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太监孙耀庭自述:妃子洗澡从不用手,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屈辱

在我国清朝末年的紫禁城里,孙耀庭作为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经历了从贫苦少年到末代太监的坎坷人生。他的自传里提到了一件让他刻骨铭心的事:伺候皇后婉容洗澡时,她从不用手,全程靠太监和宫女代劳,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深深的屈辱。

孙耀庭生在天津静海县西双塘村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家。家里六口人,父母加上四个孩子,他排老二。家里就靠七分薄田和两间破屋过活,日子紧巴巴的。他爹孙怀宝靠卖煎饼糊口,他娘给村里一个私塾老师做饭,换点粮食回来。

孙耀庭运气不错,沾了私塾老师的光,能免费读书,学了四年,认识字,会写字,这在当时农村孩子里算稀罕事。他小时候一边干农活,一边晚上点着油灯背书,想着靠读书改命。可惜好日子没多久,私塾老师死了,孙家一下子没了依靠,父母只能出去讨饭,家里的日子彻底崩了。

到了1907年,村里来了个大太监小德张。他以前在宫里伺候慈禧太后,回家乡可风光了,摆宴席,请戏班子唱三天大戏。孙耀庭爹娘一看,这不就是条出路吗?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送儿子进宫当太监,说不定能翻身。

1910年,孙耀庭才八岁,爹娘狠下心让他净身。他爹没钱请专业师傅,自己拿剃刀上手,手术就在家里的土炕上弄,没麻药,就用热水和草药对付。孙耀庭疼得昏过去三天,醒来时差点没命。伤口好得慢,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要命,可他硬是挺过来了。谁知刚净身完,清朝就完了,1912年,溥仪退位,宫里不招太监了。

孙耀庭带着残缺的身子回了家,村里人指指点点,家里人唉声叹气,日子过得更艰难。到了1916年,机会来了。虽然民国政府不让招太监,但溥仪在紫禁城里还维持着小朝廷,家里托了远亲关系,把孙耀庭送进醇亲王府,也就是溥仪的爹。

载沣的弟弟载涛缺人手,孙耀庭又被转到载涛府,得了个“顺寿”的名字,意思是长寿顺遂。在那儿,他学了点宫廷规矩,比如走路得低头,回答主子得小心翼翼,还得干些杂活。

1917年,他通过宫里太监头子欣衡如的关系,正式进了紫禁城,开始了太监生涯。刚进宫,他被分到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手下,干些扫院子、传东西的活儿。紫禁城虽然不比从前,但规矩还是老一套,等级森严。他每天早上五点起来,穿上灰布袍子,戴上圆帽,跟着一群太监排队听安排。得学会看人脸色,知道啥时候该闭嘴,啥时候该干活。

没多久,他被调去伺候端康皇太妃,就是光绪帝的妃子。这老太太地位高,脾气硬,孙耀庭得给她端茶递水,收拾屋子。有一次,他手抖了,把茶盏打翻,茶水溅到端康衣服上,当场被罚跪一小时,膝盖肿了好几天。这让他知道,宫里可不是好混的地方。

后来,他被派到皇后婉容身边,干些更贴身的活儿,包括帮她洗澡。这活儿成了他后来写自传时最沉甸甸的记忆。孙耀庭在宫里待了几年,看到了溥仪和婉容的婚事,也见识了宫里的勾心斗角,还有清廷一天天垮下去的样子。1922年,溥仪大婚,他帮着布置储秀宫,搬家具,搭床帐,忙得脚不沾地,也感受到皇室最后的排场。可这些对他来说,不是啥光荣的事,反而让他更觉得自己的日子苦。

孙耀庭在紫禁城伺候婉容的那几年,最让他忘不了的就是帮她洗澡的差事。婉容1922年成了溥仪的皇后,住进储秀宫。孙耀庭是她身边的贴身太监之一,负责日常起居,其中洗澡这活儿成了他心里最重的疙瘩。

在宫里,婉容洗澡有严格的规矩。她从不用手,全程靠太监和宫女伺候。孙耀庭得负责提水、调水温这些活儿,得一直低着头,不敢抬头看。洗澡的地方是储秀宫的浴室,条件比外面好,但对他来说,那地方就是个受罪的场子。

每次婉容要洗澡,他得和其他太监宫女一块儿忙活,提着热水桶站在旁边,等着她随时发话。水温得正好,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稍微不对付,她就不高兴。他得闭着眼倒水,全凭感觉,生怕弄砸了挨罚。

有一次冬天,婉容说水凉了,孙耀庭赶紧去加热水。因为太紧张,他手一抖,水温弄得太高,婉容当场骂他是“蠢物”,罚他站了一夜。那一夜,他腿脚酸得站不住,心里憋屈得不行。伺候完后,他还得收拾浴室,把水倒了,把地擦干净,忙完都半夜了。

他觉得自己跟个工具似的,没一点人味儿。婉容从头到尾都不用自己动手,全程靠别人伺候,可对他来说,这不是啥体面活,反而是种侮辱。

在宫里,太监地位低得不能再低,主子眼里,他们压根不算人。孙耀庭在自传里写,这活儿让他觉得屈辱,不光是因为干的是私密活儿,更因为他觉得自己连个活人都不是,就是个使唤的东西。他净了身,进宫是为了家里能过上好日子,可到头来,尊严没了,日子也没好起来。每次伺候完,他心里都憋着一股火,可又不敢吱声,只能忍着。

这种活儿他干了两年多,每回都得小心翼翼。宫里的规矩死板,太监不能抬头看主子,动作得轻,出点错就可能挨打。有个新来的太监不小心踩了婉容的衣服,被拖出去打得昏了过去。这事儿让孙耀庭更害怕,每次干活都跟踩钢丝似的。他甚至在鞋底塞了东西提醒自己走路轻点,生怕出错。

孙耀庭后来想想,进宫这事儿值不值?他本来是想靠净身改变家里穷日子,可在宫里,他觉得自己连人都不是。这段经历让他对宫廷生活彻底失望,也让他明白,太监这辈子就是给人踩在脚底下的命。一直到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他才算结束了这种日子。

1924年,冯玉祥搞了个甲子兵变,溥仪和宫里的人全被赶出紫禁城。孙耀庭跟着其他太监被遣散,拿了点简单的行李回了天津老家。村里还是那个穷样,田少地薄,乡亲们见他是太监,都在背后议论。他想干农活,可身体不行,干不了重活。爹娘年纪大了,家里还是穷,他觉得自己这趟宫里白跑了,前途一点光都看不到。

1926年,他听说北京北长街的万寿兴隆寺收留出宫的太监,就又回了北京,住进那破庙里。庙里住着几十个老太监,日子过得清苦,大家穿着灰中山装,聊聊宫里的事儿。孙耀庭跟他们一块儿回忆过去,有时候叹口气,有时候不说啥,日子就这么熬着。

1931年,溥仪被日本人弄到长春,成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孙耀庭被叫去伺候老主子,在伪满皇宫干些杂活儿,比如收拾屋子、传东西。伪满的宫廷乱糟糟的,日本人管着,溥仪就是个摆设。孙耀庭在那儿待了没多久,肺病犯了,咳得厉害,身体撑不住,就辞了活儿回了北京,又在万寿兴隆寺和立马关帝庙混日子。

1949年我国成立了新中国,孙耀庭的日子总算有了点盼头。政府管旧社会留下的人,给他安排了北京寺庙的管理活儿,修庙、记账,每月拿35块钱工资。日子简单,但稳当了。他穿上蓝布衣,戴上布帽,跟街坊没啥两样。

在寺庙干活,孙耀庭靠着识字的本事,把账目弄得清清楚楚,干得还挺好。他慢慢习惯了新社会,接触到平等的说法,觉得自己过去那太监日子就是封建社会的糟粕。他想把自己经历写下来,给后人留点东西,也让自己心里好受点。

1988年,他的自传《末代太监孙耀庭传》出了书,整理的人是贾英华。书里他写了宫里的苦日子,尤其是伺候婉容洗澡的事儿。他说,那不是啥荣耀,是耻辱,主子不拿他们当人,他们还得拼了命伺候。这书一出,好多人知道了太监的苦,后来还拍了电影《末代太监》和《末代太监Ⅱ告别紫禁城》。

晚年,孙耀庭住北京什刹海边上的广化寺,日子安静下来。他喜欢写字,写过“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挺满意新社会的样子。他跟庙里的和尚、老太监处得不错,偶尔跟来的人讲讲过去的事儿,语气挺平和。1996年,他在广化寺去世,活了94岁。他走了,我国太监这页历史也算彻底翻过去了。

孙耀庭这辈子,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再到新中国,啥时代都赶上了。从一个穷小子,遭了净身的罪,吃了宫里的苦,最后在新社会安了身。

孙耀庭这辈子不容易,从紫禁城的屈辱到新社会的安稳,他用自传把太监的苦日子讲得明明白白。宫廷那点奢华,真不是给他们的,是踩着他们的命换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太监   紫禁城   末代   妃子   主子   活儿   屈辱   自述   清朝   自传   宫廷   北京   说是   家里   日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