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入伏后还经常早起的人,不出3个月,身体或有4种变化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他每天不到六点就起,三个月后脸色都不一样了。”门诊里皮肤科医生说出这样一句话,并不是在宣传作息规律有多么神奇,而是在提醒,有些变化悄悄发生在生活习惯的转变之后,尤其是在入伏这段最难熬的时间里。

很多人怕热不动、赖床不醒,结果整天昏昏沉沉。但有一类人却在高温天坚持早起,不知不觉,身体开始出现一些别人身上看不到的改善。而这些改善,一般人都不太会往“早起”这两个字上联想。

很多人以为生物钟是个固定设定,跟不上也没事,只要能补觉,什么时候睡都一样,但真正长期早起的人,体内时钟其实在不断被微调。

入伏的节气,对这种节律的建立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因为白天变长,气温更高,人体分泌激素的节奏也更易混乱。这个时候如果还晚睡晚起,褪黑素和皮质醇的波动就可能错位,出现“起不来、醒不透、累一天”的状态。

早起就是把这一切打断,强行让生物钟回归一个更接近自然光照的模式。

坚持几周后,很多人会发现早晨起床不再那么痛苦,白天注意力集中,晚上睡得更快。这不是心理作用,是身体对规律节律的真实回应。

胃肠道也会跟着作息时间走。很多人早上起不来,不吃早饭或者吃得很仓促,结果胃酸分泌没地方去,反而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胀胃痛。

有些人干脆直接跳过早餐,等到中午饿得头晕眼花才暴饮暴食,这种饮食节奏对肠胃伤害极大。而坚持早起的人,通常能规律进食三餐,尤其早饭吃得比较从容。

这种按点进食的节奏,会让胃酸和胃酶分泌变得有规律,肠蠕动也会更正常。

慢性胃炎、胃胀气、消化不良这些问题,常常不药而愈。特别是对一些排便不规律的人,早起加早餐的组合,恰好提供了最好的“唤醒信号”,肠道开始形成自我清洁的节律。

有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变化,就是皮肤,有些人早起一段时间后,脸色变得透亮,痘痘减少,肤色均匀,这可不是护肤品的功劳。

入伏天气闷热,皮脂分泌旺盛,本来就容易长痘、毛孔粗大,而晚睡晚起让皮肤缺乏修复时间,还容易错过晨起的低温时段,这时候体内炎症水平高,皮肤状态自然越来越差。

早起的人,不光修复时间更足,早晨还容易晒到一点紫外线,有助于维生素D合成,改善角质代谢。而且早起意味着整个人白天的活动更积极,循环代谢更好,皮肤的微循环也会变得顺畅,黑眼圈、暗黄、皮肤干痒这些小毛病,会慢慢减少。

有人会说,这点起床时间能有这么大影响?但很多身体的反应,都是累积来的,免疫力的提升,正是长期节律稳定的结果。

入伏是一年中身体最易出问题的时候,感冒少了,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缓解了,之前动不动就过敏的皮肤也安分了,这些都不是巧合。

早起的人大多数作息稳定,夜间深睡时间相对充足,肾上腺皮质的反应更灵敏,这对免疫细胞的分布和活性有直接影响。相反,作息紊乱的人,免疫系统常处在“乱打仗”的状态,病毒细菌还没进来,身体已经疲惫不堪。

早起还会让人情绪变得更平稳。不少人一到夏天就容易焦躁、烦闷、提不起劲,这其实跟褪黑素和多巴胺的节律紊乱有关。

而规律起床的好处是让大脑在更适合觉醒的时段接受光照刺激,调节情绪激素分泌,减少情绪波动。这点在中老年人群中特别明显,那些夏天容易心烦意乱、睡眠浅、多梦、易怒的人,试着把起床时间提前一小时,再坚持两个月,心态会变得平稳得多。

很多时候,早起不是用来“省时间”的,而是为了让整个身体进入更协调的节奏。

不过话说回来,早起不等于睡少。如果只是缩短睡眠时间强行早起,那也是对身体的摧残。真正的早起,是伴随夜间规律入睡、白天规律活动而来的。

每天睡够6-8小时、晚上不拖延入睡、早上不赖床,这才是对健康有利的早起。而那些一到凌晨才睡、清晨被闹钟强行唤醒、一天靠咖啡撑着清醒的人,别指望早起能带来好身体。那只是又一种形式的透支。

还有一点,早起后要“有所为”。不是起床就滑手机,也不是坐着发呆。适当活动、吃点清淡早餐、晒晒晨光、洗个脸刷个牙,哪怕只是一点简单的伸展动作,也比赖在床上强。

很多人早起后发现自己变得更有控制感,不是时间多了,而是整个人更主动,不容易被疲惫情绪控制。人的精神面貌,很大一部分不是靠睡觉睡出来的,而是靠节律驱动出来的。

说到底,夏季早起其实是顺应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过去老一辈常说“夏天早起少病”,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在现代生活节奏下,真正做到这件事越来越难。

空调、手机、夜生活,这些东西让人越来越晚睡,久而久之早起就成了“折磨”。但健康这东西,从来都不迎合舒服,而是考验选择。

很多人不信早起有用,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总能在一些小细节里看到改变。脸色红润了,胃口开了,精神足了,情绪也不那么起伏了,这些变化不夸张,但真实。

那问题来了:如果入伏天坚持早起,但每天都很困,甚至反复头晕、乏力,是不是说明身体并不适合早起?答案是否定的。这种情况通常不是“起得太早”,而是“睡得太晚”。

如果晚睡不改,早起当然累,只有把睡眠提前,把夜间恢复做好,早起才有意义。关键不在时间早不早,而在是否匹配身体的节律。如果只是改了起床时间,其他作息不变,那只是自我折腾。想让早起真的带来变化,必须是整套节律都顺过来,那才是对健康真正的回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入伏后还经常早起的人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辛利清. 生物钟节律与机体睡眠及免疫力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 生命科学研究 ,2024-06-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7

标签:养生   早起   身体   节律   时间   规律   皮肤   节奏   情绪   生物钟   白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