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位经常交流的读者朋友给我们发来几张截图。
截图内容是京东某品牌苹果17钢化膜的销售数据和小米17钢化膜的销售数据对比。时间是截至10月2日。
从对比可以看到这两款产品钢化膜的销量差异还是巨大的。
钢化膜作为一种刚需,它的销量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极为直观地表达手机销量的优劣。产品卖的相对好,钢化膜的数据就会表现好,反之亦是如此。
这是一个很好的视角!
兼听则明,正是因为不断和全国的读者朋友交流,他们不断把自己门店日常经营的信息和自己的观点传递给我们,才让我们有机会能更全面的审视,判断这个行业。没有他们,我们一定会陷入自己的思维茧房中难以自拔!还是要非常感谢这位朋友,感谢每天来咨询和交流的朋友。
从数据看,这是完全两个量级的销量。但是两款机器的销量真的有钢化膜体现出来的巨大差异吗?
我表示怀疑。
从我们门店的实际经营看:
苹果的消费者,门店在推套包时,尤其推高利润手机壳膜时,是相对容易成单的,其他国产品牌就要差很多。线上几十块钱的钢化膜是相对高端的,消费者画像的不同,用一个钢化膜品牌的数据去论证观点有失严谨。
他又查了其他电商平台,结果也都相差不多:苹果17钢化膜的销售数据确实远远领先小米17.
钢化膜这个视角极大的引起了我的好奇。
我们在京东输入“苹果17钢化膜”和“小米17钢化膜”,点击“销量”,我们会明显的发现——苹果17不同品牌的钢化膜整体销售数据也是远远领先小米17的。
我们又查了淘宝和拼多多的钢化膜销售数据,情况基本一致,拼多多上的两者销量数据 差异似乎还要更大一些。
为了节省阅读时间,我们简单贴出首页截图,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查查,这样巨大的销量差异,相信再过几天,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如何通过钢化膜的销售数据去侧面推导出手机的销售数据?
两者之间的联系到底有多紧密?
如何采样,如何具体统计数据?
是统计三大平台前十的销售数据?
还是随机抽样?
要多大的数据基量才具有说服力?
坦率地说,我们毫无经验,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但是通过这位读者朋友的视角(钢化膜数据),结合我们对门店的观测,以及其他读者交流的信息,大致可以形成如下三个观点:
一,苹果17系列的销量应该是远远大于小米17系列的,两者之间不存在、在销量上PK的条件。
这一点,从档口溢价也可以论证。苹果17max普遍存在高溢价,而小米17max,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大规模高溢价的现象。
二,小米17系列在线下的表现并没有一些朋友说的那么不堪!线上我们不太了解,线下整体销量同比小米15,应该是增长的。具体增幅数据我们还在统计,但是同比增长这个大的基调应该不会有问题。
这种增长可能来源于四个支撑点:
1,门店规模大幅增长;
2,小米汽车提高了品牌调性;
3, 背屏设计得到市场高度认可;
4,今年是三款手机,去年是两款,相对具有优势。
三,国产高端手机整体在进步。
6000元以上价位段曾经是国产手机的禁区,华为率先突围,杀入禁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小米在高端价格段的表现也越来越稳定。今年如果max备货充足,国庆应该还会有更惊艳的表现。这预示着国产手机在高端市场的整体进步,还是让人心生喜悦,也让人对接下来几个品牌的旗舰机充满期待。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