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三十五,年华如露,青春不再,肩上的担子却愈发沉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句话,在许多不惑之年的人心头,如垂暮钟声,一遍遍敲响。
三十五,是人生上下求索的一道分水岭。这时的我们,有了家庭,有了期待,有了力所能及的责任,却也有了难以承受之重。
有人身后,有父母撑腰,风雨猝至时,尚可有一方港湾躲避余悸——累了,回家吃顿便饭;心酸了,有人轻轻安慰一句“都挺好”。即便只是平凡的一顿饭、随口的叮咛,也足以化作年岁中的暖流。
可若身边无父母依靠,那份“前无退路,后无援兵”的孤独,唯有自己体味。
病倒时,夜色浓重,无人照看,只能一咬牙,硬撑过去;遇到挫折,世界再大,也似无人倾听。有些事,不是矫情,更非软弱——只是,人这一生,总还是渴望被理解,被疼惜。
有人说:“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只在瞬间。” 窗外繁华盛世,内心万丈孤城。外人只见你披荆斩棘,却不知深夜里,你默默落泪的理由。
三十五岁以后,越是懂得生活,越能体会到父母在与不在,对人生的巨大分野。父母健在,柴米油盐总有退让;突逢变故,天塌下来有人托着;孩子成长,背后多双温柔的手。
母亲还在,人生尚有来处;父亲还在,心底自有归途。有父母帮衬的日子,再平淡都温柔。
就算负债累累,疲惫倦怠,他们也永远站在你这边,用自己的方式弥补岁月的苦涩。“没事,慢慢来。”一碗热汤,一句唠叨,便撑起了整个艰难的世界。就像老屋里的灯,哪怕幽微,也永不熄灭。
而没有父母,只能独自行走。再累再难,没人替你分一点痛楚,承担一分风险。
明知一切都得靠自己,偶尔的脆弱只能深埋心底。春去秋来,开心的事想分享时,发现电话簿里已无可拨的号码;委屈的时候,只能对着星空无声流泪。
人生大事、小事,皆需独自扛过去,这就是没父母帮衬的生活,本该被呵护,却要早早学会迎难而上。
有人感慨:“得有种家是家的安心,才敢把自己活成孩子。” 可太多人,已经很久没做过孩子了,只能当自己的靠山,把苦咽下,笑脸给予世界。
哪怕砥砺前行,步步维艰,还是希望在梦中,母亲可以轻拍我的肩说句:“回来吧,别怕。”其实,父母是否在身边,是人生的福气,也是生命的底气。
有依靠,内心安然;无依靠,成长得更早、更坚强。正如古书所云: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余生只剩归途。”时光匆匆,愿每一个三十五岁以后的人,都能珍惜身边的温暖。
有父母的,多陪伴,莫留遗憾;无父母的,也莫自怜,学会将爱传递,化脆弱为铠甲,让温柔在岁月里延续。
终有一天,我们都将成为别人的靠山。愿无论父母在不在,年岁如何,都能在人生的旷野里,步履坚定、心怀温良。
即便风雪兼程,也要照料好自己的魂魄—— 因为,唯有爱与坚韧,能点亮三十五岁以后的长路漫漫。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