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经常便秘?分享1个中成药,教你滋阴润燥,润肠、通便

“年纪大了,肠子也跟着‘偷懒’了。” 这是很多老年人对便秘的无奈调侃。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以上人群便秘发生率高达 20%~30%,不少人被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等问题困扰,甚至因此不敢正常进食,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在解决便秘的问题上,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用泻药 “通一通”,却不知这种 “强攻” 的方式可能让肠道功能越来越差。今天就从中医角度聊聊老年人便秘的根源,重点讲讲 “以补治秘” 的智慧,并分享一款对症的中成药。

一、老年人便秘,多是 “虚” 出来的

中医认为,便秘并非单纯的 “肠道不通”,而是身体阴阳失衡的外在表现。年轻人便秘可能与饮食辛辣、久坐不动等实证相关,但老年人的便秘多以虚证为主。人到老年,五脏六腑功能逐渐衰退,脾胃运化无力、肠道津液不足、气血亏虚等问题接踵而至,就像干涸的河道难以推动水流,肠道失去濡养和动力,自然难以顺利排便。

二、便秘的中医辩证

从中医辨证来看,老年人便秘常见的虚证有三种:

一是阴虚肠燥,随着年龄增长,体内阴液逐渐耗损,肠道失去润滑,粪便就像在 “旱田” 里结块,难以排出;

二是气虚推动无力,老年人肺气、脾气虚弱,肠道缺乏足够的力量推动糟粕下行,即便有便意也排不顺畅;

三是血虚肠道失养,气血不足时,肠道黏膜失去濡养,蠕动减缓,形成慢性便秘。这些虚证往往相互交织,单纯用泻药强行通下,虽然能暂时缓解症状,却会进一步耗伤阴液和气血,陷入 “越通越虚、越虚越秘” 的恶性循环。

三、以补治秘:中医治虚秘的核心智慧

针对老年人虚证便秘的特点,中医提出了 “以补治秘” 的理念 —— 不追求一时的 “通泻”,而是通过滋补阴液、益气养血,让肠道恢复自身的濡养和推动能力,从根源上改善便秘。这种方法就像给干涸的土地浇水、施肥,让土壤重新变得湿润肥沃,而不是用蛮力挖渠放水,看似速效却会伤筋动骨。

“以补治秘” 的关键在于抓住 “虚” 的本质,针对性地调理:对于阴虚肠燥者,需滋阴润燥,让肠道获得充足的 “津液” 润滑;对于气虚者,需补气健脾,增强肠道的推动力量;对于血虚者,则需养血活血,改善肠道的濡养状态。在实际应用中,很多老年人的便秘是多种虚证并存的,因此需要兼顾滋阴、益气、养血等多重功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首荟通便胶囊:滋阴润燥,补通结合

“以补治秘”的中成药中,首荟通便胶囊是颇具代表性的一款。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精选何首乌、芦荟、决明子、枸杞子、阿胶、人参、白术、枳实等八味药材配伍,既有滋补之功,又有通泻之效,实现了 “补而不滞、通而不伤”。

方中,何首乌阿胶是滋阴养血的核心药材,何首乌能补肝肾、益精血,阿胶则擅长滋阴润燥、补血止血,两者搭配可有效补充肠道所需的阴液和气血,改善肠道的濡养状态;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进一步增强滋阴润燥的效果,让肠道保持湿润;人参白术则能益气健脾,提升脾胃运化功能和肠道的推动力量,解决 “气虚无力” 的问题;芦荟决明子枳实则起到温和通泻的作用,能刺激肠道蠕动,帮助糟粕排出,同时避免了强力泻药的副作用。

这种配伍方式充分体现了 “以补治秘” 的智慧:通过滋阴、益气、养血来改善肠道的 “虚损” 状态,同时借助温和的通泻成分促进排便,既解决了当下的便秘问题,又从根源上调理了肠道功能。对于老年人常见的阴虚肠燥、气虚不足引起的便秘,如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如羊屎状、腹胀、口干、乏力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日常配合调理,巩固 “以补治秘” 效果

除了服用药物,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配合调理,才能让 “以补治秘” 的效果更持久。比如,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益气养血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蜂蜜、黑芝麻、山药、红枣等,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炸等易伤阴液的食物;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气血运行;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固定时间去厕所尝试,培养肠道的条件反射。

总之,老年人便秘不能只靠 “通”,更要注重 “补”。首荟通便胶囊所体现的 “以补治秘” 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符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调理思路 —— 通过滋阴润燥、益气养血,让肠道恢复自然的健康状态。如果您或家中老人正被便秘困扰,不妨试试这种 “补通结合” 的方法,让排便回归轻松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养生   成药   滋阴   年纪   肠道   老年人   养血   气血   何首乌   泻药   阿胶   中医   粪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