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文齐飞,AI与语文共美。今天(4月27日),江苏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与江苏省苏州中学联合发起的“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人工智能赋能语文教学研讨会”拉开帷幕,全国近500位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和学校负责人来苏,研讨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会场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研讨会旨在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促进智能化时代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素养的终身发展,夯实学校智慧教育建设的基础。现场,苏州、南通、深圳等多地教师进行展示课、说课、议课,分享他们在人工智能参与教学教研、人工智能与相关学科的衔接和融合等方面的探索,以及最新成果。语文教研专家们给出建议和新的思考方向。
苏州中学语文教师王羽的展示课现场
上午第一节课展示课由苏州中学语文教师王羽呈现,她给高二学生上了一节作文写作指导课《对抗思维惯性》。师生在课堂上频繁互动,探讨合理的思维逻辑和写作架构,人工智能适当配合给出作文修改建议。
视频加载中...
▲苏州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黄霞介绍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作文教学
苏州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黄霞解释,人工智能对于写作的帮助在于能够广泛地收集信息、进行举例、丰富词汇、美化语言等,但它的思维力和创新力不足,好的论点还得是人脑给出的。“精准地辨析不足,有效地发扬优势”,这是老师们借助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关键点。
AI提供作文指导建议
作为研讨会主办方,苏州中学校长周祖华也介绍了该校的探索实践。苏州中学努力构建“AI+人工”的双轨评价机制,重构语文学习的评价体系。比如在阅读理解训练中, AI能精准分析学生的答题逻辑,但最终的评价仍由教师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情感表达综合判断;在古诗词创作活动中,老师让学生尝试用AI生成作品,再对比人类创作的差异,从而理解诗歌中“不可言说”的意象之美。在不断地使用和完善中,促使人工智能和语文教育相互促进。
参会人员与机器人互动
同时,苏州中学以AI为“桥梁”,努力拓宽语文教育的时空边界。该校计划联合科研机构开发“AI 语文资源库”,挖掘中华优秀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学生可以通过AI交互系统“对话”历史人物、“参与”文化场景,让古老的文化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苏报融媒记者 袁艺/文)
编辑:金然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