国年号,妄图从文化和政治上彻底割裂琉球与清朝的联系。

琉球末代国王尚泰深知事态严重,在无力抵抗日本压迫的情况下,秘密派姐夫向德宏等人赴华求救。向德宏一行历经艰险,抵达福州后,在福州苦苦等待数月,期间不断向清朝地方官员呈递请愿书,言辞恳切地诉说琉球的困境,希望清朝能够出面干预,挽救琉球于危难之中。

然而,他们得到的只是清朝“以情理相驳诘”的外交抗议,这种软弱的回应显然无法阻止日本的侵略步伐。

公元1879年,日本趁清朝与俄国因伊犁问题对峙、无暇东顾之际,悍然出兵琉球,软禁琉球国王尚泰,销毁琉球的官方档案,随后正式宣布设立冲绳县,将琉球彻底纳入日本版图。

此时的清朝,虽对日本的侵略行径表示强烈愤慨,但在现实面前却无能为力。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建立了亚洲第一支近代海军,其海军实力迅速崛起,在战舰数量、装备质量和军事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而清朝的北洋水师此时尚未成军,福建水师的战舰大多为木壳结构,在面对日本的铁甲舰时,无论是防护能力还是火力配备都处于明显劣势,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曾无奈地感叹:“琉球虽小,洋面相隔三千里,却非中国力所能及。” 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清朝在军事上的无力和地缘政治上的困境,也预示了琉球在清朝无力保护下的悲惨命运。

日本吞并琉球后,又为了能把侵占琉球变成合法化,他们还主动与清朝联系,拟定了中日两国瓜分琉球群岛方案,日本提议琉球群岛中部和北部地区划归日本,南部地区划归中国,作为交换条件,中国要给予日本贸易最惠国待遇。

实际上日本这个瓜分提议就是为了把侵占琉球变成合法化,因为琉球南部地区人口稀少且土地贫瘠,根本没有太多资源,中部和北部地区却都是发达地方,所以日本才会把最差的地方留给中国,骗中国与之签订协约,这样日本即在中国享受贸易最惠国待遇,还把侵占琉球变成了合法化。

对此晚清朝廷却十分动心,毕竟清廷当时无力保障琉球,日本这个提议保全清朝天朝上国的颜面,所以清廷与日本磋商八次,都已经草拟了《琉球条约》。

但流亡在中国的琉球使臣林世功看破了日本人的想法,为了阻止中国与日本签约,他决意以死劝谏清廷,他写好《以死乞师疏》,于公元1880年11月20日的清晨,手持进谏书在清朝总理衙门前高喊着“琉球君臣百姓,生不愿为日本人,死不愿为日本鬼”拔剑自刎。

林世功之死也震撼了清廷,最终清朝没有与日本签订《琉球条约》这也使得日本侵占琉球没有获得宗主国中国同意,在国际法理上是不合法的行为。

然而清朝拒绝这一方案后,却也陷入了无计可施的境地。在军事上,清朝没有足够的实力与日本对抗;在外交上,也没有找到有效的反制手段。

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清朝长期以来的“天朝上国”思维。清朝始终将琉球视为“外藩”,是一种基于文化和政治认同的附属关系,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领土。这种观念使得清朝在面对琉球危机时,不愿为了琉球而付出巨大的军事代价,更倾向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

同时,清朝内部政治局势复杂,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也引发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激烈斗争,导致政治内耗严重。

此外,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给清朝的财政带来了沉重打击,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根本无力顾及海外领土。

正如现代很多历史学者所指出的:“清朝不是不想保护琉球,而是连自己的边疆都已千疮百孔。”

琉球的命运,就这样在清朝的无奈与日本的野心之间被决定,成为了近代中国衰落的一个缩影,也让人明白了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中,国家实力对于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

写在最后

从明朝的 “温柔拒绝” 到清朝的 “无奈放弃”,中琉关系的变迁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折射出东亚国际秩序的深刻演变。

明朝凭借着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精心构建起朝贡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文化的吸引力成为连接各国的重要纽带,彰显着明朝的大国风范和天下共主的地位。

而清朝在国力逐渐衰退的过程中,失去了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曾经稳固的宗藩体系也随之摇摇欲坠。

与此同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凭借武力打破了原有的东亚旧秩序,给东亚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灾难。

在海洋地缘政治日益重要的现代,领土主权的维护既需要强大的文明吸引力,让他国自愿认同和尊重,更依赖于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坚实后盾。只有具备强大的实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力地捍卫自己的权益,确保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历史   琉球   明朝   清朝   中国   日本   琉球群岛   东亚   关系   公元   清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