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EO黄仁勋6日,于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米尔肯会议2025”上发出警告:
直言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正在“自毁长城”——不仅让英伟达错失500亿美元中国市场,更将加速华为等中国科技巨头的技术崛起。
他说“虽然存在出于经济或国家安全理由限制技术获取的逻辑,但这种做法忽略了对方政府不会限制本国计算能力的利用这一事实”,并指出“他们会利用已有的计算资源”。
他接着说:“如果我们不向某个特定市场供应产品并完全退出,那么其他人将会占据那个市场。”
并提到“例如华为是世界上最可怕(formidable)的技术公司之一,他们将会占据那个位置”。
他还强调:“因此,我们需要将美国标准(American Standard)打造成全球标准,并确保人工智能标准建立在美国技术之上。”
黄仁勋还提到:“在我们对华出口受限的这几年里,中国市场可能将在几年后达到约500亿美元的规模。”
并表示“我们错过的市场是极其巨大的”。
他继续说道:“这是我们本可以享受的商业机会,如果能把这样的收益带回美国,我们就能以美元形式缴纳税款,创造就业机会,并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技术。”
作为全球AI芯片市场90%份额的掌控者,英伟达正承受着美国出口管制的直接冲击。
根据最新财报,特朗普政府4月对H20芯片的禁令已导致英伟达季度损失高达55亿美元,相当于100多万张H20芯片的订单化为泡影。
这一数字背后,是中国市场对AI算力的饥渴需求——
仅2025年前三个月,中国企业就订购了160亿美元的H20服务器芯片。
而如今这些订单正加速流向华为昇腾、寒武纪等本土供应商。
黄仁勋对华为的忌惮绝非虚言。
《华尔街日报》披露,华为正在研发性能媲美英伟达H100的昇腾920芯片,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
尽管在制程工艺上仍落后一代,但昇腾910B的半精度算力已达320 TFLOPS,接近H20水平,且通过配套的MindSpore框架构建了自主生态。
更值得警惕的是,华为正以“技术换市场”策略,与中芯国际、浪潮等企业合作建立本土供应链,逐步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根据英伟达预测,到2027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
这片蓝海本应是英伟达的“现金奶牛”——
每销售100亿美元芯片,就能为美国带来约20亿美元税收,并创造数万个高技能岗位。
然而,出口限制让这一切化为泡影,华为等中国企业正以每年30%的速度填补空白。
黄仁勋警告:“如果美国企业无法参与中国市场,人工智能的全球标准将建立在华为技术之上。”
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中国已主导制定5项AI国际标准,而美国在2025年的标准提案数量同比下降40%。
5月9日,OpenAI、微软、AMD等企业高管集体在国会山作证,警告美国对中国的AI领先优势“并不稳固”,出口管制只会加速技术扩散。
AMD CEO苏姿丰指出:“其他国家的技术可能不如我们先进,但持续使用会推动创新,最终取代我们。”
2025年第一季度,华为昇腾芯片的海外订单量同比激增200%,主要来自中东、东南亚等“中立市场”。
(本文部分数据来源:英伟达财报、ITIF报告、财联社、环球网)
更新时间:2025-05-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