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一次巴黎奥运会,王楚钦的球拍被人踩断,这次的多哈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王楚钦的球拍再次出现了问题!
在后台接受采访时,王楚钦也是一脸无奈地表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都是我遇到这种事情。
屡屡球拍发生问题,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而为之?北京时间5月20日凌晨国际乒联来给出了解释。
才不到一年前,巴黎奥运会,王楚钦刚拿下混双金牌,正沉浸在胜利喜悦中,主拍就遭殃了——一个官方摄影师不小心踩断了它,虽说他没有因此为男单失利找借口,但在关键时刻临时换备用拍对顶尖选手影响多大?行内人都明白。
球拍是手感是肌肉记忆,是身体的延伸,一点点不同都可能让你多年苦练的稳定性瞬间坍塌,那时就有不少名将站出来,强调球拍的敏感性,短短时间里,同样让人措手不及的状况又来了。
一块检测完好的球拍,竟然在准备比赛前变成废品,两次意外,同样指向装备的安全问题,很难让人不觉得,这根本不是巧合,而是系统性的疏漏正在重复上演。
这次在多哈赛场上,拍子再次出现问题,甚至连对手都发现了王楚钦的拍子不对,这到底咋回事?王楚钦后来回忆,上午检测时拍子还好好的,结果到了赛前准备进场,傻眼了——整块海绵跟底板闹别扭似的,咧开了一大条口子,根本没法打了。
而这明摆着的破损,拍子根本无法正常使用,结果裁判最初的判罚是啥?
居然说球拍“合规”,不让他换!有点离谱,拍子都这样了还怎么打?要不是中国队教练肖战冲上去,据理力争,硬是把道理讲明白了,裁判组才勉强同意他用备用拍。
国际乒联白纸黑字的规定,比赛方要保障运动员装备在检测、运输、存放期间的安全,可眼前发生的,很难让人信服。
所以检测到底怎么做的?放拍子的地方靠谱吗?裁判遇上这种状况咋一点应变都没?一连串问号像子弹一样打出来,规则在那儿写着,执行起来却能出现如此低级、如此荒诞的差错,这背后的漏洞大得让人难以置信。
赛后他也为自己拍子发声,不仅是心疼自己的“武器”,更是憋屈于这背后暴露出的系统性失灵,而那张中国记者发出的球拍开胶照片,瞬间传遍网络,铁证如山,再也无法狡辩,这张照片定格的,正是王楚钦生气的根源,是他控诉最有力的证据。
一块专业胶皮,在正常温湿度下且非外力撞击,怎么可能突然大面积开胶?
他那句带着明显质问的“连测板都测不好吗?”,直插要害:赛事方在最基础的装备管理上,到底有没有专业性?
再说裁判团队,面对这么明显的损伤,还能给出“合规”的判断?这种缺乏人情味的处理,哪像面对具体问题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死守教条,差点毁掉一场比赛。
而最根本的问题,指向国际乒联,这两年光顾着商业化狂飙突进,赛事的包装越来越漂亮,可配套的流程和保障呢?从巴黎的摄影师踩拍到多哈的检测后开胶,低级错误一再重演,说明他们根本没建立起一套能保障运动员权益、防止此类意外的机制。
运动员的拍子都能这样被毁,是监管不到位,还是根本没把这些细节当回事?
这事儿闹大了,国际乒联坐不住了,赶紧跟中国乒协开会,会场级别挺高,中国乒协主席王励勤、秘书长何潇都来了,对面是国际乒联管竞赛、管裁判、管检测的一帮负责人,中方态度很明确:高度关切,正式抗议,要求彻查!要看监控,要找出哪儿出了岔子。
为了不再上演这一幕,中国队提了三点具体诉求,像是在跟他们讲最基础的道理,第一点就是希望运动员检测时,工作人员能全程跟着,检测完了拍子别随便让无关的人碰,确保安全,但国际乒联回应:按现有规矩,其实允许每队派一人监督的。
不仅如此以后的比赛,球拍检测完放哪儿?给个大点、安全点的容器行不行?国际乒联回复:这事儿发生后,我们立马让组委会临时用A4信封装着。同时重申裁判要小心。但强调了:检测团队操作程序没问题。没问题怎么会开胶?逻辑有点拧巴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后能不能把检测全程录像?国际乒联回复:这次世乒赛条件有限,录不了。承诺以后比赛逐步推进。其实言外之意,那也就是暂时还不行。
问题提了,但是具体还要看人家会不会做,你看,有些事儿国际乒联答应了,比如事后去查监控,也说了要借此机会完善管理。但对于怎么解决检测本身的毛病、裁判怎么能灵活点、最关键的全程录像这事儿,国际乒联的回应听着就挺谨慎的,像是挤牙膏似的。这不就是文章前面质疑的吗?
检测流程有问题、裁判死板、机构监管不到位,跟他们的说法一比,里头有不少门道,显然离彻底解决问题还有距离。
但话又说回来,就算组织有问题,运动员本身的表现还是让人敬佩,别忘了,巴黎那次换拍后输球,王楚钦没有抱怨,而是复盘找自己的问题。这次多哈,临场遭遇“武器报废”,顶着巨大心理压力,照样3-0干净利落地速胜,这体现了多么强大的抗压能力和专业素养。
顶级运动员就是这样,对外部不公要发声,但回过头来,还是会审视自身,看自己还能提升什么。“问题指向外部,进步依赖内省”,这才是真正走向强大的路。
乒乓球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它代表的不止是金牌,更是严谨、拼搏、一丝不苟的精神。王楚钦的愤怒,说到底是捍卫这项运动的纯粹性。
装备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出现,伤害的不仅仅是比赛的公平,更侵蚀着整个乒乓球的形象。当运动员的“吃饭家伙”因为办赛方的离谱疏漏而面目全非,这还怎么算是纯粹的技术较量?里面掺了多少不确定和“运气”?
国际乒联和办赛方真该照照镜子了。什么时候能把运动员的权益和赛事的干净摆在一切商业利益之上,什么时候能拿出真的专业态度、透明管理和人性化保障去呵护每一位运动员的“武器”,这项运动才能真正赢得尊重,不被那些原本可以避免的烂事儿蒙尘。
本文信源:北晚在线《国际乒联回应王楚钦球拍受损 称检测操作程序正确》
中国青年报《王楚钦球拍检测环节受损 国际乒联发声明》
更新时间:2025-05-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