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年报解读:净利润攀升 区域业绩失衡严重

净利润稳步上扬,但区域业绩却严重失衡,华夏银行的“稳健”能否经得起考验?

《中国科技投资》陈吏晴

2025年4月16日,华夏银行发布2024年年报。年报显示净利润稳步上扬,不良贷款率创九年来新低,成绩亮眼。但在平静之下,财报深处却藏着值得深思的波动:信用减值悄然增加、罚单频频不断,与此同时,区域经营又显现出明显压力。


净利润上涨

2024年,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71.46亿元,较去年增长4.23%;净利润达281.96亿元,相较上年增加13.51亿元,增长5.03%。净利润继续保持增长,幅度与往年近似,银行基本面表现出积极信号。


然而,从收入构成看,华夏银行利息净收入620.63亿元,相较去年下滑11.89%,净息差则从1.82%进一步压缩至1.59%,这意味着华夏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承压,依赖存贷利差获利的能力,正受到持续削弱。


面对经营现实,华夏银行转向了资本市场。2024年,其非利息净收入达350.83亿元,同比增长54.11%,其中,投资收益增长66.58%,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则暴涨203.26%。这一转变虽然带来了向好态势,但也显示出其盈利结构的脆弱性,以及依赖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而非核心经营能力的提升。同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14.98%,银行卡业务收入下滑趋势明显,反映出零售金融板块的激烈竞争,增长质量存疑。


信用出现减值,区域经营失衡明显

年报数据显示,华夏银行2024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379.14亿元,同比减少5.91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60%,达到近九年来最低水平。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上升至161.89%,看似资产质量实现改善。


然而,与此同时,另一个关键指标却发出截然不同的信号——全年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达到287.91亿元,同比上升10.88%,表明资产质量依旧处于高压状态。其中,金融投资及表外业务的减值准备大幅增加,说明风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贷款领域。减值损失增加往往预示银行对未来风险的前瞻判断出现了收紧,主动加大拨备以缓冲风险暴露的行为。



从地域经营数据来看,华夏银行在各区域的发展状况出现显著分化。京津冀作为总部所在区域,2024年营业收入达434.32亿元,占总收入的44.7%;营业利润高达159.94亿元,占总利润的近六成,实现了双增长。



然而,在京津冀之外,华夏银行的其他地区经营表现却基本显示持续下滑的态势。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2024年营业收入为158.46亿元,同比下降3.77%;营业利润为42.18亿元,同比减少7.34%。该区域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和金融需求,华夏银行在当地的市场拓展显然未能充分释放潜力。


而粤港澳大湾区情况同样严峻,全年营业收入仅为61.43亿元,同比下滑6.83%;营业利润甚至转为亏损。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金融高地,该区域的亏损反映出华夏银行在高端市场竞争中的明显劣势。


中东部和西部地区也面临较大压力,中部地区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73%,利润下降16.2%;西部地区营收同比下降13.45%,利润降幅达到16.73%。其中,东北地区形势最为恶劣,全年营收同比暴跌27.9%,净利润亏损高达28.14亿元,不仅为公司整体盈利拖后腿,也暴露出其对区域经济变化的响应迟缓。随着地区经济长期下行以及人口流出带来的零售需求萎缩,该区域已成为银行体系的“风险高地”。若无法系统性重构东北业务模型,很可能陷入长期低效运营甚至持续亏损的陷阱。


这些区域表现的不均衡,一方面反映出华夏银行在集团内部的资源配置上仍过于集中于总部所在区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其对不同区域经济转型趋势的感知能力不足,盈利能力有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华夏银行   净利润   区域   净收入   高地   年报   不良贷款   业绩   利润   风险   信用   金融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