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型糖友如何减重?来看这套“饮食+运动+习惯养成”指南|“医”点就透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临近,肥胖与糖尿病的共生关系再次引发关注。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已超50%,肥胖人群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5到10倍,而糖尿病患者中超60%合并肥胖。减重不仅是控糖的核心,更是全民健康的关键。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董振华结合临床实践,分享了一套“饮食精准化、运动科学化、习惯常态化”的减重方案,既适配肥胖型糖尿病人,也适用于普通减重人群。

饮食调控,把抽象热量变成餐盘里的实在比例

45岁的张先生身高175厘米,体重92千克,BMI达到了30.1,确诊Ⅱ型糖尿病已有3年,空腹血糖常维持在9到10mmol/L,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还伴有中度脂肪肝。他尝试过节食减重,每天只吃水煮菜,不仅饿得头晕乏力,血糖还忽高忽低,半年后体重反弹,病情加重。经朋友介绍找到董振华团队后,通过科学干预,3个月减重12千克,空腹血糖稳定在5.6到6.2mmol/L,脂肪肝也转为轻度。

“我们接触的很多肥胖病人会像张先生那样,陷入‘热量数字迷茫’,告诉患者每天该吃2000千卡,他根本不知道这对应多少食物,这也是很多人减重失败的核心原因。”董振华介绍,为解决这一痛点,她的团队自主研发了1:1还原的能量控卡餐盘——将不同热量的食物按比例称重后,实物打印成餐盘模型,让抽象热量转化为用手能比、用眼能看的直观体积。

董振华说,减重饮食的核心是211饮食法,即每餐遵循“2份蔬菜+1份优质蛋白+1份碳水”的配比,再结合“能量缺口”原则科学控量。她解释,肥胖的本质是摄入大于消耗,成人每天制造300到500千卡的能量缺口,就能实现健康减重。比如基础代谢率为1500千卡的人,每天摄入1200千卡左右即可,拆分到三餐就是每餐400千卡,按211比例分配,餐盘的一半是蔬菜,1/4是优质蛋白,1/4是优质碳水。

蔬菜应优先选深绿色、彩色品种,每天至少摄入5种颜色,因其能量密度低、膳食纤维丰富,可基本不限量食用,既能增强饱腹感,又能延缓血糖上升,对肥胖型糖尿病人尤为友好。优质蛋白优选低脂品类,90千卡的分量可参考1个鸡蛋或掌心大小的鸡胸肉,脂肪含量高的猪肉则需减半食用。碳水化合物是控糖关键,需坚决告别面包、白米饭、馒头、稀饭等精制碳水,替换为荞麦、燕麦、玉米、南瓜等低升糖指数粗粮,即便粗粮煮成面条,升糖指数也会升高,需控制食用量。

除了211饮食法,为了让饮食更灵活,还可采用“90千卡能量交换份”规划,普通人每天吃20到21份,约1800到1890千卡,1份可自由替换为1个鸡蛋、1小把坚果或半根玉米。此外,“5+2轻断食”模式也值得尝试,即每吃2到3天正常饮食,轻断食1天,女性摄入500千卡,约6份,男性摄入600千卡,约7份,每餐按“1份蔬菜+1份蛋白”搭配,如“1个鸡蛋+2根黄瓜”或“1份西蓝花+1块鸡胸肉”,可灵活替换。同时,肥胖型糖尿病人还可借助特殊医学用途功能食品辅助控重,领取个性化代茶饮配方,调理体质助力减重。

科学运动,有氧燃脂与无氧增肌守护糖代谢核心

“减重不是只掉体重,更要避免骨骼肌流失。”董振华强调,骨骼肌是人体糖代谢的主要器官,占糖代谢总量的80%,一旦流失,胰岛素抵抗会加剧,反而增加糖尿病风险。因此运动必须有氧和无氧双管齐下,既燃脂又增肌。

有氧运动是燃脂主力,建议每周至少5天,每天40分钟,可选快走、慢跑、游泳等。游泳对体重基数大或关节不好的人尤为友好,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压力;快走则是门槛最低的选择,饭后1小时快走40分钟,既能消耗热量,又能稳定餐后血糖。无氧增肌运动需隔天进行1次,可选择卷腹、平板支撑等居家动作,或利用碎片时间做踮脚尖站立、贴墙蹲马步,每次5分钟,尤其适合久坐的上班族,能有效锻炼核心肌群和四肢肌肉。

针对特殊人群,董振华给出了灵活方案。关节不好或没时间运动的人,可在餐前或运动后半小时补充蛋白质,如喝一杯无糖酸奶、吃一个鸡蛋,维持肌肉量;合并脂肪肝的人,建议补充含脂联氨基酸的蛋白,避免加重肝脏代谢压力。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应监测血糖,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运动中若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需立即停止休息。

习惯养成,从短期减重到长期健康的关键

很多人减重会陷入“减了又反弹”的循环,核心原因是把减重当成短期任务,而非长期习惯。董振华强调,减重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让科学饮食、规律运动融入日常,才能避免反弹,同时守护血糖健康。

首先要建立量化感知习惯。不用依赖专业仪器,用双手就可以判断饮食比例:掌心大小的蛋白、拳头大小的碳水、双手捧起的蔬菜,就是一餐的合理分量。长期坚持这种感知训练,即便脱离餐盘参考,也能精准把控饮食量。同时,建议记录简单的饮食日记,每周回顾一次,看看是否存在精制碳水摄入过多、蛋白质不足等问题,及时调整。

其次是培养规律作息习惯。睡眠不足会影响瘦素和饥饿素的分泌,导致食欲亢进、代谢下降,不利于减重和血糖控制。建议成人每天保证7到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三餐定时定量,不吃夜宵,晚餐尽量在睡前3小时完成,减少肝脏代谢负担,尤其对合并脂肪肝的肥胖人群至关重要。

董振华表示,减重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每周减重0.5到1公斤是科学速度,不必追求快速瘦身。可以设定阶段性小目标,比如连续运动2周、坚持211饮食1个月,达成后给予自己非食物奖励,比如买一件喜欢的衣服、看一场电影,正向反馈能让健康习惯更易坚持。对于肥胖型糖尿病人,规律监测血糖也是重要习惯,通过观察血糖变化,能直观感受到健康习惯带来的益处,进而更有动力坚持。

她说,无论是肥胖型糖尿病人还是普通减重人群,都应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减重从来不是饿肚子,而是通过合理搭配、规律作息,让身体更健康、状态更稳定,这才是对自己最长久的呵护。记者:苏珊 编辑:曹梦佳 校对:刘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养生   肥胖   习惯   饮食   指南   血糖   糖尿病人   健康   蛋白   热量   核心   糖尿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