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怒了一下,就怒一下!对美发出威胁后,不到2天,就光速滑跪

环球时报报道,7月4日,印度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递交文件,宣布将对美国商品征收7.25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这一反制措施直指美国对印度汽车及零部件加征的25%关税——后者冲击了印度28.9亿美元的出口,被印方斥为“违反WTO规则的保护主义行为”。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戈亚尔还在当天强硬表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绝不仓促与美达成贸易协议!”

印度的“愤怒”看起来很有骨气,但也就只是看起来。

美国要求印度开放转基因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市场,但这一领域关乎7亿印度农村人口的生计,被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划为“不可触碰的红线”。印度平均农场面积仅1.08公顷,美国则为187公顷,一旦美国廉价农产品大量涌入,印度农民将面临灭顶之灾。

然而,印度强硬背后却也有着致命的软肋。7月9日,是美国“对等关税”90天缓冲期的截止日期。若谈判破裂,印度输美纺织品、海产品等660亿美元出口,将面临26%的惩罚性关税,而这足以重创印度经济。

所以很快戏剧性转折在7月6日上演,也就是印度对美国发出威胁,强硬表态不妥协的2天后。美国政府突然宣布:“与印度的谈判传来好消息!”白宫经济顾问米兰就暗示美印“接近达成贸易协议”。

尽管贸易协议细节还未公开,但部分信息已浮出水面。综合美媒和印媒报道,印度农业“红线”未破,但工业大幅让步。印度可能以降低美国杏仁、核桃、液化天然气的关税为筹码,换取美国暂缓26%的惩罚性关税,同时维持10%的基准税率。预计美印最终可能达成有限协议,涵盖1000亿到1500亿美元的贸易额,搁置农业和汽车争议,以印度小幅降低非敏感商品关税收场。

而这样一来,特朗普可宣称“打开印度市场”,美国赢了。莫迪也能标榜“守住核心利益”,印度赢了。美印政府都能有光明的未来。

特朗普

印度所谓的报复性关税可谓“雷声大雨点小”,印度虽向WTO提交反制清单,却保留撤回权利,此举被视为一种“谈判策略”。此前印度多次威胁报复关税,但从未真正实施。

那么印度为何“光速滑跪”呢?首先是越南的前车之鉴,美国刚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越南商品出口美国将被征收20%关税,同时美国商品则能零关税入越。印度若是硬扛,可能要付出的代价将超越越南。另外,美财长贝森特明确警告:若7月9日前未达成协议,8月1日起将恢复4月宣布的高关税框架,印度部分商品税率将会达到60%-70%,印度根本赌不起,也没有太多的反抗能力。

印度的“愤怒”表现,本质上只是谈判戏码,戈亚尔宣称“不受最后期限胁迫”,实则将WTO申诉作为筹码杠杆,一方面向国内展示“捍卫利益”的强硬姿态,安抚印度农民群体;另一方面,则向美国传递“不惜一战”信号,争取美国更多让步。

美印两国

但特朗普政府深知印度的软肋,印度对美贸易顺差高达456亿美元,对美出口每年为印度经济增长贡献良多,所以印度最后不得不、也必会妥协。

最后,印度的表现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经济依存度决定话语权。印度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15%以上,而美国对印贸易仅占其总量的2%,双方严重不对等。这种不对等使印度的“强硬”注定只能停留在表面。

莫迪政府的“硬气48小时”,不过是部分国家在这场美国贸易勒索战中的标准动作:怒一下,以示存在;跪下去,以求生存。当国家利益沦为谈判桌上的筹码,所谓“红线”将可被计算和交易。毕竟有句话说得好底线灵活,那么红线被突破了,也可划设新的红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标签:财经   印度   美国   关税   越南   红线   强硬   协议   贸易   美元   软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