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亚的广袤大地上,有一个国家时常吸引着世人好奇的目光,它就是吉尔吉斯斯坦。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许多吉尔吉斯斯坦人会骄傲地宣称自己是汉朝子孙。
那么吉尔吉斯斯坦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中国的子民的?
吉尔吉斯斯坦这片土地,早在公元前 3 世纪就有了文字记载,在《史记》和《汉书》里,它被称为 “鬲昆”“坚昆” 。
西汉时期,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让汉朝的影响力远播西域,彼时吉尔吉斯大部分地区首次被纳入中国版图。
之后吉尔吉斯地区也在其管辖范围内,正式成为西汉王朝版图的一部分,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西晋时期突厥人占领该地区。
时光流转至唐朝,吉尔吉斯斯坦再次与中国紧密相连,640 年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统安西四镇,其中就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碎叶城。
后来,唐朝又灭掉西突厥,其辖区进一步扩大至吉尔吉斯斯坦大部分地区,唐朝前中期在中亚的领土一直延伸到咸海,吉尔吉斯斯坦尽在唐朝的统治之下。
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大量传入吉尔吉斯斯坦,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诗人李白就出生于碎叶城,这一文化名人的诞生,更是为两地的联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吉尔吉斯斯坦人自称汉朝子孙,很大程度上与一位历史人物 ——李陵有关,公元前 99 年,汉将李陵率五千人与匈奴作战。
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被匈奴单于封为坚昆部尔吉斯人的首领,此后中国人与中亚民族的融合还在继续。
即便面临诸多困境,吉尔吉斯斯坦民众对于自己 “汉朝子孙” 的身份认同却从未消失,反而在独立后愈发凸显。
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乡村,随便拉住一位牧民询问,十有八九会说自己是 “李陵的后人”,当地学者统计,全国约 70% 的人都认同这一祖宗身份 。
在民间,许多传统习俗都体现了这种对中国的认同,比如端午节牧民们会宰羊煮肉,还会包些三角状的 “粽子” 往河里扔,说是 “给老祖宗李陵送吃的”。
那些珍藏在毡房木箱里的族谱,大多用汉字书写着 “陇西李氏”,虽纸张发黄,却被视为传家宝,不让外人随便触碰。
在城市里,比什凯克的孔子学院里,学生们跟着中国老师学习汉语,课本上印着 “陇西李氏” 的族谱照片,老师会告诉他们 “两千年前咱们就有亲戚了”。
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街头,一些家庭会在家里挂上中国地图,给孩子起含有中国文化的名字,就连墙上都写着祖先来自东方。
2019 年,中吉两国学者联合进行的基因检测结果令人惊讶,吉尔吉斯斯坦男性村民的染色体,有62%跟陕西、甘肃的汉族男性高度相似。
尤其是李陵当年扎根的伊塞克湖州,这个比例更高,这一科学检测结果,从生物学角度为吉尔吉斯斯坦人与中国人的血缘联系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这种身份认同,不仅仅是基于血缘,更是一种文化上的归属,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吉尔吉斯斯坦经历了诸多变迁,语言、信仰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但 “李陵后裔” 这一身份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将他们与中国紧紧相连,在中亚这个反复被征服、分裂、融合的地方,吉尔吉斯斯坦人选择将认中原祖先这事坚持到底。
1992 年 1 月 5 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正式建交,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建交以来,双方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政治领域,两国高层互访频繁,2013 年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8 年两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25 年 2 月,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将双边关系提升至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
经济上,中国一直是吉尔吉斯斯坦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之一,据中方统计2024 年,中吉双边贸易额 227.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
其中我方出口额 199.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进口额 28 亿美元、增长33倍,双方在农业、能源、交通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
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更是备受瞩目,这条铁路不仅是一条交通运输走廊,更是一座连接东西方国家的战略桥梁,将有力推动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发展,巩固其作为欧亚大陆交通枢纽的地位。
在人文交流方面,两国合作也十分紧密,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 4 所孔子学院,下设 21 个孔子课堂,为当地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重要平台。
双方多次互办 “文化日” 活动,中吉地方交流活跃,已建立 28 对友好省州和城市。越来越多的吉尔吉斯斯坦学生赴中国留学。
中国游客对吉尔吉斯斯坦的兴趣也日益增长,2024 年约有 12.8 万名中国公民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同比增长 56% 。
吉尔吉斯斯坦,这个中亚国家,尽管如今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但它与中国跨越千年的历史渊源从未被遗忘。
从古代的领土归属,到民间对 “汉朝子孙” 身份的认同,再到如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吉尔吉斯斯坦民众对中国的亲近,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情感,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信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中吉关系将不断深化,吉尔吉斯斯坦也将在与中国的合作中,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续写两国友好往来的新篇章 。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