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还没到,崇明的糕点店已经快被挤爆了。

不是因为打折,也不是因为网红带货,就是那种老一辈心里惦记着、年轻人悄悄买回去哄爸妈的滋味,又回来了。

源圆原的千层糕,一层一层叠得跟画一样,师傅手上的力道差一毫,口感就全不对。
现在连抖音直播都开起来了,三十八岁的李姐一边看直播一边下单,说“我妈爱吃这个,她小时候我外婆也做,味道一样,我才敢买”。
不是她迷信,是她知道,有些味道,手机里搜不到,超市里买不到,只有崇明老灶头上的蒸笼里,才肯慢慢蒸出来。

年轻人不爱吃甜?
错了。
低糖重阳糕卖得比往年快,咸蛋黄肉松糯米圆子一上架就被抢空。

不是他们不认传统,是他们想让爸妈吃得健康一点,也想让自己的朋友圈里,发一张有温度的图,配文不用“重阳节快乐”,只说“今天带了点小时候的味道回家”。
糕点涨价了五毛一块,没人吵。
糯米贵了,红枣贵了,可大家心里清楚,这钱不是涨在馅里,是涨在时间里——一个老师傅一天只能做两百个,手不能停,心不能乱。

你买的不是糕,是有人愿意为了一种味道,花一整天去守着火候。
文化馆要办非遗展示,现场蒸糕,围观的人比看展览还多。
不是因为要学手艺,是想看看,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是怎么把糯米变成回忆的。

敬老院送了三千多块糕,不是作秀。
是有人真记得,有些老人,今年可能就吃这一回了。
节气是老的,人是新的。

可有些味道,能跨过手机屏幕,跨过代沟,轻轻落在长辈的掌心。
它不说话,但你一咬下去,就知道,家还在。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