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米,500年!洛阳“最牛街道”,曾管着几千万人的“盐罐子”

人大概都会有一些见异思迁,不安分守己。

比如,我是个涧西人,却总喜欢溜老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洛阳的大西边,跑到大东边,悠悠逛逛,吃吃喝喝。

而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今天是难得的好天气,虽然有些风,但是,阳光绝好。

于是,约了苏子——一个认识了20多年的好朋友,骑上小电驴,一路向东,杀奔老城!

老城,我又来了!

这次,我俩再一次选择了两处古建:山陕会馆和洛阳民俗博物馆(潞泽会馆)。

一趟逛下来,我发现,山陕会馆和潞泽会馆的修建,居然和老城的一条短得不能再短的路有关。

这条路,叫盐店口街。

从马市街西行,在中州渠上有一座桥,名叫盐店口桥,过了桥就是盐店口街。

盐店口街,西与豫通街相连,东与马市街相接,这条街很短,只有225米(实在是没机会量,只能根据《厚重老城一书》),但是,非常有历史。

清代时,这条街是晋豫盐商的枢纽,是洛阳城盐号的聚集地和食盐南运的起点。

之前有个说法,“华尔街一声咳嗽,老美经济得集体‘感冒’”?

在清代,如果盐店口街一声“咳嗽”,估计晋豫的经济也得‘感个小冒’,几千万老百姓的生活都得受影响!

“盐店口”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的《洛阳县志·地理》上。

这本书是在明代旧志的基础上编纂而成,这说明,在洛阳,“盐店口”明代就已经存在了,至少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

在古代,每个州县的食盐是由官府指定专商,来负责运输和销售,这些商人被称为官盐商。

食盐从山西运城运到洛阳城后,在官府设置的店内储存并销售。

当时,洛阳县的官盐店,就设在盐店口街。

另外,从洛阳城运往各县和南阳府的食盐,由官府统一配送,并发放运销凭证,运往目的地。

在这条街上集中设立官盐店,集中购入,统一销售,所以,这条街当仁不让,成了“晋豫盐道枢纽”。

食盐对人的重要性不用多说,所说,这条街对当时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后,由于官府在运销上放开了盐市场,这条街的盐号逐渐增多,并形成盐业集散地和批发市场。

由于这条街从事盐业经营的历史比较悠久,盐店林立,生意红火,故称为盐店口街。

康熙和雍正年间,山西、陕西两省富商集资捐资,在马市街修建山陕会馆,成为两省商人在洛阳的聚居地。

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为方便同乡商人传递信息和物资集散。

山西潞安府(今山西省长治市)、泽州府(今山西省晋城市)两地商人,在崔万珍等人的倡导带领下,捐资修建了一处会馆,当时,称关帝庙。

民国期间,更名为“潞泽会馆”,也就是现在的洛阳民俗博物馆,我最喜欢的洛阳古建筑之一。

捐资修建这两座会馆的富商中,有很多都是山西省、陕西省的盐业大商。

有时候想,作为老城人,其实是挺幸福的——

有这么多保存相对完好的古建筑,可供欣赏;

有那么多美食美味,让人大快朵颐……

涧西人不定期逛老城,看来还得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9

标签:旅游   洛阳   罐子   盐店   会馆   食盐   官府   山西省   马市   盐业   山西   商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