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的学校里,上学第一天打开历史课本,学生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浓浓的“中国味”。
从秦始皇南征百越,到清朝的“安南之役”,中国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感觉占了历史课的80%都不夸张。
这让不少越南学生和家长忍不住吐槽:我们的历史课,怎么老是绕不开中国?这种现象背后,既有两国千年纠葛的历史原因,也有教育政策和文化影响的现实因素。
要搞清楚为啥中国在越南历史课里份量这么重,先得从两国的历史渊源说起。越南和中国是邻居,这邻里关系可不是一般的复杂。
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兵南下,把越南北部划进象郡开始,越南就和中国扯上了关系。
后来,从汉朝到唐朝,越南整整被中国直接管了一千多年,直到公元939年吴权打赢了白藤江之战,越南才算真正独立,建立了自己的丁朝。
宋朝时候,有李常杰抗击宋军;元朝时候,陈兴道三次打退元军;明朝时候,黎利带着蓝山起义把明军赶出去;到了清朝,还有西山朝跟清军干了一仗。
这些历史事件,哪个不是跟中国有关?
越南的历史书里,这些抗击外敌的英雄故事占了大头,学生们翻开课本,满眼都是中越之间的恩怨纠葛。
而且,中国不光在军事上影响越南,文化上也渗透得深。
越南当了上千年中国的藩属国,儒家思想、汉字、科举制度啥的,都从中国传了过去。
即便后来越南搞了自己的文字“字喃”,但汉字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可以说,越南的历史就是一部跟中国“斗智斗勇”又“学到不少”的混合史。
这种千年交织的背景,注定了中国在越南历史课本里是个绕不过去的“大块头”。
除了历史原因,越南现在的教育政策也让中国内容在历史课里占了大头。
越南政府编历史教材的时候,特别喜欢强调民族抗争精神,而中国作为历史上多次跟越南起冲突的邻国,自然就成了“最佳配角”。
翻开越南的历史课本,从小学到高中,抗击外敌的内容从来没少过,尤其是跟中国的那些战争,更是讲得详详细细。
比如,公元40年的征侧姐妹起义,反抗东汉的统治,这事儿在课本里被写得特别壮烈。
再比如13世纪陈兴道在白藤江大败元军,那场战役的细节,连水战怎么布局都写得清清楚楚,还有15世纪黎利的抗明战争,蓝山起义的来龙去脉也被反复讲。
这些故事,不光是历史事实,更被当成民族精神的象征,让学生们从小就记住“外敌来犯,咱们得硬气”的道理。
这种教育思路有它的逻辑。越南毕竟是个小国,历史上老被大国欺负,政府希望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独立意识。
而中国,作为最常出现的“外敌”,自然就成了教材里的重点。
更别提,越南现在的地缘政治环境还挺敏感,跟中国的关系时好时坏,历史课本里多讲点抗争史,也算是给学生打个预防针。
不过,这也带来了个问题:历史课本里中国内容太多,越南自己的本土历史反而被挤得没多少空间。
学生们学了半天,可能更清楚中国朝代的更替,却对自己国家的早期文化知之甚少。这也是为啥有人吐槽,感觉历史课像是“中越关系史”。
文化影响:学了不少,也烦了不少
再说说文化方面。中国对越南的影响,那真是渗透到骨子里了。越南的历史课本里,不光讲战争,还得讲文化交流。
毕竟,越南用了上千年汉字,科举制度照搬中国,连过春节、拜祖先的习俗都跟中国差不多。这种文化影响,在历史教育里也占了不少篇幅。
比如,越南的科举考试,最早是唐朝传过去的,后来北宋的范仲淹还帮着完善过这制度;再比如,越南的文学作品,像《金云翘传》这样的名著,用的都是汉文。
这些东西,学生们都得学,因为这是越南历史的一部分。可问题是,学着学着就发现,怎么又是中国?这让不少学生觉得,自己的文化好像老是站在中国的肩膀上,挺不是滋味。
可即便这样,汉字的影响还是甩不掉,历史课本里还得老老实实讲清楚这段渊源。
结果就是,学生们一边学着中国的文化贡献,一边又吐槽:“能不能少提点中国,多讲讲我们自己的东西?”
说到吐槽,最有发言权的肯定是学生。
不少越南学生在网上抱怨:“上学第一天,历史课就离不开中国,占了80%都不夸张。”
这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也挺能理解。毕竟,从小学到高中,历史课本里翻来覆去都是中越战争、文化输入,学生们学得头都大了。
有个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写:“我都快分不清这是越南历史还是中国历史了,讲来讲去都是中国的事儿。”还有人调侃:“考试的时候,感觉像在考中国朝代顺序。”
这些吐槽,虽然有点戏谑,但也反映了真实的心态:他们不是讨厌中国,而是觉得历史课太偏重中越关系了,自己的历史好像被挤到角落里。
其实,学生们也不是完全排斥学这些东西。毕竟,了解历史能让人明白越南为啥是今天这个样子。
可问题是,讲得太多太细,难免让人觉得腻味。
尤其是那些考试重点,基本都跟中国有关,学生们背得昏天黑地,心里难免有点不平衡。
越南人吐槽历史课被中国占80%,其实不只是抱怨,更是一种期待。
他们希望历史教育能更全面、更接地气,别老是围着邻国转。
毕竟,历史不只是战争和外敌的故事,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越南有自己的辉煌,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些都值得在课堂上大讲特讲。
说到底,历史课本里的中国影子,是中越千年交织的结果,没法完全抹掉。可怎么讲、讲多少,是可以调整的。
更新时间:2025-05-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