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男子贡嘎那玛峰滑坠,已死亡,本有生还机会 三个错误操作所致

又一起本可避免的雪山悲剧!31岁的洪某在贡嘎那玛峰不幸滑坠身亡。

而让人痛心的是,从5588米峰顶到200米深的乱石坡,不过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

这位经验丰富的登山者,却因亲手犯下的三个致命错误,最终断送了自己的生路。

为什么专业人士,会栽在如此低级的失误上?到底是哪三个错误,酿成了这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事件还原致命的瞬间

9月23日当天,四川康定那玛峰峰顶的风很大,但天气晴朗。

31岁的洪某,当时正要给同伴拍照,他解开了身上的安全绳,脱下了冰爪,将冰镐放在一旁。

而就在他拍完照准备起身换个位置时,意外却发生了。

他被自己脱下的冰爪绊倒,整个人失去平衡摔倒在冰面上。

本来这种小磕绊,在平地上顶多让人踉跄一下。

但峰顶的冰层表面,已经形成了极其光滑的硬壳。

他在冰面上根本找不到支撑点,开始在斜坡上滑行。

只几秒钟,坡度越来越陡,滑行速度失控。

这时,他的同伴才反应过来出事了,视频里传来惊恐的尖叫声。

有人喊着要扔绳子,但洪某滑行的速度太快,转眼就滑出了二三十米。

最后的画面里,洪某的身影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山脊的边缘。

他滑入了200米深的乱石坡,这片区域位于海拔5300米左右,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碎石。

这些石头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化,表面虽然看起来圆润,但边缘依然锋利。

高速滑行的人体撞上这样的石头,后果可想而知。

后来,搜救人员在乱石坡找到了洪某。

他的头部受到严重撞击,当场失去了生命。

后来经四川省登山协会人员证实,他是一名31岁的男性登山爱好者。

洪某来自阿坝州小金县,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因为从小在山区长大,所以他对爬山有着天然的热爱。

成年后,他考取了登山协作证,经常带队上山。

在朋友眼里,他是个经验老到、技术过硬的登山好手。

谁也没想到,最后害死他的,恰恰是这份自信带来的疏忽。

更何况,早在今年8月,甘孜州教体局紧急发布公告:

那玛峰山上,出现一条长约50米的巨大冰裂缝,暂时暂停了所有登山许可。

可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不少人抱着侥幸心理“偷登”,洪某和同伴就是其中之一。

三道防线的全面崩溃

现在再看这起悲剧,完全就是多个错误叠加的必然结果。

洪某在短短几分钟内,亲手拆除了保护自己的三道生命防线。

第一道防线,就是安全绳。

在雪山攀登中,这根看似普通的绳索,是连接生命的纽带。

专业登山时,队员之间通过安全绳相连,形成一个整体。

一旦有人滑坠,其他人可以立即通过绳索施救。

这种技术叫做“结组保护”,是雪山攀登的基本安全措施。

但为了拍照的便利,洪某主动解开了它,这个微小的动作,实际上打开了通往死亡的大门。

第二道防线,是冰爪。

这个带有12个钢齿的装备,能牢牢钉进冰面提供抓地力。

在雪山上,冰爪就像汽车的防滑链,是行走的基础保障。

而洪某不仅脱下了冰爪,还让它成为了绊倒自己的“凶器”。

这种被自己的安全装备害死的悲剧,充满了残酷的讽刺意味。

如果他没有脱冰爪,即使被绊倒,钢齿也能立即咬住冰面,不至于滑行。

第三道防线,是冰镐。

在雪山滑坠时,冰镐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专业登山者都知道一个技术动作,叫“冰镐制动”。

当身体失控滑行时,迅速将冰镐的镐尖插入雪地,利用摩擦力减速直至停止。

这个动作需要反复练习,但掌握后能在关键时刻保命。

可洪某为了腾出双手拍照,把这个关键装备放在了一边。

回看整个过程,如果三道防线中有任何一道还在,悲剧都可能避免。

但洪某把它们全部放弃了,只为了拍几张照片。

这完全,是对安全规则的系统性无视。

团队的集体失误,更是令人惋惜。

登山是个团队运动,队友之间应该相互提醒、相互监督。

可大家都默许了洪某解开安全绳,这种违规行为,可能觉得“就拍个照,没事的”。

而这种“没事的”心态,正是户外事故的罪魁祸首。

警钟长鸣集体反思

这起事故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讨论。

视频下方的评论区里,既有惋惜,也有愤怒。

有人愤怒地指出:“为了拍张照片把命都赌上了,并且还连累向导冒生命危险去救援。”

确实,洪某的遇难不仅是个人悲剧,还给救援人员带来了巨大风险。

在海拔5300米的乱石坡上搬运遗体,稍有不慎救援人员也会受伤。

而这种因“图方便”就忽视装备规范的行为,在业余登山者中相当普遍。

很多人觉得专业规程太麻烦,总想简化流程。

殊不知,这些“麻烦”正是保命的关键。

同时,那玛峰作为“网红”雪山的问题,也浮出水面。

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那玛峰因为“难度不高”、“风景优美”而走红网络。

各种攻略、游记把它描绘成一座“入门级”雪山,吸引了大量经验不足的爱好者。

商业团队为了赚钱,往往会淡化风险,夸大简单。

他们在宣传中突出“轻松登顶”、“美照刷屏”,却很少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这种误导,让很多人产生了“雪山不过如此”的错觉。

他们把登山当成了一场秀,这种为了虚荣而冒险的行为,实在是太危险。

山永远在那里,但生命只有一次。

在大自然面前,任何经验都不是轻视规则的理由,任何侥幸都可能成为致命的赌注。

真正的勇敢不是无视风险,而是在充分准备和严格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去拥抱自然的壮美。

登山的意义在于挑战自我、亲近自然,而不是炫耀和冒险。

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在山野间找到真正的自由。

结语

洪某的悲剧给所有的登山爱好者,都提了个醒:三个微小的错误操作,就会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稻草。在极限环境下,安全规程不是束缚,而是生命线。每一个侥幸,都可能成为不归路。愿逝者安息,愿生者警醒。敬畏自然,遵守规则,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雪山很美,但活着回来,才是登山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极目新闻-2025-09-26——《31岁男子5588米雪山顶拍照滑坠身亡,事发地是网红打卡点》

2.海报新闻-2025-09-26——《海拔5588米雪山上男子滑坠遇难 亲人:他解开安全绳给同行游客拍照被冰爪绊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旅游   贡嘎   错误   男子   操作   机会   冰镐   雪山   防线   悲剧   乱石   米雪   生命   规则   侥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