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真要认输了,大幅减少俄油进口,中国突然出手,为俄送上助攻

据财联社报道,近期印度对俄油的采购大幅降低。根据船舶追踪公司Kpeer披露的数据显示,8月份乌拉尔原油对印度出口量降至40万桶每日,较此前的118万桶每日下降近三分之二。

从上个月开始,美印之间关税谈判谈崩之后,美国开始拿“俄油税”开始威胁印度。碍于特朗普提出的关税要求太过苛刻,莫迪与特朗普不欢而散。

莫迪也是无可奈何,一方面特朗普要求完全开放印度国内农业市场将会直接动摇莫迪上位的根基;另一方面印度已经通过俄油赚得盆满钵满,加上印度本身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完全不想放弃俄油,但又不想得罪美国,只能以沉默表示抗议。

这场博弈的导火索,是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农业市场全面开放”要求。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豆和棉花出口国,美国一直觊觎印度庞大的农产品市场。莫迪政府却深知,一旦打开国门,美国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和ADM的大豆油将如潮水般涌入,直接冲击印度60%人口赖以生存的农业体系。

2024年印度农业产值占GDP的18%,超过2亿小农家庭依赖传统耕作模式,这种经济结构决定了农业政策是莫迪政权的核心根基。

在能源利益与政治风险的天平上,印度一度试图走钢丝。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凭借“影子舰队”将俄油进口量从几乎为零推升至占总进口量的40%,通过加工转售欧洲赚取了丰厚差价。

但好日子在2025年戛然而止——美国财政部于7月30日宣布,对继续进口俄油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印度出口美国的商品关税因此飙升至50%,成为美国盟友中关税最高的国家。

更致命的是欧盟紧随其后在8月18日通过的第18轮制裁法案中,首次将印度信实工业位于古吉拉特邦的炼油厂列入黑名单,该炼油厂每天处理的124万桶原油中有60%来自俄罗斯。

面对如此压力,印度国有炼油企业被迫启动“休克疗法”。印度石油公司(IOC)的内部文件显示,其位于帕尼帕特的炼油厂已将俄油使用比例从35%降至10%,转而增加从阿联酋进口的穆尔班原油和西非的邦尼轻质原油。

但这种调整代价高昂:穆尔班原油价格比乌拉尔原油高出8美元/桶,仅此一项印度每月就要多支付近2亿美元。更棘手的是,印度炼油厂的设备主要针对含硫量较高的乌拉尔原油设计,频繁更换油种导致设备故障率上升15%,迫使部分炼油厂不得不降低负荷运行。

当新德里还在消化美国的关税大棒时,来自布鲁塞尔的制裁“组合拳”彻底打乱了莫迪政府的战略节奏。欧盟第18轮制裁法案的核心,是禁止进口任何基于俄罗斯原油的石油产品,这直接切断了印度通过加工俄油出口欧洲的财路。

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向欧盟出口的成品油中,有45%是用俄罗斯原油炼制的,仅柴油一项就为印度带来了每年80亿美元的收入。更具象征意义的是,欧盟此次将制裁矛头直指印度最大的炼油企业——信实工业的贾姆纳加尔炼油厂,该工厂不仅承担着印度20%的炼油产能,还通过管道向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供应成品油,堪称南亚能源网络的枢纽。

这种“精准打击”让印度陷入两难。如果继续进口俄油,欧盟的制裁将导致其成品油出口锐减;若完全转向中东原油,每桶增加的5-8美元成本将直接侵蚀印度炼油业12%的平均利润率。

印度炼油协会的测算显示,若全面停止进口俄油,印度每年将多支付约120亿美元的能源成本,这相当于其2024年财政赤字的15%。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印度试图通过能源贸易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受挫——原本计划在2030年将炼油产能提升至每日800万桶、成为“亚洲能源中心”的目标,可能因设备改造和资金短缺而推迟。

面对制裁连锁反应,印度政府启动了“能源进口多元化”紧急计划。2025年前四个月,印度自美国进口的原油量同比激增66.7%,达到631万吨,占总进口量的7%;同时从加拿大、哥伦比亚等美洲国家的进口量也显著增加。

但这种调整并非一帆风顺:美国页岩油的开采成本高于俄罗斯原油,且运输距离更远,导致到岸价仍比乌拉尔原油高出4美元/桶。更尴尬的是,印度炼油厂的蒸馏装置主要适配高硫原油,而美国出口的轻质低硫原油需要额外投资改造设备,这对本就资金紧张的印度石油公司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在印度收缩俄油进口的同时,中国却在能源棋盘上落子如飞。截至8月中旬,中国已提前锁定15船乌拉尔原油,将于10-11月间交付,每船载量70万至110万桶不等,日均进口约7.5万桶。这种逆势增持背后,既有商业利益的考量,也暗含地缘战略的深意。

彭博社援引行业消息称,中国炼油企业通过谈判将乌拉尔原油价格压低至每桶61.75美元,比印度此前的采购价再降1美元,这种“价格剪刀差”让俄罗斯油企在失去印度市场后仍能维持现金流。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的介入正在重塑俄乌谈判格局。随着普京计划出席9月的布达佩斯多边会晤,能源收入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俄罗斯的谈判立场。若俄油收入因印度退缩而大幅下降,美欧可能在领土问题上提出更苛刻条件。中国此时的增持,相当于为俄罗斯注入了“经济稳定剂”。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策略始终保持着精准平衡。尽管锁定了15船俄油,但总进口量并未显著增加——8月中国自沙特进口的原油量同比下降12%,这种“此消彼长”既避免了国际能源市场的剧烈波动,又向沙特传递了“合作需共赢”的信号。

当特朗普政府还在为关税谈判的僵局烦恼时,中国已通过能源棋盘上的精准落子,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战略主动权。未来的国际能源市场,或许将不再是单一国家主导的零和博弈,而是多方力量动态平衡的复杂棋局。

参考资料:欧盟称将于9月出台针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方案

特朗普声称开始安排,莫斯科回应言辞谨慎,俄方给“俄乌总统会晤”降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5

标签:财经   印度   中国   出手   大幅   原油   乌拉尔   美国   俄罗斯   炼油厂   能源   进口量   关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