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月对美稀土出口暴增660%”,这条新闻一出来,全球供应链的神经立刻绷紧了,要知道,稀土可是工业生产的命脉,而中国是全球稀土供应链的绝对王者,美国尽管坐拥稀土矿,但冶炼技术跟不上,还是要依赖中国进口。
此前中国为了应对贸易战,加紧稀土出口,致使美国工厂甚至到了停滞的困境,可奇怪的是到了6月,中国对美稀土磁体出口量突然飙到353吨,比5月暴涨近7倍。
而这戏剧性的转折背后,实际上是中美贸易博弈的一次关键交锋,中国打出一张“稀土牌”,美国被迫坐上谈判桌,这场博弈,不仅仅是贸易问题,更是科技霸权、供应链安全的终极较量。
今年4月,中国把钕、镝等稀土元素列入出口管制清单,许可证审批一拖再拖,美国企业直接傻眼,之后中国对美稀土磁体出口量暴跌82%,只剩53吨,通用汽车、德国博世等巨头生产线告急,美国国防部更是急得跳脚,因为军工生产全得靠中国稀土。
不过美国不是没想过自救,MP Materials公司拿到国防部4亿美元补贴,试图重启本土稀土分离厂,结果产能只恢复到45%,成品率还不到60%,另一条路是回收废旧手机提取稀土,但成本高达380美元/公斤,是中国进口价的2.3倍,折腾一圈,美国发现,短期内根本绕不开中国。
到了6月,中美在日内瓦达成临时协议,中国同意“优先处理存量订单”,出口许可证审批效率瞬间提升到90%,积压的2000多吨订单在6月集中释放,这让美国车企松了口气,紧跟着欧盟也转向,暂缓原计划对中国稀土磁体的反制清单,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顺势重启。
中国这一手“收放自如”,让全球见识了稀土武器的威力,实际上中国没打算彻底掐断供应,而是用“精准调控”告诉美国,稀土这张牌,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美国当然不甘心被卡脖子,参议院紧急推动《关键矿产法案》,要求2027年前把中国稀土进口占比压到30%以下,但特斯拉、通用汽车等企业联名反对,真这么干,美国新能源车产业直接崩盘。
而中国敢打稀土牌,底气在于技术碾压,稀土冶炼不是挖出来就能用,提纯、分离、磁材制备,每一步都是高技术门槛,更狠的是专利壁垒,日立金属的烧结钕铁硼专利2026年到期,中科三环已联合21家中国企业提交新工艺国际专利申请,一旦落地,中国稀土产业链的统治力将再上一个台阶。
除了技术,中国还开始制定游戏规则,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刚刚发布《稀土永磁体碳足迹核算方法》,把环保标准塞进国际贸易体系,未来,欧美企业想买稀土,可能得先按中国的环保标准来。
但真正的杀手锏在下游需求,人形机器人特斯拉Optimus量产在即,单台要用2-5公斤钕铁硼磁体,2026年全球需求可能暴增300%,中国企业已经锁定了90%的磁材预订单,这意味着,即便美国强行搞替代,未来几年的高端需求仍被中国牢牢捏住。
中国的稀土出口“松紧带战术”不仅是为了应对西方的制裁,更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手段,此前可以严格管制,让美国稀土库存叫急,如今也可以稍微放松,这些动作就是在告诉世界中国不会滥用稀土武器,但各国要学会好好说话,合作是建立在公正和平等之上的。
而稀土管制之后,各国也意识到供应链安全不能依赖单一国家,美国在加速本土产能建设,欧盟在非洲找替代矿源,日本甚至研究从海底挖稀土,但现实很骨感,中国完善的稀土产业链不是他们一朝一夕就能复刻的。
说到底,稀土的博弈,是工业体系完整性的较量,中国能赢,不是因为资源多,而是因为从矿山到电机,整个产业链都在自己手里,美国想翻盘,光砸钱不够,得重建一整套工业生态,而这恰恰是最难的部分。
外媒紧盯:中国6月对美稀土磁体出口环比激增660% 观察者网2025-7-21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