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立法保护早茶文化

  应在菜单等显著位置,明示传统方式制作早茶和非传统方式制作早茶,二者可实行不同价格;收取茶位费的,应提供多种茶品供消费者选择;将对广州早茶经典店进行评定并授匾……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早茶文化,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官网日前发布了《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业内人士表示,《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让广州早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迈入了“有法可依、有标可循”的新阶段,有利于激发广州早茶新活力。

预制菜可售但要“明示”

  艾媒数据显示,今年1—6月,广东预制菜产业规模突破960亿元,占全国的13.7%,同比增长率超过28%;预制菜企业约8000家,占全国的11.9%。当前,广东全省已形成15个省级预制菜产业园。随着省内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有业内人士透露,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广东的早茶店,被卷入预制菜“供应链”。

  在广州,部分传统茶楼保留着手写点单、推车送餐的模式,茶点多为现点现做。连锁经营的品牌茶楼则会对餐点和伴手礼进行多元化创新,场地不乏高端商圈和写字楼,考虑到出餐效率和场地限制等因素,也会采取对半成品进行加工后出餐的模式。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很多早茶店,招牌是现做,部分预制和现做口感差距较大的点心现做,其他的蒸点则全部预制,把现做的和预制的“捆绑”在一起售卖。

  对此,《征求意见稿》要求“制作方式明示”,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具体为:经营者应在菜单上或以其他显著方式,向消费者明示传统方式制作早茶和非传统方式制作早茶。以传统方式制作的早茶,从制成到食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对以传统方式和非传统方式制作的同一种早茶食品,可以实行不同定价。

  “广州早茶新规符合当下餐饮行业发展以及民众的需求和期待。”在餐饮及食品行业分析师、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看来,“传统方式制作不超过24小时”的说法是在时间维度上提出新的标准,因为广州早茶的茶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需要提前制作的,这个时间的要求是将中央厨房、冷冻半成品与现制菜品等做更细致的区分,其意义是积极的,目的是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强调食品制作的过程和时效。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按照《征求意见稿》,广州传统方式制作早茶的经营者,可以通过设立透明式、开放式、视频监控式厨房或者参观通道等形式,向消费者展示广式点心等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让消费者进行甄别和选择。

茶位费并非“禁收”而是“明收”

  作为承载着岭南饮食文化记忆的饮食习俗,广州早茶此前因茶位费争议等问题屡被热议,此次立法直指行业痛点,既为消费者权益划定清晰边界,也让茶楼经营者思考,如何在规范中平衡传统与发展。

  《征求意见稿》明确,茶位费的规范是市民最关注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茶位费收多少、为何收”的争议从未停歇。有消费者吐槽:“一壶普通茶收15元茶位费,服务却跟不上”,也有老茶客认为:“茶位费本是早茶‘一盅两件’的配套,合理收取无可厚非”。

  在价格规范层面,《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广州早茶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清晰方式对所有收费项目进行明码标价,明示计价方法,确保店内菜单、价签、自主点餐应用程序等方式的价格一致。广州早茶经营者收取茶位费的,应当提供有红茶、绿茶、普洱茶、菊花茶等供消费者选择,并做好相关茶饮服务。

  “过去茶位费常是‘强买强卖’,现在通过立法赋予消费者选择权,让收费既透明又合理。”常与朋友喝早茶的市民李女士表示。

  广州市著名食评人劳毅波说:“立法的核心不是‘禁收’,而是‘明收’——既要明码标价,也要让服务价值与收费对等,避免‘强制牟利’破坏消费信任。”他进一步补充,这一规定既回应了消费者对“透明收费”的诉求,也为经营者保留了合理盈利空间,“过高的茶位费会让消费者‘用脚投票’,规范反而能让茶位费回归‘服务成本补偿’的本质。”

“技艺+文化”筑牢早茶文化根基

  “早茶的灵魂,一半在师傅的手艺,一半在背后的文化。”常在广州市荔湾区老字号茶楼喝早茶的炳叔,道出了早茶的核心价值。对此,《征求意见稿》以“人”为核心、以“文化”为纽带,构建“技艺传承+文化传播”双轨并行的保护生态,为早茶文化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在传承发展维度,《征求意见稿》构建“技艺+文化”双重传承体系。技艺传承上,要求建立健全早茶师傅职业技能评价体系,组织开展星级认定活动并与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相衔接,培育建设广州早茶大师工作室,推动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从业者申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技艺传承搭建“专业通道”,破解传统技艺“后继乏人”的困境。

  林岳表示,国内职业厨师的评价体系目前有初级、中级、高级3种,框架清晰,能够覆盖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用来评价广州早茶还需要更细化的专项内容,因为广州早茶是比较精细的菜品,不仅对色香味有要求,而且对造型、摆盘都有讲究,所以也可以借鉴国外的评价规则,对相关从业者的要求做一些深化。

  在文化传播上,《征求意见稿》明确文化广电旅游主管部门需支持挖掘早茶民俗资源、建立数字数据库,支持结合粤剧、粤曲等岭南艺术开展展演,开发旅游线路及早茶地图等,将广州早茶打造成“可品尝、可体验、可传播”的文化名片,让非遗看得见、摸得着。

  为守住行业匠心,《征求意见稿》创新推出“广州早茶经典店”评定机制:由广州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商务、文旅部门委托行业协会实施评定,对获评单位授牌并实行动态管理;经典店应当在日常经营中提供传统广州早茶,违规者将面临整改或摘牌处罚,未经评定不得擅自冠名。这种制度刚性倒逼品质坚守,为消费者甄别优质早茶门店提供“法治指南”。

  “‘经典店’,必然是行业标杆,也是消费者的‘放心指南’,能推动早茶行业向品牌化、标准化、高品质方向发展。”游客苏先生表示,“这能让我们外来客更方便找到地道的早茶。”

  业内人士指出,从“饮茶”到“立法”,广州此举的标杆意义远超一餐一饭。它清晰地昭示:守护一座城市的灵魂与烟火气,不能仅靠情怀呼吁,更要通过精细、包容且充满远见的规则创新,这部为早茶量身打造的规定,本身就是一碟为城市治理现代化奉上的“精致点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美食   早茶   广州   文化   征求意见   传统   方式   消费者   技艺   经营者   业内人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