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反内卷的风又刮起来了,连带着一众商品,钢铁等行业在星期三都大涨了一波。
起因是7月1日的会议里提到,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再加上光伏、水泥、钢铁、汽车等行业也传出了一些减产、限产的新闻。
于是市场解读这些信息为反内卷的同时,还更进一步联想到了供给侧改革,然后行情就这么短暂突击起来了。
01
市场想要“供给侧改革”
股市是比人心更敏锐的地方,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引起无限遐想,而所有的遐想都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有没有赚钱的机会?这是“人心思涨”的部分。
但除此以外,目前的情况确实跟2015年改革时,有一些相似之处。
比如提到的措施,都包括出清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
再比如,宏观环境都面临供给过剩,但需求不足,且物价(PPI)长时间低位运行的问题。
以及,一些重点行业产能积压严重,盈利压力持续较大。
2015年改革时,主要针对的是,煤炭和钢铁。
其中煤炭,从2011年起,利润率就开始持续下降,到2015年直接下降到了1.7%;钢铁也是类似,2015年利润率只剩0.9%,几乎都触达了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
然后经过定去产能目标、严盯进度、严格执法等一系列操作之后,煤炭开采业2016年的利润率回升到了5.2%,2017 年甚至达到了 11.9%。
钢铁业同样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波动会比煤炭稍大一些。
(数据来源:华创证券)
循着供给侧改革,煤炭和钢铁也开启了一波行情。
从2016年2月低点到2017年9月高点,中证煤炭和中证钢铁指数分别涨了58%和56%。
虽然看上去好像涨幅并不多,但是要知道当时是在股灾之后,绝大多数股票都是大伤元气的,这时候像煤炭这种的已经是比较出挑了。新基民可以类比一下,前两年红利行情刚起来的时候。
具体到基金上来看,我发现抓住那一波行情的基金也并不算很多。
这可能跟当时基金的绝对数量,和整个基金行业的成熟度有关系。
但肯定也跟供给侧改革行情启动是一种慢牛的态势有关系,根据天风证券的回顾,以煤炭为例,当时行情是涨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政策催化预期下小幅上涨,第二段定价资源品价格上涨,第三段定价资源品高价横住的时间,市场是在这几波上涨中慢慢才形成共识的。
02
哪些基金抓住了机会?
我们以半年为维度来看,煤炭和钢铁涨得比较好的阶段是,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
但从统计的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和灵活配置型三类基金的持仓来看。
大多数基金都是2016年上半年重仓了煤炭,下半年就撤掉了。
只有华宝资源优选和易方达优选行业这两只周期基金,持仓周期比较长。但也是因此,2018年跌的时候,没有逃过。
其他更多基金是只持仓个别半年度,要说有点特点的,应该海富通内需热点,和嘉实价值周期优选算的上。
前者是2016年下半年涨得比较多的时候进一步加了仓,后者是2017年上涨的时候,全程在场,且2018年上半年及时退出了。
其中海富通内需热点基金经理黄峰是从2014年底一直管理到现在。
对于成立时间比较长且是单一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一拉行业持仓,去看变化还是很明显的。
可以看到2016年左右,基金大幅重仓有色金属,往后几年切到了食品饮料,2020年开始又重仓医药,这也是基金比较辉煌的几年,达到了顶峰。
2021年熊市开始就比较惨了,虽然相比偏股混指数并没有跑输多少,但还是伤了基金的锐气,规模也从高点掉了不少。不过从2024年开始的这两波反弹倒是有跟上,目前净值也修复得比较多了。
所以黄峰的特点基本是,上涨的时候能跟得住,下跌的时候也不会跑输太多,并且能力圈一直在进展,会根据大趋势行情做轮动。
比如,他认为自己最有竞争优势的板块是食品饮料,但是到2022年下半年基本就没再买了,而是分散切到了计算机、汽车和电子等板块,还是比较贴合现在的行情的。
有起有落有起,但是一直能跟着市场往前走,我觉得这也算穿越周期的一种。
在钢铁上,大家的反应倒没有煤炭那么提前,2016年上半年,买得最多的基金也就不到8%的仓位,直到2017年上半年趋势比较明显了,重仓的基金才多了起来。
其中华安策略优选这只,在2016年下半年行情最好的时候重仓了,2017年虽然也有降仓,但基本都有在场,直到2018年才清得比较多。
同公司的华安升级主题买得比较多,但买得也比较准,主要是2017年下半年尾巴行情的时候大笔买入了。
两只产品的基金经理杨明和饶晓鹏,都是从业10年以上的老将。从2015年以来的业绩上看,华安策略优选混合表现会更好一点。
杨明的投资框架有一个重要的点是,他觉得供给侧比需求侧更重要,因为即使从需求上看,行业放缓了,但是供给侧有优化的话,也能诞生优秀的公司。这可能也是他为什么能一定程度上抓住一些当时的煤炭行情。
另外,他会比较看重行业里最优秀的龙头股,因为在他看来安全边际不只是低估值,还有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只要产品力或者管理层的软实力等各个方面在线,那么就算遇到波动,也不怕像一些质地差的股票会有永久性的损失。
从他现在的持仓上来看也是,都是以行业龙头为主,且整体的选股胜率都比较高。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鹏华消费优选,纯纯只买了半个年度,但正好是行情最好的2016年下,但当时的基金经理已经离开公募行业,从2023年起基金就交给别的同事管理了。
整体既买煤炭又买钢铁的就更少了,这几只算是多个半年度都进行了有效配置。
以汇添富逆向投资为例,当时的基金经理是顾耀强,
顾耀强的特点是不做大的仓位择时,其实管理汇添富逆向投资的时候他尝试过择时,效果并不好,因为特别不可控。
所以他更多会把精力在选股上,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去按不同的标准选股。比如周期股更看重供求关系,成长股更看重行业空间。按照特定的框架,再去给个股定价,就会更有的放矢。
另外,顾耀强也是延展性比较强的基金经理,体现在管理的产品非常多,类型不都一样,但他都会个性化管理,不采用复制策略,保证每个基金都有自己的独特点。
他现在管理的主要就三类产品了,一类是指增,一类是量化对冲,还有偏股混,目前看管理重心应该是会偏指增多一点。
03
这轮能否复现“荣光”?
从基金上说,这些年,经历过几轮牛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研究员和基金经理之后,如果真的有供给侧行情,也许能抓住机会基金的会更多点。
只是问题在于,这次会议真的是供给侧改革的前奏吗?
不好说。
2015年是11月先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改革,然后后续又跟进了“三去一降一补”和各行业的方案。
但这次反内卷并不是第一次提出了,去年7月份就有这样的说法,目前除了减产的新闻,也没有太多新政策跟进的迹象。
而且供给侧改革是会影响到地方财政收入和老百姓就业的。
2015年-2015年,有房地产宽松的政策,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是有改善的;而且中央财政还安排了 1000 亿元专项奖补资金,又辅之以提前退休、再就业等各种政策。
但眼下的情况,不管是地方财政还是就业,本身就有一定压力,如果真要供给侧出清,一定还需要有更完善的配套保障政策。
所以行情肯定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酝酿和验证的过程,当下倒可以先关注一些周期能力比较强的基金经理,储备上再说。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