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热播!吴石将军与陈嘉庚先生的故事你知道吗?

编者按

近日,闽派重点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全网热播,该剧由福建省广电局申报立项,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隐蔽战线中的英雄吴石将军的事迹,因此广为人知。但鲜为人知的是,1940年,吴石在柳州曾两次欢迎回国慰劳的陈嘉庚,并与陈嘉庚讨论过抗战形式。同吴石并肩战斗的张志忠烈士等曾在集美中学就读过。集美学校因培养、走出许多革命志士,被誉为“闽西南革命的摇篮”。

《沉默的荣耀》中的吴石。图源:@沉默的荣耀官微

“吴石与陈嘉庚私交甚笃”

吴石之子吴韶成在《吴石将军抗战期间二三事》一文中说:“他与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私交甚笃,陈先生率南侨慰劳团回国路经桂林时,曾在我们家与父亲畅谈。父亲同他谈论了抗战形势,并一再请求他更多地联系闽侨,发动他们为乡梓建设、为培养闽籍学子、为抗日救亡出钱出力。”

1940年8月19日,回国慰劳的陈嘉庚一行抵达柳州,第四战区参谋长吴石闻讯前来拜访。陈嘉庚先生在《南侨回忆录》中也写道:“午后至柳州,寓于旅舍。第四战区参谋长吴石来见,系闽人,云张司令(张发奎)长官往桂林。”

陈嘉庚著《南侨回忆录》手稿。图源:同心福建

陈嘉庚在与吴石的谈话中得知张发奎在桂林,计划第二天晚上坐火车前往桂林会见。20日,吴石特来转告说,张发奎当晚坐火车回柳州,陈嘉庚可以在柳州等待。身为旅柳福建同乡会理事长的吴石还专门召集福建籍老乡前来相聚,开一个欢迎陈嘉庚的茶会。不料谈话还未结束,空袭警报响起,谈话只好草草结束。

后来陈嘉庚回到福建考察,当他看到福建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食不果腹时,曾多次向国民政府当局反映,但没有见到成效。11月24日,陈嘉庚等人再次到达柳州,又与吴石相见。抗战时期,曾率领厦门儿童救亡剧团(简称厦儿团)在柳州慰问演出的张兆汉在回忆文章中说:“车抵柳州,旅柳福建同乡会会长(注:应为旅柳福建同乡会理事长)、第四战区司令部参谋长吴石和同乡数十人,暨厦儿团全体团员等都到车站迎接。”现场的厦儿团引吭高歌,陈嘉庚先生挥手致意,场面热烈动人。

吴石

随后,旅柳的福建同乡召开欢迎陈嘉庚的大会,同时讨论救乡联络办法,陈嘉庚在大会演讲中说:“兄弟这次回国有两个任务,第一点代表全体侨胞到战区慰问前方抗战将士。第二是观察祖国成绩,回去南洋报告侨胞,鼓励他们多多汇款,促成胜利之基础。经过各省看见相异之进步报告,独有本省如此黑暗,如此痛苦。南洋大半都是福建侨胞,知道了将如何失望,兄弟回去如不把实情报告大家,未免有违背良心,如果把真情和盘托出,必使侨胞十分痛心十分愤慨,对祖国政治起灰心,因此而缩减侨胞汇款,影响抗战殊为巨大。兄弟每次去电报或写信报告陈主席,希望能够彻底改良闽政,救二千万福建民众于水深火热中,俾闽侨胞能踊跃汇款帮助抗战,则前途幸甚……兄弟希望我各省各地同乡会均能把闽省政情告知各位同乡,大家团结一致,为故乡二千万同胞请命。”

铮铮铁骨的张志忠

在隐蔽战线中与吴石并肩作战的张志忠与集美有着深厚的渊源。张志忠,本名张梗,1910年生于日本占据下的台湾嘉义,殖民统治的苦难在他心中埋下反抗的种子。少年时,他远赴福建厦门集美中学求学,那里成为他革命思想萌发的摇篮。

1924年,尚在中学的张志忠参加了同为集美中学学生的进步青年翁泽生等人组织的“闽南台湾学生联合会”,积极开展抗日活动。联合会成立当天还演出两出反日剧《八卦山》与《无冤受屈》,联合会创办了《共鸣》杂志,张志忠是编务之一。1925年,张志忠等人又联络厦门的学生,共同组成厦门“中国台湾同志会”,出版发行《台湾新青年》杂志,宣称“我们台湾人本亦属汉民族,我们的祖先来自(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等地”“绝不要假借日本的势力”“勿为日本人所利用”,号召“昏睡的狮子该睁开眼睛成为清醒的狮子”。一个月后,五卅惨案爆发,张志忠和厦门“中国台湾同志会”的学生在街头贴出宣言书《留厦台湾学生之泣词》。

张志忠

1927年,张志忠加入爱国抗日组织“台湾无产青年会”,负责该组织在嘉义的抗日活动。1928年,台湾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张志忠的革命步伐愈加坚定。次年,张志忠在厦门组建社会科学研究会,团结组织闽南地区台湾学生开展反日革命活动。1932年,张志忠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往返于台湾和祖国大陆开展革命活动。后来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大毕业后,张志忠被派往八路军129师工作。

1946年,张志忠奉命率干部赴台,开展台工委的组建工作,后担任台工委委员兼武装工作部部长,成为台湾地下党组织的核心骨干。同为中共地下党员的妻子季沄与张志忠一起回到台湾,以中学教师为掩护,与张志忠共同开展地下工作。1949年12月31日,张志忠和妻子季沄在台北被捕。1950年11月18日,坚贞不屈的季沄被国民党杀害,牺牲时年仅29岁。被捕后,张志忠在狱中惨遭国民党的残酷迫害,却始终以钢铁意志坚守信仰,想方设法保护同志,从未变节。据狱中难友回忆,张志忠每天一早起来,总要高唱《国际歌》或《赤旗歌》,用这种方式来鼓舞大家,每次看到有人被关进来,他就大声喊“早说早死,晚说晚死,不说不死”。1954年3月16日,张志忠被国民党杀害,壮烈牺牲,时年44岁。1998年,张志忠和季沄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闽西南第一个共青团支部诞生地

集美三立楼,是陈嘉庚先生在20世纪早期创建的集美学校师范部校舍之一,因“立德”“立功”“立言”三座楼联体并立而得名。

三立楼。图源:集美小学

20世纪初,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时,正值新文化、新思想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播。当时的集美学校师范部学生中流传着大量进步书籍,逐渐凝成了一股力量。该校学生李觉民受影响后,成为厦门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人。1923 年11月,李觉民去信给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中央,汇报他的学习和思想情况。1924年,他又写信给陈独秀和恽代英,请求给予指导,团中央书记刘仁静委托李觉民代销《中国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从此李觉民与团中央取得联系,受聘担任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的通讯员,成为厦门地区最早的共青团员。

集美学村

在李觉民与团中央取得联系并得到指导的同时,来自广东大埔农村的集美师范学生罗明也在1924年9月与团广东区委取得联系并被接受为通讯员。他们在团中央和社青团广东区委的指导下,联合一批先进青年,建立国民党左派组织。后经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批准,于10月成立了国民党(左派)集美区分部,对外称“福建青年协进社”,直接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杨匏安(共产党员)联系。福建青年协进社创办了《星火周报》,很多青年受其影响走上革命道路。

李觉民、罗明等人成立“星火周报社”。图源:影像集美

1925 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月,共青团广东区委派候补委员蓝裕业,以国民促进会代表的身份来到集美学校,吸收李觉民、罗扬才、刘端生、邱泮林、罗良厚、罗贤开(刘祥才)、罗调金(罗朝正)为共青团员,在集美学校师范部三立楼建立起厦门地区第一个共青团支部。由李觉民任书记,隶属于共青团广东省委,接受团中央直接领导。

“厦门地区第一个共青团支部诞生地”石碑。图源:影像集美

福建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厦门晚报社出品

厦门晚报记者 陈满意 通讯员 林小芳

编辑:徐宇琦

审核:严顺龙、郑丽虹

来源:新福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历史   荣耀   将军   沉默   故事   福建   厦门   台湾   团中央   柳州   侨胞   国民党   团支部   战区   同乡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