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戴森的衰退,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挑战,它更深刻地反映了整个消费观念的剧变。这一变迁也同时昭示了国产平替对市场的野心,这不仅是一个品牌的困境,更是整个消费观的巨变。
价格“腰斩”难挽颓势
戴森市场急转直下
曾几何时,“贵即正义”溢价逻辑让每个人都深陷消费主义陷阱。
戴森在中国市场第一场胜仗在2016年。凭借其独特的技术和创新设计,Supersonic吹风机系列通过大量的营销投入——包括广告宣传和与流量博主合作进行“高端品牌种草”——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定价3160元的产品一经上架便迅速售罄,令消费者欲罢不能。这样的操作大大扩展了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路径,精准锁定了中产消费者。
2019年中国更是一举成为戴森最大的市场。
然而,近年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性价比成为激起人们购物欲的关键因素。
正因如此,戴森的定价和产品性能的匹配度对消费者的吸引能力大不如前,在年度购物盛典“618”的市场销售数据上让人大跌眼镜,历史性地被以“戴森平替”为口号的国产品牌徕芬所反超。
根据中金公司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戴森在中国高端吹风机市场的线上份额已降至7%,并且在高端吹风机的销量排行榜上已不再进入前六名。
而Statista的数据也揭示,戴森的营收增长已经放缓,跌入不到10%的低谷期,显示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正遭遇严峻考验。
值得一提的是,戴森曾在“双十一”以几乎“腰斩”的价格自救,再“卑躬屈膝”却依然未能挽回市场份额,最终仍败于国产品牌。
图源:statista
它们的崛起
迫使戴森“中产收割机”身份丧失
近年来,随着国内品牌的崛起,徕芬、追觅等国产品牌凭借不断优化的产品设计和极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迅速占据了中国高端家电市场的一席之地。
这些品牌通过快速的产品迭代,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满足消费者对高性能、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成功突破了传统“高端”品牌的市场壁垒。
与戴森的高价策略不同,国产品牌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灵活的定价,吸引了大量寻求性价比的消费者,从而对戴森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
尤其在吹风机等小家电领域,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不仅夺走了戴森的市场份额,还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迫使戴森重新审视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图源:Amazon
图源:Amazon
与戴森动辄三四千元的定价相比,徕芬的高速吹风机售价仅为399元,某些产品的价格甚至不到戴森的十分之一,而且在技术指标上也毫不逊色。
例如,追觅推出的“韶光Pro”吹风机,其风速高达72m/s,电机转速可达11.5万转/分钟,远超戴森的45m/s和10万转/分钟。更重要的是,追觅的产品不仅重量更轻、噪音更低,而且更加符合现代消费者对便捷和舒适的需求。
图源:追觅
众网友纷纷玩梗:“不是3000多的戴森吹风机买不起,而是200块的国产平替更具性价比。”
图源:戴森官方商城
这些国产品牌不仅通过高性能、低价格吸引消费者,还凭借更短的迭代周期和更敏锐的用户反馈机制,不断优化风道设计、温控系统和噪音控制,实现了产品从“平替”到“超越”的转变,真正可以做到“有眼不识‘戴森’”了。
与此同时,戴森早期在技术上的专利优势也逐步失效,2023年部分设计专利陆续到期,给了国产品牌充分的模仿与超越空间。
一度被称为“中产收割机”的戴森,如今正从中心不断被迫边缘化,高端市场的独占地位正在被中国品牌重新定义。
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戴森不仅要直面技术比拼,更要重新审视其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与产品结构,否则或将失去其昔日“科技奢品”的光环。中产消费者冠以戴森的“高贵滤镜”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图源:GreyB(戴森的专利数量变化趋势)
图源:奥维云网
市场不再为“疲劳式创新”买账
研发成果频繁“打水漂”
虽然戴森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从Supersonic吹风机到Airstrait直发器,从V12 Detect洗地吸尘器到Zone空气净化耳机——但这些所谓的“创新”却越来越像是品牌独白式的自我感动,始终未能真正触及消费者的核心关切。
在快节奏、务实化的中国家电消费趋势下,用户更在意的,是一款产品是否好用、耐用、性价比高,而不是是否拥有“太空科技感”的造型。
同样,根据奥维云网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清洁电器线上市场报告》显示,高端小家电的线上销售同比下滑约21%,而中低价位段(300~800元)的国产产品销量却逆势增长超38%。
这表明:不是消费者不需要清洁电器或吹风机,而是不再愿意为昂贵又“看不懂”的技术买单。
国产品牌恰恰抓住了这个痛点。
2023年双11,徕芬以惊人的速度创造了销量纪录,仅用10分钟便售出3万台高速吹风机,全天销售额突破1亿元,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全球300万台的出货量,迅速成为市场的领跑者;而追觅也凭借其高性价比产品,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上稳居“千元以下高速吹风机销量冠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些数据背后,是消费者对产品性价比的真实反馈:他们选择了那些真正站在用户角度、以需求为中心做产品的企业。
相比之下,戴森在这一轮竞争中显得迟钝且傲慢——它依旧执着于“贵即正义”的溢价逻辑,却不再有足够的品牌光环去支撑这一价格天花板。
图源:徕芬官方商城
比较尴尬的是,戴森推出的新产品,比如“空气净化耳机”,虽然看起来很前卫,但很多消费者觉得“用不上”、“太贵”、“不知道有什么用”,市场不再为“疲劳式创新”买账,导致销量平平,创新价值不高。
而国产品牌则一边降价,一边不断根据用户反馈做升级,从轻便、低噪音到便携旅行款,处处都贴合实际需求、市场需要。
戴森如果还坚持用高价打“科技奢品”这张牌,而不去真正了解用户的需要,放弃“性价比”战略,那就真的有点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图源:戴森官网
性价比至上的今天
消费者最终还是选择对爱面子“祛魅”
在全球经济风高浪急的当下,人们的钱包变得比以往更谨慎,消费也从“我想要”回归到“我需要”。
过去刷爆社交平台、象征精致生活方式、代表着中产信仰的戴森,如今却在理性消费潮流下显得有些尴尬——它的高价不再是身份象征,反倒成了一种负担。
吹风机要3000元,吸尘器一台顶别人一月工资,“空气净化耳机”听起来像未来科技,但买回来却成了橱柜摆设。这一套“科技奢侈品”路线,在如今强调性价比和实用主义的消费逻辑里,显然不那么吃香了。
图源:中国日报网
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的网友直言消费痛点:“戴森不是不好用,而是好贵、不划算。”一句话,道出了品牌信仰的在商业战场上的瓦解过程。
国产品牌“趁虚而入”、“后来者居上”,徕芬、追觅们主打一个“你有的我也有,你没有的我也有”,价格却是戴森的五分之一不止。消费者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谁再提“仪式感”、“精致感”,谁就掏腰包为自己的追求买单。从销量来看,大众的想法不言自明。
说到底,消费者不是变得冷酷了,而是更聪明了。
一个品牌的黄金时代,也许就结束在一句话里:“我花钱,图什么?”戴森若不调转方向、重塑价值,把中产阶级的定位稍作调整,依旧无法放下姿态走“性价比”路线,那它曾引以为傲的品牌溢价,就只剩溢价了。
写在最后
戴森跌落神坛的故事,看起来与苹果公司颇有几分相似,却也有着根本的不同。这背后并非品牌自身的突然“拉垮”,而是整个消费逻辑在转向——它是消费观念变迁、市场内卷加剧的必然结果。
过去人们为设计、科技、品牌买单,现在则更看重是否“值当”。当性价比成为硬通货,曾高高在上的“贵族品牌”也不得不放下姿态,被更接地气的新玩家赶超。
当然,虽然戴森的产品本身并不差,甚至在很多方面仍然具备技术优势。但问题是,消费者不再为“看上去很厉害”买单,而是追求“用起来真的实在”。
如果贵和好不能画上等号,品牌就会被质疑——这正是戴森正在经历的阶段性“危机”。
“榜上早已看不到戴森的身影”,这是对其市场变化最直观的反映。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已经不再为品牌的溢价买单。戴森如果不能适应这一变化,恐怕将永远失去其“科技奢品”的光环。
就像2024年,戴森公司CEO汉诺·科纳(Hanno Kirner)就曾在官方声明中表示的,戴森正致力于通过一系列调整来面对未来的严峻形势,他还提到,尽管公司将进行裁员,但戴森仍然致力于创新和研发,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投资新技术以确保戴森持续的竞争优势。
您是否也购买过戴森?如今还会为它的产品买单吗?对“戴森式”的溃败,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发布优质内容享分成#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每日为您探索品牌秘密,读懂国内外消费市场!致力品牌营销、新科技、新消费,欢迎关注@品牌官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