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美的关税博弈依旧在继续,印度却对中国有了不一样的心思,2025年4月27日,有报道称印度最近正打算推行一项政策,政策内容还直接朝着中国而来。
即印度要将中国在印电子合资企业中的股权比例限制在10%以内,而且此类投资还必须把向印度合作伙伴转让先进技术为前提,也就是那些中印合资的电子企业中,中方的合资占比要在10%以内,还要向印度转让先进技术。
这妥妥的就是霸王条款,印度这是想趁着我们在和美国打关税战的时候,趁机打击中国,那对于印度的这项政策,我们是怎么回应的,印度又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推行这项政策呢?
«——【·我国回应中美谈判·】——»
中美的关税战打到现在,谁才是受影响最大的那一方显而易见,毕竟中国可没有每天掀起抗议游行,人民也没经历物价上涨,进而为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发愁,可美国却切实经历了这一切。
我们早就告诉过美方,关税战、贸易战不会有赢家,可美方根本就不听劝,结果原本针对中国而开启的关税战,倒是让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承受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并且这些影响还在逐渐扩大。
美国之前在关税政策上有多么嘴硬,现在的他们就有多么打脸,由于开启关税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显著,美国这边的态度就有了缓和的迹象,多次对外说要和中国谈判。
在5月2日,我国商务部就对美方的喊话进行了回应,我们表示谈判可以,但美国要拿出一定诚意,不能搞胁迫那一套,这番表态也算是给了美国积极的回应,只要他们停止关税战这种错误的单边行径,中美就能走上谈判桌。
但凡美国有一点诚心,都应该做出相应举措促使谈判尽快达成,但我们对谈判表态之后,美国却没有什么动静,反倒是印度,见中美的博弈范围越来越大,他们也开始学着美国来针对中国。
«——【·印度打算推行这项政策·】——»
因此,印度就打算推行这项政策,为了让印度的电子产业得到发展,从而能减少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印度还宣称,这样做也是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贸易格局,眼下关税战不断升级,中国企业想要进军美国市场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这时候,中企就需要寻找其他地区来扩大规模,那印度就是一个好的选择,中印之前在电子领域的合作算得上融洽,况且印度还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印度的相关企业也能得到发展,是件一箭双雕的好事。
可明明在2020年之前,印度对中国的电子产业是十分热情的,因为那时印度希望借助中国电子企业的经验去推动本土产业的发展,而他们的目的也确实达到了,印度当地的就业和经济情况得到了很快的增长。
只是,自从加勒万河谷冲突后,中印关系迅速恶化,印度对我国电子企业的态度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我国多个手机厂商进行调查,办公场所、公司高管都遭到了印度的针对,就连对华签证都得到了限制,印度还修订了外国直接投资政策。
但近年来中印两国的关系有所缓和,印度对中国的限制也有所放松,但今后中企若是想在印度投资的话,就需要与印度公司合资,并且大多数股权还要掌握在印度公司手中。
这项规定对中企来说已经很不合理了,结果现在要推行的这项政策,更是把“压榨”这两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印合资企业中,中方股权占比不得超过10%也就罢了,印度竟然还想让我们把技术留给他们,这和强盗条约有什么区别?
印度口口声声说这么做是为了减少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可他们的技术都是从中企手中“抢过来”的,怎么好意思说摆脱依赖的?别忘了当初是中企进入了印度市场,才让他们的制造业有所发展,还带动了人员就业,可现在印度却想卸磨杀驴,提出这么苛刻的条件,俨然没把中企放在眼里。
«——【·想要对美国示好?·】——»
当然,印度这么做也有支持美国的意味在,毕竟在对等关税面前,印度就表示要和美国签订贸易协议,一副要妥协的架势,这次印度也是打着这个主意,还表示双边贸易协定的谈判势头强劲,印度愿意支持本土企业进军美国市场。
印度企业想在美国市场里获得一席之地,那最快捷有效的方法自然就是对中国下手,只要极限打压中企,就能叫美国看到他们的诚意,也能为之后的印企进军和与美国的谈判创造有利环境。
再加上美国一直有意拉拢印度,若是这时印度再稍微配合美国搞出一些动作,想要和美国达成合作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况且当前的印度还在不断和巴基斯坦交火,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又那么好,印度也需要为自己找一个靠山,结合当前的这种种情况,美国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与美国达成合作风险重重,印度想限制中企,还想拿走最关键的技术,就算印度企业能在短时间内有所发展,可光靠这些技术还是不够用的,因为印度没有稳定的基础来支撑这些技术,时间一长,各种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所以,光靠着从中方手中夺取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印度若真想让本土的电子产业有所发展,就应该稳扎稳打,而不是靠这种旁门左道来追求短时利益,不然他们迟早会尝到苦果。
«——【·结语·】——»
我们中国一向是不惹事也不怕事,面对美国来势汹汹的关税政策,我们都未曾妥协,这次印度又提出这种不合理的政策,估计我们今后要慎重考虑对印投资了,而印度也迟早会为他们的这种不合理举措付出代价。
参考资料:
极目新闻:美方多次表示愿与中方就关税谈判,商务部:注意到了,正在评估
中华网:大V:莫迪对华的短视必将付出代价 印度的机会主义陷阱(2)
新浪财经:印度将中国电子投资压股至10%,且要求“技术转让”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