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预制菜

放下罗永浩与西贝的舌枪唇剑,至少应该从工艺、商业、消费者三方面分别勾勒预制菜,方能建立审视它的客观场景。

何为“预制菜”?首先必须强调预制是一道加工工艺而不是一个加工场地,可以首先排除中央厨房不属于预制的说法,是不是预制菜,至少与是不是在中央厨房加工没有关系,只能看是否应用了食品加工的预制工艺。所以,官方的文件(目前尚未形成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标准,正在征求意见中)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成立的,这些文件基本完整的描述(暂未定义)了什么是预制菜,不再重复,这是目前商家应该执行的最低准则,不可以更低了。具体到加工工艺执行环节,我目前尚未看到具有可以监督的执行细则,估计也不会有人可以看到,所以,此时来谈预制菜如何更健康或不安全,都属于一家之言,各路专家教授和烹饪学会为预制菜摇旗呐喊没有依据,有些草率了,请慎言,否则信用会贬值。

从商业角度,预制菜大概能满足商家对成本与效率的系统平衡,在商言商,商家追求商业逻辑价值无可厚非,不要扯情怀,更不要拿员工就业绑架道德,资本逐利天经地义,将员工绑架在战车上有些不道德。既然是商业逻辑,那就遵循商业伦理,一分价钱一分货,明确告知、你情我愿,各取所需,不会有人有意见。商家需要完整执行冷链工艺及其他必要的食品周转存储条件,将食品安全执行到位即可,也不必对商家过分要求,毕竟任何管理都需要成本,不必要的管理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商家不易,且行且珍惜!

再说说消费者。中国的消费者其实要求真的不高,大多数人是忍得了气、吞得了声的,顶多一句“老子再也不来了”,何苦难为消费者?再说,餐饮行业整体进入寒冬,争取消费者进门还来不及,得罪消费者的事情能不干就别干了,不管心里是不是真心将他们当上帝,至少面子活儿要做一点点呐,忽悠会不会?教育消费者的事情,说实话,商家真的不适合干,倒不是说商家能力够不够,而是商家没有教育消费者的资格。

最后也谈一谈“道德”这个话题。不再咬文嚼字了,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事物,实体只能自身践行而不能要求别人,这是我们中华文化里“道可道非常道”的本源,作为官方、行业协会、专家等,必须首先自身完成道德的自我塑造这一最低要求,不然就不要发声误导公众。至于商家,食品加工与食品售卖核心就是逐利,可是也不能见利忘义啊!

结尾。

预制菜标准要合乎大众认知,不能坐在空调房里作道场,更要能监督能执行,不能将食品安全监管放到市场主体的主观善良上;食品从业者,不管是创业的老板还是职业人员,切记离地三尺有神明,法律在自己手中,不要切了自己的手!

请善待消费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美食   商家   消费者   商业   道德   食品   工艺   逻辑   厨房   最低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