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刷到个帖子,笑中带点无奈,一个韩国网友在美国的问答网站上抛出问题,直指中国卫星发射的事。此事戳中了航天领域的现实差距,也让我们看到自家实力的硬气。

2025年,美国Quora网站上冒出这么个帖子,一位韩国网友发问,为什么中国发射卫星那么多,却没经过韩国同意。不少人回怼,说太空是全人类的,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早定好了规矩,各国发射卫星是主权行为,谁也没法管谁。

韩国网友还不服气,又加码说要收“太空环境维护费”,听着就跟天方夜谭似的。帖子迅速被转到中文平台,有人调侃这是“羡慕嫉妒恨”的典型表现。
韩国有些人总爱在国际场合刷存在感,尤其航天领域。Quora上类似讨论不少,俄罗斯网友直接点破,说韩国自己卫星少,就看不惯别人多。其实,韩国航天起步不算晚,1990年代就搞过小型卫星,可到现在本土发射能力还弱。

2025年上半年,中国完成35次航天发射,韩国本土零记录。对比一摆,帖子里的质疑就站不住脚了。国际规则明摆着,中国每发一颗卫星都提前通报轨道数据,联合国太空事务办公室也没找过麻烦。
差距不是一天形成的,得从历史说起。

1970年,中国航天从东方红一号起步,那时候条件苦,技术封锁多,可我们硬是自力更生,搞出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起步晚了美国十几年,但追赶速度快,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成功,标志着咱们进了航天大国行列。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天问一号奔火星,2021年天和核心舱上天,空间站时代正式开启。这些年,发射任务年年递增,2024年全年68次,入轨257颗航天器,创下纪录。

转到2025年,上半年35次发射,成功率100%,入轨152颗卫星,同比增92.4%。 商业航天也火热,海南发射场迎来首飞,长征十二号和六号改都顺利首秀。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进入新阶段,捷龙三号一箭十星开门红。卫星方面,中国在轨超1060颗,覆盖导航、遥感、通信。

而韩国首颗自主卫星到2022年才上天,Nuri火箭那年6月入轨一颗,2023年5月再发八颗,算小有进步。但整体看,发射频率低,2025年上半年没本土任务,全靠外国火箭帮忙。在轨卫星44颗,主打通信观测,深空探测几乎空白。大型液体发动机是他们的软肋,Nuri推力测试反复,依赖进口部件多。对比中美俄日印,韩国卫星累计发射量垫底。

中国航天发展,核心就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两弹一星精神传下来,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埋头苦干,才有今天的空间站常驻、神舟接力。
2025年,神舟二十一号10月从酒泉升空,乘组驻留半年,空间站实验舱扩展,科学产出源源不断。卫星互联网推进,千帆星座组网加速,2025年计划发数百颗,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韩国那边,Nuri接手商业后,2025年试射验证二级发动机,燃烧151秒,轨迹达20.9公里。中国火箭成功率99%以上,韩国Nuri还得迭代。差距拉大。KASA管理局推动十年计划,到2031年目标170颗卫星、40次发射。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