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前十的孩子,妈妈都在假装不管:陪写作业的秘诀,是把握距离

文|凝妈悟语

朋友们,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你是坐在孩子身边密切陪伴,还是坐得远远的假装不管?

看到有家长分享:班级前十的孩子,妈妈都在假装不管!

很多家长留言

“如果不坐在孩子身边,孩子就坐在那里发呆,家长做什么事,他就观察家长怎么做,不写作业。”

“孩子都五年级了,如果不陪,孩子只会玩,如果陪在身边,孩子一会儿就写完了。”

“我试过真不管,孩子基础差得一塌糊涂。”

“孩子二年级了,正在假装不管,孩子每天回家先在楼下使劲玩,吃饭后再玩一会儿,然后才开始写作业,但效率比之前高。”

“以前一直陪孩子,锻炼都停掉了,小孩哥搞到很晚还做不完作业,成绩也一般。现在我瑜伽,我锻炼,他自己负责自己,成绩反而拔高了。”

......

家长们的留言勾勒出一个清晰的现实——陪写作业没有统一答案,但不同陪伴方式带来的差异,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近距离陪伴:习惯养成期的 “必要脚手架”

作为一个刚陪孩子走过一年级的家长,我认为:

如果孩子刚上一年级,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套路,总是遇到重重困难时,就得近距离密切陪伴

这种陪伴绝非 “监督”,而是搭建成长的 “脚手架”。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7-8 岁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初期,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任务的理解、规则的把握都需要具象化的引导与支持。

(一)低年级孩子的 “成长刚需”

刚上一年级的孩子,面临的是全新的学习生态:

当天的作业任务记不全,需要我们对照老师的消息逐一确认;

口头作业里满是不认识的字,拼音还没学习或掌握,读课文可能需要我们逐句带领,口述数学小故事也要我们引导;

握笔姿势、坐姿、笔顺这些基础技能,更是需要手把手纠正,这正是孩子精细动作和规则意识发展的必经之路。

更关键的是,孩子往往看不懂试卷上的题目要求

即使认识很多字,阅读过很多书,也是犯难。

需要给孩子讲解,帮助建立 “题目语言” 和 “知识内容” 的连接,这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二)专注力培养的 “启蒙关键”

提升写作业效率的核心是专注力和时间管理能力,但这两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

我们要告诉孩子 “只想着作业的事、不玩橡皮、不东张西望、不乱动椅子就是专注”。

和孩子一起制定相对固定的作业时间表(比如19点开始、21点结束,写15分钟休息5分钟),这会帮孩子建立对 “学习节奏” 的认知。

这种陪伴下的习惯养成,为后续的自主学习埋下伏笔。

适时放手:自主发展期的 “能力释放器”

当孩子逐渐适应学习节奏,近距离陪伴就该从 “主导” 转向 “退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需要通过 “自主尝试-获得成功” 来建立,过度陪伴反而会削弱这种能力。

(一)过度陪伴的 “隐形伤害”

我发现,如果在孩子写作业时全程紧盯,看到笔顺不对立刻纠正、发现错题马上指出,孩子写作业时就会偷看我的脸色。

看我表情不对,还要让我的嘴笑成月牙。

另外,孩子看一眼题目感觉没见过,就面露难色,一个劲地问:妈妈,这个题怎么做?

一点也不愿意思考,让人不胜其烦!

其实,孩子已经把 “写作业” 当成 “讨好家长” 的任务,而不是自己的责任,久而久之失去独立思考能力。

(二)放手的 “信号” 与 “方法”

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就该逐步放手了:

能主动在固定时间开始写作业(或者一提醒马上行动),坐姿、握笔姿势规范,能独立完成生字书写、简单练习等基础任务,而且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专注。

孩子上二年级后,我把作业分为 “自主项” 和 “陪伴项”。

语文和数学小练习、生字书写、跟读英语是自主项,由他自己在房间里完成,我就在外面做自己的事情。(知道我在,他也是心安的。)

不管题目轻松还是容易,都要独立完成,即使被气哭,也不着急去帮忙。

预习生字时会遇到笔顺不会的问题,我让他自主查阅课堂笔记 ——一年级已养成独立组词习惯,不用担心机械抄写。

跟读已经快两年,系统会提示对错,无需过多指导。

这些作业都是定时20分钟,早完成早休息。到点写不完也没关系,都要停下来,让大脑休息,也让眼睛休息,充分利用专注力时间。

写完后,我会看书写工整干净程度,让他自行检查是否有漏题等低级错误。

至于对错,他自己负责,我们只管对眼前看到的结果真诚地送上夸奖就行了。

报听写、检查背诵、思维训练等需要互动的任务,则是“陪伴项”,因为这些无法独立完成。

(三)实践带来的惊喜

实践证明,孩子常常不到20分钟就完成任务,信心更足。

他说:原来我可以写这么快呀!我以前总不爱写笔顺,以为很难,没想到很容易。

孩子常常很开心地拿着试卷出来邀功:这是我自己做的,我一次也没有问你。

我也有时间去工作、学习英语、做家务,时间利用率越来越高。

我会跟孩子说:你写作业,我去学习英语。

孩子不仅欣然同意,还会主动鼓励我:“妈妈,你快去学习吧。”

我经常和孩子分享我的学习进展,他也替我感到开心。

这种双向的正向影响让他的学习英语的动力更足,以前只是完成任务的心态读完英语绘本,现在总要再玩一会儿单词PK、闯关游戏,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家长过好自己的生活,保持成长状态,孩子自然会模仿这种积极的生命状态。

写在最后:最好的陪伴:“按需调整” 的智慧

陪写作业的核心,从来不是 “距离远近”,而是 “是否契合孩子的需求”。

低年级习惯还没有养成的时候,近距离陪伴是 “扶一把”;能力具备后,远距离放手是 “送一程”,而贯穿始终的,是家长的观察和调整。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协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陪写作业的过程,也是家长学会 “进退有度” 的过程:在孩子需要时提供支持,在孩子成长后主动退场。

这样,孩子既能在初期获得安全感和方法,又能在后期培养独立性与自信心,这才是陪伴最珍贵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育儿   秘诀   班级   距离   妈妈   孩子   作业   家长   笔顺   能力   专注   生字   近距离   时间   主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