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的街头,你可能会撞见这样一幕:几个金发碧眼的人围在路边摊前,用一口地道的东北话跟老板砍价,讨论着今晚该吃酸菜白肉还是锅包肉。
若你上前用俄语搭话,他们多半会笑着摇头,用同样流利的中文回一句:“我们是中国人!”
这场景里的主人公,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俄罗斯族。
他们的长相带着明显的欧洲印记,却早已把中国当成了唯一的家。而这一切的起点,要从一百年前,那场跨越国境的逃亡说起。
1917年的俄罗斯,像个堆满干柴的火药桶,而革命力量就是那个燃烧旧世界的火种。
第一次世界大战耗尽了沙俄国力,老百姓连掺锯末的黑面包都吃不上,沙皇却还不断压榨奴役民众。
在此情况下,各路不甘压迫的人士,纷纷聚到一起,成立多股革命力量。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最关键时站了出来,十月革命爆发,苏维埃政权成立,一个红色国家冉冉升起。
沙皇一家被处死后,旧贵族、资本家、前军官们统统慌了神,他们的特权和地位一夜之间没了影,性命也未必能保住。
这种情况下,有人不甘心,拉起队伍对抗新政权,这就是“白军”。
白军里最出名的是科尔尼洛夫将军,他想把君主制重新搬回来,发动政变却失败了。
这之后,白军和红军打了起来,内战一打就是好几年。
等到白军节节败退,那些跟着白军的人知道,再不走就没活路了,一场大规模的逃亡开始了。
他们一开始想往欧洲跑,可战乱让他们几乎成了穷光蛋,欧洲国家也不待见这些“落魄贵族”。
眼瞅着没路了,有人把目光投向了东边的中国。
中国和俄罗斯接壤的边界线,长达4300多公里,翻过山、越过河就能到,这成了难民们最现实的选择。
而且早在19世纪,东北就有不少俄罗斯人定居,这让后来者多少有了点底气。
1920年代初,约二十万白俄难民,就这样涌入了中国。
可落脚并不容易,当时的北洋政府,对这批突然到来的陌生人充满警惕,下令禁止入境。
上海的码头边,第一批难民挤在船上,连下船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甲板上熬过一个个日夜,靠着有限的食物勉强维持生计。
后来经多方交涉,上海才允许一千两百多人登陆。
可上岸只是苦难的开始,他们不会说中文,看不懂路标,昔日的贵族少爷得去码头扛大包,伯爵夫人可能要在街上缝补衣服换口饭吃。
更惨的是,有些女性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放下尊严出卖身体。
在哈尔滨,情况稍好一些。
这里曾是中东铁路的枢纽,早有俄罗斯人定居,难民们聚到这里,慢慢建起了自己的小社区。
他们盖起教堂、学校和剧院,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那时候建起来的,如今成了哈尔滨的地标。
上海也有块被叫做“小莫斯科”的地方,俄式餐厅、商店挤在一块儿,成了独特的风景。
但不是所有白俄都选择了踏实生活,前白军将领谢苗诺夫就是个反面例子,他躲在东北,勾结日本侵略者,想借外人的力量重返俄罗斯,还纵容手下劫掠百姓。
1945年,苏联红军把他逮捕,很快就执行了枪决。
不过更多普通难民,在挣扎中找到了与这片土地共处的方式。
他们学中文,学做中国菜,试着理解春节贴对联、端午包粽子的习俗。
尤其是他们的孩子,在中式学堂里读《三字经》,听《西游记》的故事,慢慢成了连接两种文化的桥。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陷入战火。
这时候,不少白俄青年站了出来,他们放下手里的乐器和工具,拿起枪加入抗日队伍。
在新疆,他们组成“归化军”。在上海,他们跟着中国军队冲锋陷阵。
莫洛奇科夫斯基就是其中一位,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他带着一群白俄战士掩护大部队撤退。
上海沦陷后,他躲在隐蔽处架设电报台传递情报。当日军逼近时,他烧掉文件、砸毁电台,毫不犹豫地举枪自杀,没给敌人留下一点有用的东西。
淞沪会战
还有林虎将军,他的母亲是早期来中国的俄罗斯人。
林虎12岁参加八路军,后来成了飞行员,1949年开国大典上,他驾驶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广场,用这样的方式,为新生的中国送上祝福。
这些在战火中并肩的日子,让“外人”的标签渐渐淡去。
林虎将军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把这些人的后代,定为“俄罗斯族”,纳入56个民族大家庭。
从这以后,他们不再是“归化族”,而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如今的俄罗斯族,早已把两种文化揉进了生活里。
家里的餐桌上,可能一边摆着大列巴和红菜汤,一边放着红烧肉和米饭。
老人会教孩子跳俄式舞蹈,也会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年轻人穿着潮流服饰,说着流利的中文,追着国产综艺,和身边的汉族、满族邻居没什么两样。
在哈尔滨的“白俄村”,你能看到这样的日常:
金发的大妈在菜市场和摊主讨价还价,蓝眼睛的小伙在球场和朋友打乒乓球,孩子们背着书包放学,嘴里哼着刚学的唐诗。
若问他们是哪国人,得到的答案永远响亮而坚定:“我们是中国人!”
一百年过去,当年那些带着恐惧和迷茫,踏上中国土地的白俄难民,大多已经不在了。
但他们的后代,用一代代的生活证明:家不在血统里,而在脚下的土地和心里的认同里。
这群长着外国面孔的中国人,就像一本活生生的史书,翻开来全是跨越国界的包容与共生。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所谓家园,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坐标,而是用时光、情感和坚守,慢慢织就的归宿。#夏日旅行攻略#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