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周有光,很多中国人都会想起汉语拼音那套方案,他就是被大家叫作“汉语拼音之父”的那位老头儿。
1906年,他出生在江苏常州,那时候还是晚清末年,社会乱糟糟的,家里条件一般般,从小他身体就弱,医生检查说他有肺结核,还带点情绪低落的问题,估计活不过35岁。可他愣是活到了2017年1月14日,享年112岁。
走的时候挺安详,就在家里的床上,头一天还刚过完生日。这辈子他经历了清末、北洋、民国和新中国四个阶段,算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人。
年轻时候,周有光没想着搞语言学,他先念的经济学。1918年进常州中学预科,1923年考上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经济学,那学校用英语上课,他觉得英语方便多了,比中文容易打字机输入,这后来影响了他对文字改革的想法。
学费贵得要命,两百多块银元,他家拿不出,三姐的一个同事看他有出息,就把嫁妆当了凑钱给他。他后来总说这份恩情记一辈子。大学期间,1925年五卅运动闹起来,学校停课,他转到光华大学继续学。
毕业后,他在中学教书,1931年去日本留学,跟经济学家河上肇学,1933年回国,和张允和结婚。
张允和是合肥张家四姐妹里的二姐,张家有钱又注重教育,老丈人张武龄是商人,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家里闺女都上学。
张允和和周有光性格互补,他爱喝咖啡听西方音乐,她爱唱昆曲写旧诗,两人结婚后感情稳稳的,1998年还被评为全国百对恩爱夫妻之一。
回国后,周有光在复旦大学教经济学,当教授,办公室里忙着批论文讲课。抗日战争时期,他辗转多地,1946年后在上海新华银行干活,管金融事儿。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在人民银行华东分行工作。
1955年,国家搞文字改革会议,他49岁了,觉得这是机会,就转行去北京,加入汉语拼音方案起草小组。
本来他是经济学专家,但对语言感兴趣,早年在欧洲出差时,看到字母系统帮大忙,能降低文盲率。他和团队三年时间,查资料、讨论方案,用拉丁字母拼中文音,1958年全国人大通过了这套方案。
从那以后,拼音成了小学必学的东西,帮中国人学普通话,还方便外国人学中文,电脑输入、手机打字都靠它。
周有光后来还参与简体字改革,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语文卷,在北大开“现代汉字学”课,他的讲义《汉字改革概论》译成多国语言。
他85岁退休后,还在家写书,出《周有光语文闲谈》,90到100岁间写了《百岁新稿》,一直到111岁还每月在杂志上发文章。
周有光这人,活这么长,不是靠什么神奇补药或天天跑步健身。他自己说过,长寿的事儿是老天爷管,他觉得上帝太忙把他忘了。他不吃补品,不刻意运动,秘诀其实就三点。
第一点,保持好奇心,学东西学到老。他从小就爱学习,退休后也没停,每天看报看杂志,读中外书,思维一直活跃。80多岁学电脑打字,106岁还开博客,分享看法。
他觉得人脑子不能闲着,用脑过度有时会失眠,但他通过调整,农村劳动时反而睡得好。他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对新东西感兴趣,就能保持活力。
他晚年还研究文化问题,写论文批评旧传统,分析世界变化,这让他精神头足,不觉得老。
第二点,生活规律,饮食简单。他从年轻起就早睡早起,晚上9点前上床,早上6点起,睡够8小时。
饮食上,不贪油腻,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鸡蛋,少吃肥肉炸货。早上喝杯红茶或咖啡,下午也来一杯,和老婆张允和一起喝,成了习惯。
张允和管家务,他专心工作,两人配合默契。她2002年93岁时因心脏病走了,他把她房间保持原样,出书纪念,像《昆曲日记》《浪花集》。他不搞复杂养生,坚持“三不”:不立遗嘱,不过生日,不过节日。
生活越简单,需要越少,身体负担小。他住院时,吃点烤鸭、海参、螃蟹,体重增加,气色好转,黑头发还长出来了,证明简单饮食管用。
第三点,心态平和,不生气。周有光看淡名利财产,说那是身外物,别让别人错误惩罚自己。他引用尼采的话,得罪人时别急眼。遇到难事儿,他想积极面,他觉得是塞翁失马。
早年家穷、体弱,他不抱怨,专注学习。事业上,从经济转语言,有人质疑,但他耐心解释,不发火。
这心态让他少生病,活得长。他还说,对生死看开,从小医生说他短命,他就当每多活一天是赚的,不纠结。
周有光贡献不小,拼音方案不光在中国用,联合国1979年采纳它作为罗马拼写标准,帮中国文化走出去。
很多人学中文靠它,盲人用拼音打字,少数民族语言也参考。他编的词典、写的书,影响几代学者。
他和爱因斯坦见过面,早年在美国工作时聊过事儿,是少数中国人有这经历的。他家背景复杂,老丈人是富商,但他自己简朴,住北京三里河小公寓,客厅当书房,沙发旧了也不换。退休后,他继续研究,出版多本集子,像《朝闻道集》,讨论语文问题。
周有光对教育有看法,他觉得拼音帮降低文盲,过去中国文盲多,因为汉字难学。现在小孩从拼音入门,普通话推广快。
他还推动白话文,早年受胡适影响,觉得文言文过时,得用现代语。他写文章直白,不绕弯,接地气,读者容易懂。
晚年他反思历史,说中国从农业社会到现代,得学西方经验,但保持中国特色。这观点有深度,让人想想。
周有光这辈子,从穷小子到教授,再到语言专家,靠的就是坚持和适应。他不靠补品运动,靠三点秘诀过日子:好奇学习、规律简单、平和心态。
2017年他走后,留下拼音遗产,大家上网、打字时,还在用他的发明。这老头儿,活得值。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