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故事姐姐晓玲叮当,30年来只专注一件事,用故事唤醒孩子成长能量。叮!晓玲叮当的特别礼物:悄悄告诉你,我的新书“漫画少年自我管理系列”之《如何管理时间》已经帮10000+孩子打败拖延小怪兽,变身时间魔法师啦~私信我免费领,让宝贝轻松get时间管理超能力✨
一条让人心碎的留言
樊登老师曾分享过一条朋友圈,让无数父母看得心头发紧。
一个中学生偷偷留言说,妈妈从不让他碰手机,哪怕只是短暂休息一下,都会被质问“为什么不背单词”。他只好在学习机上偷偷下载了帆书App,只想找个能理解自己的地方……
当我们把手机变成洪水猛兽,孩子只好把自己变成“地下党”。
每一份严控,都在为“成瘾”埋单
这让我想起读书会会员清风徐来的遭遇:
她给儿子的手机设了所有能设的限制,甚至每天检查屏幕使用时间。本以为万无一失,直到班主任打电话问:“孩子为什么总在凌晨三四点上线?”
她这才发现,儿子定了半夜的闹钟偷偷玩手机——就为了那一点点“不被控制”的自由。
心理学研究发现:被严控的孩子,不是不想自律,而是在用成瘾争夺最后的主权。
就像樊登老师说的,孩子的承受力像一壶90℃的水,平时看不出异常,一旦达到临界点,就会瞬间沸腾——要么沉迷手机,要么疯狂买鞋,或者用其他方式填补内心的空洞。
三把钥匙,把“失控”变“自主”
第一把钥匙:从“监工”到“盟友”
海星妈妈曾和儿子因手机“宣战”。后来她试着改变策略,和儿子签了一份“手机使用协议”: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自由使用30分钟手机,前提是自己计时。
奇迹发生了——儿子不仅准时交还,还会分享刷到的趣味知识。
当我们收起监管的手指,孩子反而长出自我管理的翅膀。
第二把钥匙:用“信任”替代“怀疑”
小读者瑶瑶爸爸做过最酷的事,是当着女儿面卸载了所有监控软件。
他说:“宝贝,爸爸相信你能管好自己。”
一开始瑶瑶确实玩疯了,但一周后,她主动说:“爸爸,还是你帮我设个闹钟吧。”
信任不是放任,而是一种深度的唤醒——让孩子觉得“我可以”,她才会真的可以。
第三把钥匙:让“兴趣”冲刷“屏幕”
邻居家男孩沉迷游戏,爸爸没有吼骂,而是带他爬山认植物,陪他组装机器人,甚至一起做短视频记录实验。
现在男孩张口闭口都是“我的苔藓生态瓶”“机器人编程”,手机?早忘角落了。
孩子的内心总要有东西装满,不是游戏,就是星辰大海。
晓玲叮当手记
昨天在公园,看见一个孩子放风筝。
妈妈始终松着线,风筝反而越飞越稳;旁边另一个孩子被大人紧抓着线,风筝却一头栽下。
忽然明白:最好的教育,是敢在手心留一片天空。
每一个沉迷的背后,都是渴望被看见的灵魂;
每一次失控的反抗,都是呼唤信任的呐喊。
当我们把自由的呼吸还给孩子,
他们会还我们整片蓝天。
【转发就是善举】
如果您也曾在“管与不管”间纠结,请转给更多父母:
放手不是放弃,而是更深远的守护。
关注晓玲叮当,解锁更多温暖育儿智慧。
欢迎加入晓玲叮当读书会轻松育儿社群!
每日分享经典育儿书精华
帮你5分钟get一本好书核心
利用碎片时间,轻松做智慧父母
私信我,立即加入社群并领取入群礼物《如何管理时间》电子书!
本文核心观点与方法源自樊登的《成长的觉醒》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