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藏兴趣#书院街北片区考古发掘项目位于郑州商城遗址内城西南部,是由管城区南大街、紫荆山路、东大街、书院街围合而成的近方形区域。该片区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的郑州商城书院街贵族墓地均位于书院街北部,贵族墓地位于书院街东侧,北片区位于书院街西侧,两者被紫荆山路分割为两处独立的区域。202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联合考古队开始对书院街北片区进行发掘,历经近5个年度,基本完成该区域的发掘工作。书院街北片区遗迹多样,遗物丰富,时代涵盖商、战国、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等多个时期。
夯土建筑基址分布
书院街北片区西北部发现一组夯土建筑,建筑上部皆已被破坏,仅残存基础部分,残留有数个磉墩,同时发现3条排水沟。
单体夯土建筑基址共发现17处,长度都在30米以上,宽度皆在9—11米之间。夯土为红褐色,内含灰黑色炭粒及碎陶片等,夯层明显,夯窝清晰。皆呈东北—西南走向,与郑州商城内城墙方向基本一致。东西并列,南北共三排,对称分布。与偃师商城Ⅱ号建筑基址较为相似,性质可能与偃师商城Ⅱ号建筑基址较为接近,应是郑州商城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府库。
书院街北片区位置
磉墩主要发现于两个区域。第一个区域在1号夯土基址南侧边缘,共3个磉墩,为料姜石堆砌成墩,东西连成一排,皆呈椭圆形,尺寸相似,长径在0.9米左右,磉墩之间的距离约1.2米。第二个区域在6号夯土基址东侧,也有3个磉墩,同为料姜石堆砌,整体呈长方形,皆被打破,长度约1.1米,南北成排,间隔约为2.5米,位于中部的磉墩保存稍好,其中心留有一圆形柱洞。
3条排水沟(G47、G48、G49)保存较差,宽度约0.3米,残深约0.5米。G47、G49位于北排夯土基址与中排夯土基址之间,东西向,G47接近北排夯土基址,残长约27米,G49接近中排夯土基址,残长约11米。G48位于1号和2号夯土基址之间,临近2号夯土基址西侧边缘,南北向,残长约13米。这些排水沟应是夯土基址周边的排水系统。
书院街北片区发现的夯土基址是郑州商城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夯土建筑,也是郑州商城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府库类建筑遗存。它的发现不仅为进一步研究郑州商城内城大型建筑的空间分布提供了材料,也完善了对夏商时期城市布局与发展的认识。
书院街北片区发现二里岗文化时期水沟三条(G44、G54、G55)。G44位于发掘区北部,西部和东部皆被现代建筑破坏,宽7—9米,残长150余米。该沟东部浅、西部深,流向应是由东向西。G54和G55较窄,南北向,皆北部深、南部浅,应是由南向北汇入G44。
这3条水沟与郑州商城塔湾古街片区、亳都古巷片区以及创新街小学片区发现的沟渠共同构成郑州商城南部的排水系统。
书院街北片区还发现多处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墓葬和祭祀遗存。
墓葬
商代墓葬主要集中在北片区中部及西北部,按照随葬品丰富程度可将其分为青铜器墓、玉器墓、陶器墓以及无随葬品的墓葬。
青铜器墓葬1座(M47),位于北片区西北部,东西向,随葬品环绕人骨摆放,有青铜斝1件、玉柄形器2件,以及由金泡、牙器、绿松石片组成的兽面镶嵌器1件。
M47 绿松石兽面
玉器墓2座(M15、M45),M15位于北片区中部偏西,南北向。墓内扰乱情况较为严重,共发现2具人骨:一具位于墓葬中部靠东,仅存少量人骨,应为墓主;另一具位于墓葬西侧,侧身,脸部朝向墓主,可能为墓主的殉人。随葬玉器2件,包括1件玉戈、1件玉圭。
M15 出土玉器、陶器残片
M45位于北片区西北部,南北向,墓内不见人骨。墓葬底部发现腰坑1座,腰坑内发现狗骨1具,该墓随葬陶缸1件、圆陶片2件、玉器2件。
陶器墓3座,其中北片区南部的M36保存较为完好,南北向,随葬一组陶器,包括2件陶鬲、1件陶尊、1件陶爵、1件陶罐。
陶器墓 M36
M36 出土陶器
无随葬品的墓葬数量较多,葬式也较为多样,有仰身直肢、仰身屈肢、侧身屈肢等。
无随葬品墓 M54
书院街北片区墓葬等级多样,青铜器墓和玉器墓虽被盗扰,但仍存有丰富的随葬品,特别是青铜器墓中出土的绿松石、牙器和金器组合而成的兽面镶嵌器,用牙器作为零部件组合而成的镶嵌器在二里岗文化时期实属罕见。另外,书院街北片区位于书院街贵族墓地西部,同处于书院街北部,两者在方位上应属于同一条线上,为思考白家庄期郑州商城南部的功能和分区提供了线索。
祭祀遗存
书院街北片区发现多处二里岗文化时期与祭祀相关的遗存,主要分布在发掘区东部偏中区域,还有一些位于西北角。祭祀遗存大多以灰坑的形态出现,多数以人作为祭品,其中有3处祭祀遗迹较为典型。
一处位于北片区南部(编号H8408),形状为圆角方形。坑内埋葬1具完整的人骨,为仰身屈肢,还有2颗头骨分别位于人骨脚部、左臂处。脚部头骨之下有1件玉柄形器,此外还有卜骨、蚌器和陶器等遗物。
另一处位于北片区中部偏东区域(编号H9234),整体呈椭圆形,可分2层,皆有人骨架。第①层人骨集中在灰坑西北角,共揭露2具骨架、5个颅骨。从残存骨骼推测殉人生前可能遭受斩首、腰斩、刖刑等刑罚,坑内有小面积火烧痕迹。第②层发现1具完整人骨架,俯身屈肢。
书院街北片区人祭坑H9234第①层,清理出5个颅骨
书院街北片区人祭坑H9234第②层,清理出1具完整人骨
书院街北片区发现的祭祀遗存多样,以人作为祭品是重要特点之一,而且祭祀所用人体多数是不完整的,仅剩某个部位。位于郑州商城西南角的夕阳楼片区也同样发现一定数量的祭祀遗存,该片区与书院街北片区仅有一街之隔,两者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北片区中部发现一处牛骨埋葬坑(编号H8573),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南北向,直壁稍倾斜,坑壁较规整。中部近西壁有一大型牛骨架,残长约1.6米。牛骨架之上有陶器碎片、原始瓷碎片、兽骨、人骨、卜骨、贝壳、蚌器、石料等,可辨器物有大口尊、鬲、爵、豆、罐、碗等。牛骨架属于灰坑第②层,该层为深黄土,夹杂白色淤土,土质松软,包含物有陶片、兽骨、卜骨、骨器、石器。经初步鉴定为黄牛,据骨骺线推测其年龄为1—2岁。牛骨架同层位亦发现少量猪骨、禽骨散落,周边有破损陶器,根据器形判断其年代为二里岗文化时期。牛骨埋葬坑为本发掘区首例出土的有较完整动物骨架的遗迹,根据同出的卜骨、原始瓷等判断可能为祭祀遗存。
牛骨坑 :1—2. 鬲 3—4. 豆 5. 猪骨 6. 禽骨
牛骨坑出土饕餮纹陶器碎片
北片区南部还有一处灰坑(编号H8943)。灰坑平面略呈圆角长方形,坑壁较为规整,出土遗物十分丰富,有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铜渣等。陶器种类丰富,以陶鬲、陶簋、陶瓮、器盖、陶壶等器物最为典型。其中一件双层且外层镂空的陶簋,在二里岗文化时期是首次发现。该陶簋为泥质灰陶,腹部有十字形和长方形镂孔,肩颈、腹部和圈足有数周凹弦纹。该灰坑出土陶器尺寸较大,形制较为统一,尤其是多个大型陶瓮,显示出郑州商城的陶器生产具有相当程度的标准化水平。此外还发现有绿松石、原始瓷、白陶等级别较高的遗物。
灰坑出土双层且外层镂空的陶簋
灰坑出土骨角蚌镞:
图①—④骨镞 图⑤—⑧角镞 图⑨蚌镞
灰坑出土了500余件骨角蚌镞,以角质居多,还有一部分为骨质。根据镞身形状可分为三棱形骨镞、四棱形骨镞、扁圆形骨镞和半圆形骨镞4种。其中三棱形骨镞数量最多,根据镞身与铤部的衔接特点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从镞身过渡到铤部,镞身近似柳叶形;一类是在镞身尾部横切,与铤部有明显分界,镞身近似三角形,数量较少。四棱形骨镞仅发现1件,形制与青铜镞比较接近,有双翼和较长的铤部,应是仿青铜镞制作而成。
该窖藏坑是郑州商城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骨角蚌镞窖藏坑,数量甚至多于此前郑州商城所有考古发现的骨角蚌镞之和,是研究商代骨镞生产、武器制作和使用等问题的重要材料。
郑州商城书院街北片区发现的二里岗文化时期的遗存,填补了郑州商城西南部考古发掘的空白,对理清和解读郑州商城城市布局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书院街北片区早商遗存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商代考古研究的意义,2025年3月此次考古发现被评为“2024年河南十大考古发现”。
(作者均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