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秋雨微凉,思绪绵长

这雨,已然下了三天。我独坐在书房里,听着窗外那淅淅沥沥、不紧不慢的声响,仿佛天地间被一张无边无际的、灰濛濛的细网给罩住了。这雨,没有夏日暴雨的泼辣与酣畅,也没有春雨的温润与期盼;它就这么下着,带着一种执拗的、几乎要渗入人骨髓里的清寒。有人说是百年不遇的秋雨,这话里带着些许的惊诧,也带着些许对于常态被打破的茫然。空气是湿漉漉的,凉意毫无顾忌地从窗隙门缝里钻进来,逼得人翻箱倒柜,将收拾已久的棉衣又拿了出来。穿在身上,那份沉甸甸的暖意,竟让人觉得有些陌生,仿佛是不该在这个时节出现的物件。


身子一觉得冷,心境便不由得也跟着沉静下来,甚至说是沉郁下去了。也一下子把这几天连续看的热播电祝剧《沉默的荣耀》的思绪打开,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革命烈士,为解放台湾打入敌人内部,在白色恐怖下,为传递军事情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驚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毛主席的诗词赞颂了英雄们的浩然正气。我眼望窗外连绵的、无尽的秋雨,心中浮起吴石将军就义前留下的绝笔诗:“天意茫茫未可窥,遥遥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这首诗是他在临刑前的明志之作,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透过淌着雨水的玻璃窗望出去,世界是一片扭曲的、流动的景象。绵绵秋雨,让人好不想念,好像也在告诉人们,岁月静好,但人民并没有忘记,祖国也没有忘记,英烈们的英雄事迹,依然震撼着亿万人民,他们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值得祖国人民世世代代永远铭记。北方的秋天,向来是短促而慷慨的,像一位豪爽的侠士,将满树的金与红,痛快地展示一番,然后便在大风与降温中,飘然而去。今年的秋,却似乎换了性情,变得缠绵而阴郁,用它独有的、潮湿而冰冷的方式,宣告着自己的存在,好像也是对70多年前革命先烈忠魂的思念和告慰。


一年的时光,就要过完了。这个念头,总在这样的时节,变得分外清晰,像钟声一样,沉沉地敲在心上。春日的萌发,夏日的滋长,都还历历在目,仿佛只是昨日的事,而今却已走到了一个轮回的末尾。这淅淅沥沥的雨声,听久了,便不像是雨声,倒像是时钟那永不停歇的“滴答”之声,被放大了千万倍,从天上落下来,催促着一切。它催促着枝头的残叶快快落下,催促着南飞的雁阵加紧行程,也催促着人,去盘点这一年的光景。那些春日里播下的希望的种子,在盛夏里是否曾繁花满枝,又在这深秋,结出了怎样的果实?抑或,也只是像这窗外的落叶一般,被雨水打湿,静静地腐烂,归于泥土了?想着这些,心里便有些惶惶然,空落落的,像一间搬空了家具的旧屋,只剩下回音。“秋雨潇潇秋夜长,声声清露扣寒窗。一腔心绪无言诉,满腹忧思梦里藏。”

夜渐渐深了,雨却还没有停歇的意思。我熄了书房的灯,让自己完全浸入这片黑暗与雨声里。黑暗,让听觉变得分外敏锐。那雨打在楼顶的瓦上,打在楼下的树叶上,打在空寂无人的小区甬道上,声音是各各不同的,却又和谐地交织成一片宏大的、单调的乐章。这乐章里,没有喜悦,也没有悲伤,只有一种亘古的、平静的叙述。它仿佛在说,四时之序,本是如此;盛极而衰,本是如此;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也本是如此。


我忽然觉得,这雨,或许并非是要带来凄冷,而是要洗去些什么。它将夏日最后的浮华与燥气洗净,将天地间多余的色彩洗净,也将人心里的种种尘埃与烦扰,暂且地洗净了。它逼迫着你向内里看,去看那个褪去了所有外在热闹的、本真的自己。在这冷冷的、清寂的秋雨之夜里,人反而能获得一种奇异的安宁。这场秋雨让我懂得,岁月原来如此沉香。我拢了拢身上的棉衣,那由自身体温焐热的暖意,渐渐地,成了一种切实的慰藉。秋雨微凉,终究是会停的;而这被雨水洗涤过的思绪,却像生了根的藤蔓,在心底里,愈发地绵长起来。

以文养心,以诗明志。谢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美文   绵长   秋雨   思绪   随笔   雨声   忠魂   雨水   夏日   泉下   窗外   棉衣   暖意   乐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