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成丰 骑楼老街里消逝与留存的岁月故事

在海口骑楼老街中山路2号,曾经静静伫立着一处承载厚重历史的所在 —— 阜成丰。它宛如一部无声的史书,见证了往昔岁月里诸多故事的起承转合,从侨批业务的萌芽,到商贸转型的更迭,再到红色使命的担当,尽管如今它已消失不见,却依然在人们的记忆与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1914年,“三盛”信局在这里扎下根来,就此拉开了侨批业务的序幕。侨批,源自闽南方言,是南洋华侨寄给国内家人银钱与信件的统称。那时,在谢源琇的用心经营下,“三盛”信局成为了连接海外华侨与国内亲属情感、经济交流的重要桥梁,让海外游子跨越重洋的牵挂与支持,得以通过一封封侨批传递回故乡。

1919年,“阜成丰”信局组建成立,由谢肖珊负责运营,持续深耕侨批业务。在那个交通与通信都极为不便的年代,“阜成丰”坚守着这份传递使命,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稳稳地将华侨们的思念和心意送达国内亲人手中,成为南洋与海口间深厚情感联结的有力见证。

进入20世纪30年代,海口的商业、经贸活动呈现出愈发繁荣的景象。“悦丰号”创始人陈有光独具慧眼,敏锐地察觉到新的商机 —— 随着外地商人不断涌入,旅店成为他们开展商务活动必不可少的关键场所。于是,他积极向家族、乡亲募集股份,成功筹得两万光洋的股本。

1936年,陈有光购入“阜成丰”商铺,将其精心改造为旅店,同时成立了“阜成丰盛记”商贸股份公司。自此,“阜成丰”的经营重心从侨批业务逐渐转向融入商贸旅馆行业,摇身一变成为外地商人来到海口落脚、洽谈生意的热门据点。即便岁月流转,如今“阜成丰盛记”的股东清册依旧完好地保存在海口南洋骑楼老街研究会,无声地佐证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商贸转型历史。

1939年后,在战火纷飞、局势动荡的特殊时期,“阜成丰”被赋予了一项意义非凡的特殊使命,它成为抗日地下党在中山路的重要联络站之一。表面上,它依旧是看似普通的商贸场所,可暗地里却默默承担着地下党联络、情报传递等至关重要的工作。在那充满危险与艰难的岁月里,“阜成丰”就像一座隐秘的堡垒,凝聚着爱国人士与地下工作者的力量,源源不断地传递着抗争的希望之火,为抗日事业贡献着自己不可忽视的力量。

尽管随着时光的变迁,“阜成丰”最终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留下的故事和承载的历史价值却从未被遗忘。

“阜成丰”从侨批业务发端,历经商贸转型、红色联络站等不同阶段所承载的故事,已然成为海口城市历史中一个不可磨灭的微观注脚。它串联起了侨胞的牵挂、曾经的商贸繁荣以及革命热血,值得我们长久地铭记。

当我们漫步在骑楼老街,望向中山路2号那片承载过它的空间时,依然能透过往昔的记忆,触摸到这座城市往昔岁月的温度,让那些真实而珍贵的历史片段,永远在时光里流淌、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历史   骑楼   老街   岁月   故事   海口   南洋   商贸   中山路   业务   联络站   往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