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上班族、独居宝妈注意!累到眼发黑不重视,竟查出罕见病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凌晨三点,我抱着发烧的女儿在客厅踱步,手机里还躺着没改完的工作报表,玄关处散落着哥哥明天要穿的校服,这是我作为二胎宝妈 + 上班族的日常。

前阵子刷到周海媚因红斑狼疮去世的新闻时,我正对着病历本发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57岁的她被自身免疫性疾病带走的消息,让我瞬间想起去年那场 “从累到眼发黑,到躺进 ICU” 的经历。

或许你也和曾经的我一样,总把 “累” 当家常便饭:带娃到凌晨、通勤挤爆地铁、加班到深夜,偶尔眼前发黑、手脚发僵,只当是 “没休息好”。

可你知道吗?有些 “累”,其实是身体在喊救命,我就差点因为这份 “不在意”,永远失去陪孩子长大的机会。

2022年冬天,我的生活速度快速运转,半岁的女儿需要昼夜喂奶哄睡,上一年级的儿子居家上网课要盯着写作业、传作业,先生在医疗机构忙得脚不沾地,是名副其实的 “云配偶”。

我连他当天值不值夜班,都要靠翻日程表确认,十二月份全家轮流阳了一遍,我顶着 38.5℃的高烧,头上贴满退热贴,怀里抱着同样发烧的女儿整夜没合眼。

疫情封控下,公婆和爸妈都没法来帮忙,我每天连轴转,睡眠最长不超过 4 小时,站着给孩子冲奶粉时都能晃神。

那时候我还总焦虑:产假结束后会不会被调岗?新手妈妈的手忙脚乱加上产后激素波动,情绪一会儿崩溃一会儿自我安慰,却从没想过 “停下来歇一歇”,好像当妈后,“扛” 就成了本能。

2023年元旦过后,我按时返岗,新科室的主任和同事都很体谅我,每天中午我能骑15分钟小摩托回家,喂女儿吃奶后陪她睡半小时。

我以为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却没发现身体早已埋下隐患,先生因为疫情放开后接诊量激增,更忙了。

我每周五下班都要背着重达10斤的妈咪包(装着两个孩子的换洗衣物、奶粉、纸尿裤),一手牵哥哥、一手抱妹妹,在晚高峰里打车去外婆家。

一开始只是觉得背包沉,后来下车走几十米到小区门口,就会汗流浃背、眼前发黑,得扶着墙缓好几分钟才能走。

我当时只想着 “休完产假体力还没恢复,慢慢就好了”,完全没往别的地方想,真正让我感到吃力的是爬楼梯。

我们科室在四楼,刚返岗时我爬一层歇1分钟,过了半个月要歇两次,再后来每上一级台阶都觉得腿沉得像灌了铅,最后竟然要花 20 分钟才能爬到四楼。

有次我扶着扶手喘得厉害,同事路过问 “要不要帮忙”,我还强撑着说 “没事,就是有点累”。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已经在自欺欺人,要知道,我年轻时是校田径队的,跑800米都不费劲,怎么会连四层楼都爬不动?

可 “不想被人说娇气”“不想因为身体耽误工作” 的想法,让我一次次忽略了这些反常。

更奇怪的症状还在后面:我的嘴巴开始张不开,牙齿酸软得连馒头都咬不动,早餐只能喝温牛奶泡饼干。

我笃定是产后缺钙,立刻买了两大瓶钙片,每天按时吃,偶尔某天能咬动面包,我还沾沾自喜:“你看,补钙就是有用”。

现在才明白,那些看似 “对症” 的缓解,不过是身体在勉强支撑,而我却把它当成了 “自己判断正确” 的证据。

新年过后,身体终于 “撑不住” 了,我开始发低烧,咳嗽断断续续没停过,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全身肌肉像被拆开重组过一样疼,小腿更是像过电般刺痛,连盖被子都要小心翼翼。

早上根本起不来床,哪怕闹钟响三遍,也累得连睁眼睛的力气都没有,因为还在哺乳期,我不敢随便吃药,疼得实在受不了,就吃一粒对乙酰氨基酚扛着。

症状时好时坏,我却还抱着 “等断奶了,身体就能恢复” 的幻想,现在躺在ICU里回忆这些,真想给自己两个耳光:就是这份 “能忍”,差点让我永远见不到孩子。

其实中间有过一次 “识破真相” 的机会,我跟骨科的同事吐槽 “腱鞘炎犯了”,说每天早上醒来,双手僵硬得像被胶水粘住,要活动一上午才能慢慢恢复。

他皱着眉说:“这不太像腱鞘炎,腱鞘炎不会僵这么久,你去风湿免疫科查查吧,排除一下自身免疫性疾病。”

我却笑着打哈哈:“不可能,我以前是运动员,身体好得很,哪会得这种病?” 现在才知道,“一生要强” 有时候就是自欺欺人,而这份自欺,差点酿成大祸。

真正让我 “投降” 的是感冒拖成了肺炎。半个多月的咳嗽没好,反而越来越重,每呼吸一次,肋骨都像被针扎一样疼。

先生看着我咳得直不起腰,硬逼着我去呼吸科就诊,我惦记着还在哺乳的女儿,跟医生反复强调 “尽量开不影响喂奶的药”。

医生无奈地开了一周不影响哺乳的抗生素,叮嘱我 “要是没效果,一定要及时来调方案”。

那时候我只说了咳嗽的事,没提爬不动楼、手僵、咬不动东西这些症状。

后来才知道,隐瞒病史有多耽误事,医生只有了解全部情况,才能做出准确判断,而我却因为 “怕麻烦”“怕查出问题”,差点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吃了一周抗生素,咳嗽不仅没好,反而更严重了,晚上根本没法睡觉。我只好再去医院,医生又开了七天输液。

可输完液还是没好转,先生发了脾气,硬拉着我去做肺部 CT,结果出来时,影像科主任直接把电话打到我手机上,语气急得不行:“你这情况太严重了!这么年轻,肺都纤维化了!你就没别的不舒服吗?比如没力气、关节疼之类的?”

我拿着电话,手心全是汗,怎么会没有?那时候我连抱女儿都做不到,走平路都眼前发黑,一睁眼全是金光,只是我一直不敢面对而已。

接下来的事像一场噩梦:我被轮椅推进了呼吸科 ICU,这是我从医多年来,第一次以 “病人” 的身份走进这里。

护士给我测血氧饱和度,结果只有79%,要知道,正常成年人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应该在95%-98%之间,低于85%就是重度不饱和,随时可能出现呼吸衰竭。

护士本来以为我只是普通肺炎患者,看到这个数值,脸色一下子变了,赶紧扶我躺下吸氧,心电监护、血压监测仪瞬间围了上来,冰冷的探头贴在皮肤上,我才真正慌了:原来我已经病得这么重了。

第二天早上,呼吸科主任带着一群学生来查房,详细问了我的病史后,让我试着做蹲起动作,我刚蹲下去,就觉得头晕得厉害,赶紧扶住床沿。

主任又拉起我的手,指着我手指上的肿胀和蜕皮说:“你这是‘技工手’,是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典型体征,不是天气干燥导致的。”

我愣住了,这个名词我只在教科书上见过,从没想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主任接着说:“你这情况大概率不是呼吸科的问题,得请风湿免疫科会诊,进一步明确诊断。”

我和先生面面相觑,上学时这部分内容不是重点,我们根本没多少印象,只能跟着医生的安排走。

风湿免疫科医生来会诊的那天,护士一次性抽了我20管血,又推着我去做肌电图,电极片贴在身上,电流通过时的刺痛感让我忍不住发抖,身上密密麻麻扎了好多针,活像个 “刺猬”。

几天后结果出来了:抗Jo-1抗体阳性,这是特发性炎性肌病中抗合成酶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我的诊断终于明确了。

医生还特意跟我们解释:“幸好抗MDA5抗体是阴性的,这个抗体阳性的话,预后会很差,平均生存期可能不到一年。”

听到 “一年” 这个数字时,我脑子一片空白,先生握着我的手,手心全是冷汗,等结果的那一夜,我们在医院走廊里坐了半宿,直到护士拿来 “阴性” 的报告,两人才敢偷偷抹眼泪。

确诊后,治疗方案很快定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配合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治疗。这也意味着,我必须立刻给女儿断奶。

后来先生告诉我,我当时甚至在交代 “如果我走了,要好好带两个孩子”,把他吓得差点打 120。

等我在医院好转后,他红着眼眶发了顿脾气,我才知道,等抗体结果的那一夜,他在走廊里哭了好几次,怕我真的只能陪他和孩子一年。

2023年3月底,我终于出院了,手里攥着一长串诊断证明,每天要吃好几种药,其中就有糖皮质激素。

进家门的那一刻,女儿看到我,突然 “哇” 地一声哭了,扑过来抱着我的腿,好像以为我再也不会回来了。

不过后来断奶倒比我预想中顺利,女儿慢慢接受了奶粉,我也渐渐放下了 “必须亲喂” 的执念,我的哺乳生涯,就这样在遗憾中画上了句号。

吃激素的日子并不好过,体重飙升、脸上长痘痘、情绪波动大,可看着身体一天天好转,这些都不算什么。

五一假期时,我还能带着两个孩子去天津自驾游,虽然不能走太多路,可看着他们在海边追着浪花跑,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2023年11月,医生终于同意我停止激素治疗,后续只需要定期复查。

现在的我,除了双手掌下缘还有一元硬币大小的红斑没消退,肺部因为之前的间质化留下了胸膜增厚,其他指标都很正常。

回头看这场病,像做了一场漫长的噩梦,醒过来才知道,健康有多珍贵。

现在写这些的时候,我正在听《俩俩相忘》,是周海媚饰演周芷若那版《倚天屠龙记》的插曲。

十几岁的夏天,我总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周芷若长发束起、眉间点红的样子,连暑气都觉得消散了不少。

得知她因为红斑狼疮去世的消息时,我心里特别难受,她和我一样,都在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争,只是她没能撑过来。

写下这些经历,不是想卖惨,而是想提醒和我一样的带娃上班族、独居宝妈:我们习惯了把 “累” 藏起来,习惯了 “扛” 住所有事,可身体不会说谎。

累到爬不动楼、手僵到握不住笔、咬不动东西,这些都不是 “小毛病”,别像我一样硬扛,及时去医院,把所有症状都告诉医生,别隐瞒、别侥幸。

我们不仅是妈妈、是员工,更是我们自己,只有好好照顾自己,才能陪孩子长大,才能扛起生活的责任。

真心希望每个和疾病抗争的人都能挺过去,也希望每个普通人都能珍惜健康,别等失去了才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育儿   上班族   罕见   重视   女儿   身体   医生   抗体   激素   呼吸   免疫   症状   护士   奶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