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食用碱”不可随便用,很多人还搞不懂,两者差别很大!


在厨房里,很多人都习惯直接把“小苏打”和“食用碱”当成一个东西来用。

但这两个看起来差不多的白色粉末,成分不一样,作用也有本质区别。如果搞混,不光做出来的饭菜味道不对,甚至还可能对身体健康带来不小的隐患。

它们究竟差在哪?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事说清楚。


成分不同:一个是碳酸氢钠,一个是碳酸钠

小苏打的化学名称是碳酸氢钠,化学式是NaHCO₃。它是一种比较温和的碱,常用于家庭烘焙,比如发糕、蛋糕中起发,遇热会分解出二氧化碳气体,使面粉膨胀。它还能中和胃酸,一些胃药中就含有小苏打。

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化学式是Na₂CO₃。它的碱性比小苏打强得多,常用于制作面食,比如拉面、油条等,能使面团更筋道、颜色更黄。但也正因为它的碱性更强,如果用量多了,对口腔和胃黏膜的刺激也更大。


一个本质区别在于,小苏打是弱碱,食用碱是强碱。既然碱性强度差那么多,作用当然也不一样。

用错场景,可能对健康有害

常听有人说胃酸多了,就喝点小苏打水“中和”下。这个说法有点道理,但也有前提:只能偶尔用,而且一定要用小苏打,而不是食用碱!

小苏打中和胃酸之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短时间确实能缓解烧心、反酸等不适。但长期用或者剂量大了,容易引起碱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肌肉抽搐,严重的还会影响心脏节律。


而如果把食用碱当成小苏打来用,那问题就更严重了。食用碱强碱性,对胃肠道刺激更大,不能缓解反酸,反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出现胃痛、胃胀、甚至胃出血等问题。

前几年,有人听说“碱性体质更健康”,就天天喝碱水,结果喝的是食用碱冲的水,没几天就出现了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最后被送进了医院。医生强调:人体的酸碱平衡是自动调节的,不靠喝碱水来维持。


烹饪中使用不当,影响味道甚至营养

在做饭时,小苏打和食用碱的“误用”也很常见。有人在炒菜时想让蔬菜颜色更翠绿,就放点食用碱。虽然碱能让绿叶菜的颜色变得更鲜亮,但同时也会破坏蔬菜中的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长期食用,不利于营养摄入。

再有人做蛋糕时为了让它更松软,把小苏打换成了食用碱,结果蛋糕发不起来,还带一股刺鼻的碱味。因为两者在高温下的反应机制不同,小苏打分解时会放出气体帮助发酵,而食用碱不会,还容易让食物发苦发涩。


一些北方人在做碱水面、碱水馍时会用食用碱,这是可以的,但要控制剂量。食用碱放多了,口感会发涩,还可能引起口腔黏膜刺激,出现干燥、脱皮、口腔溃疡等问题。

儿童误食风险高,家庭使用需谨慎

有不少家庭喜欢把小苏打和食用碱装在无标签的瓶子里,厨房里一堆白色粉末傻傻分不清楚。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这种做法特别危险。


曾有媒体报道,一名4岁孩子误将食用碱当糖吃了几口,结果出现严重口腔灼痛、呕吐,被紧急送医。医务人员指出:强碱对儿童的食道和胃肠道有强腐蚀性,一旦摄入需立刻送医处理。

家里有小孩的,一定要把这两种物质分开存放,贴好标签,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如果真的出现误食,千万不要催吐,也不要喝醋中和,应立即送往医院。


别听偏方,科学用碱才安全

网上有不少所谓的“健康偏方”,比如用小苏打洗蔬菜能去农药、用食用碱泡脚能治脚气、用碱水洗脸能美白……这些说法乍听有道理,但其实没什么科学依据,滥用还可能带来副作用。

小苏打确实有一定的清洁作用,但并不能彻底去除蔬菜上的农药残留。食用碱泡脚虽然能软化角质,但浓度太高容易刺激皮肤,造成红肿、瘙痒,甚至皮肤屏障受损。


还有一些人用小苏打水漱口,说是可以“中和口腔酸性环境,预防蛀牙”。偶尔用问题不大,但频率高了反而会破坏口腔菌群平衡,导致口腔干燥、异味加重、牙龈发炎等问题。

不管是小苏打还是食用碱,都不是“百搭神器”。它们是化学品,不是万能药,更不是保健品。

总结一下别再混用了

小苏打和食用碱,看起来差不多,但差别真的很大。

小苏打是温和的碱,可用于烘焙、短期缓解胃酸过多,但不能滥用;食用碱是强碱,适合碱水面等特定烹饪用途,但刺激性强,用多了对身体有害。两者不能互换,不能多用,更不能拿来当保健品用。


日常生活中,记住一句话:不是所有白色粉末都能进嘴,分清楚了再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陈建玲,祝文涛.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差异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21,42(12):278-282.

[2]王芳,张丽.碳酸氢钠口服制剂临床应用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8):132-134.

[3]郑伟,刘莹.食用碱不当使用的健康风险及防护建议[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2,32(06):849-85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8

标签:美食   小苏打   差别   随便   很大   碱水   碳酸氢钠   碱性   胃酸   口腔   碳酸钠   强碱   健康   蔬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