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于近日披露120亿港元的融资计划,用于支持云基础设施、国际商业业务的发展,公司近三年资产负债率呈现上升态势,而经营现金流净流入则有所下滑,去年融资频繁。
早前,阿里巴巴披露的2025财年年报显示,录得营收、净利双增的成绩,其中收入增速有所放缓,核心业务淘天集团仅录得3%的增长,而国际数字商业表现最为亮眼,增长29%,但仍处于亏损中。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合伙人发生重大变更,张勇、戴珊、彭蕾等9人退出合伙人职务,而蒋凡则晋升为阿里电商事业群首席执行官,重回权力中心。
为何要融资120亿港元
7月3日,阿里巴巴公告称,在市场及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公司拟发行本金总额为约120亿港元、2032年到期的零息可交换债券。
阿里巴巴可自行选择根据债券中规定的条款,通过交付阿里健康股份、现金或现金与阿里健康股份的组合的方式履行其交换义务,阿里健康是公司并表子公司,持股比例约64%。
公司预计,在债券发行后及未来交换为阿里健康股份后,阿里健康仍然是公司并表子公司,并将继续与阿里巴巴生态系统成员密切合作。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阿里巴巴集团拟将债券发行募集资金净额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包括进行投资以支持公司的云基础设施和国际商业业务的发展。
阿里健康收入稳增,规模落后于京东健康。2021财年至2025财年,阿里健康收入稳步增长,分别为155.35亿元、206.05亿元、267.82亿元、270.42亿元、305.98亿元,同比增速则有所放缓,分别增长61.57%、32.63%、29.98%、0.97%、13.15%。
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3.49亿元、-2.66亿元、5.33亿元、8.83亿元、14.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92.86%、-176.18%、300.87%、64.93%、62.14%。
不过,阿里健康的规模远远落后于京东健康,在2024年,京东健康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581.6亿元41.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65%、94.31%,净利增速增长较快。
目前,阿里巴巴除了自身以及阿里健康之外,还有大麦娱乐(阿里影业)这家上市公司,但后者收入规模较阿里健康存在一定差距,2025财年为67.02亿元。另外,公司其余业务虽然规模巨大,但仍未实现上市,例如阿里云、菜鸟集团、国际商业等等。
财大气粗是互联网巨头的真实写照,那么为何阿里巴巴还要选择融资呢?背后究竟有何打算呢?
出售资产、频繁融资。实际上,阿里巴巴在过去的一年中对相关重大资产进行出售处理,去年12月,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拟出售高鑫零售全部全权,在今年3月完成交易,现金对价64.65亿港元,折合8.31亿美元。
另外,公司在去年12月还出售了银泰99%股权,现金交易对价74亿元,折合10亿元美金。
除此之外,公司去年频繁融资,5月发行了本金总额为50亿美元的可转换无担保优先票据,年利率0.5%;11月发行26.5亿美元、170亿元人民币的无担保定息优先票据。
2023财年至2025财年,阿里巴巴的资产负债率呈现上升态势,分别为35.94%、36.96%、39.58%,同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930.86亿元、2481.25元、1454.87亿元。
虽然公司近三年的经营现金流均为净流入,但呈现下降态势,分别为1977.52亿元、1825.93亿元、1635.09亿元,显然实际情况并没有外界那般想象的美好。
淘天集团面临瓶颈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2023财年至2025财年,阿里巴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686.87亿元、9411.68亿元、9963.47亿元,同比增速均为个位数,分别为1.83%、8.34%、5.86%,早前两年增速分别为40.72%、18.93%。
同时期的净利润分别为727.83亿元、800.09亿元、130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2%、9.93%、62.62%,期末规模较2021财年高点1505.78亿元仍有着不小的差距。
淘天集团面临瓶颈。最近三年,淘天集团实现收入分别为4132.06亿元、4348.93亿元、4498.27亿元,同比分别变动-3.89%、5.25%、3.43%,表现较为一般。
细分来看,淘天集团中国零售商业2025财年实现收入4255.26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客户管理、直营及其他收入分别为3223.46亿元、103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3%、-6.54%,后者下滑主要是公司减少若干直营业务所致。
不过,淘天集团中国批发商业则实现了不低的增长,金额为243.01亿元,同比增长19%,主要是由于提供予付费会员的增值服务收入增长所致。
从利润看,淘天集团经调整为1962.32亿元,同比增长1%,主要是由于客户管理服务收入的增加所致。
换而言之,淘天集团的收入、利润增长均较为有限,面临着瓶颈。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成绩亮眼。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2025财年实现收入1323亿元,同比增长29%,国际零售业务、批发商业实现收入分别为1084.65亿元、238.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14%。
国际零售业务增长主受来自速卖通和Trendyol的收入增长所带,而国际批发商业增长主要是由于与跨境业务相关的增值服务收入增长所致。
不过,国际数字商业仍然处于亏损中,且加剧,调整EBITA亏损金额为151.37亿元,而上年同期为80.35亿元,亏损同比增加主要是由于对速卖通和Trendyol跨境业务的投入增加所致。
云智能集团、本地生活集团实现十位数增长。云智能集团集团实现收入1180.28亿元,同比增长11%,主要由更快的公共云业务收入增长所带动,其中包括AI相关产品采用量的提升。
云智能集团经调整EBITA为105.56亿元,同比增长72%,盈利能力有所加强,主要是由于更快的公共云业务收入增长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所致。
本地生活集团实现收入670.76亿元,同比增长12%,主要由高德和饿了么订单增长,以及市场营销服务收入增长所带动,经调整EBITA为亏损36.89亿元,亏损有所收窄。
菜鸟集团、虎鲸文娱集团增长缓慢。菜鸟集团实现收入1012.72亿元,同比增长仅2%,主要由跨境物流履约解决方案的收入增长所带动,经调整EBITA为3.02亿元,同比骤降78%,主要是由于跨境物流履约解决方案的利润下降所致。
虎鲸文娱集团实现收入222.67亿元,同比增长仅5%,主要由大麦娱乐的电影及娱乐业务和优酷所带动,经调整EBITA为亏损5.54亿元,亏损有所收窄,主要由于优酷亏损收窄所致。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其他业务实现收入为2062.69亿元,同比增长7%,主要由于盒马和阿里健康的收入增加所致,经调整EBITA为亏损85.36亿元,同比有所收窄。
所有其他包括包括盒马、阿里健康、灵犀互娱、智能信息(主要包括UC优视和夸克业务)、飞猪、钉钉(此前于云智能集团分部汇报)、高鑫零售、银泰和其他业务。
总体来讲,作为阿里巴巴核心的淘天集团面临增长瓶颈,与该集团有着密切关系的菜鸟集团表现同样较差,倒是国际业务、云智能、本地生活等集团表现较为亮眼,是较为重要的增长极。
合伙人重大变更
阿里巴巴披露年报的同时,现任合伙人也发生了重大变动,2024财年合伙人共计26人,包括戴珊、樊路远、方永新、蒋凡、蒋芳、蒋江伟、刘振飞、马云、彭蕾、邵晓锋、宋洁、孙利军、童文红、蔡崇信、万霖、王磊、闻佳、武卫、吴泳铭、吴泽明、俞思瑛、俞永福、张建锋、张勇、郑俊芳、朱顺炎。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2025财年合伙人共计17人,同比减少9人,现任合伙人包括樊路远、蒋凡、蒋芳、蒋江伟、刘振飞、马云、邵晓锋、童文红、蔡崇信、万霖、王磊、闻佳、吴泳铭、吴泽明、俞思瑛、张建锋、郑俊芳。
对比来看,张勇、戴珊、彭蕾、方永新、宋洁、孙利军、俞永福、朱顺炎、武卫9人退出了合伙人组织,2024财年年报显示,张勇、戴珊、俞永福三人仅担任合伙人,没有在各大集团任职,方永新是饿了么集团总裁、宋洁曾是国际数字商业副总裁、孙利军是公益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朱顺炎是阿里健康董事长、本地生活集团董事、武卫是集团董事、大文娱董事。
显然,阿里巴巴管理层的人事调整还是较大的。
根据披露,有资格入选阿里巴巴合伙人候选人必须具备以下特质:拥有高尚个人品格及诚信;在阿里巴巴集团连续工作不少于五年;对阿里巴巴集团业务作出贡献的业绩记录;作为「文化传承者」,显示出持续致力于实现我们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以及与之一致的特征和行为。
众多合伙人中,较为吸睛的无疑是蒋凡,2024财年负责的国际数字商业取得了良好增长,表现最为亮眼,2025财年则荣升为阿里电商事业群首席执行官,即从海外业务又调回国内电商业务了,毕竟成绩摆在那里。
当然,蒋凡也是众多合伙人中争议最大的人物,但不管如何,其最终还是回归权力中心了,任外界再怎么质疑也不会动摇,这与淘天集团面临瓶颈是分不开的。
7月2日,淘宝官方发文,宣布自即日起,将在未来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和商家500亿元,相当于同时向B、C两端加大补贴力度,延长补贴时间,这是淘天集团、饿了么的联合出击,也是蒋凡重新执掌国内电商事业后的重大措施,这与京东集团外卖高度相似,不失为一种新尝试,但能否见效,仍需要时间来验证!
(短平快解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PS若稿件侵权或数据有误,请及时联系修正)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