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2日,香港《星岛日报》刊出台北枪决消息,吴石、朱枫、聂曦、陈宝仓四人遇难。万景光作为华东局对台工作委员会驻港负责人,在茶楼读到报道后即刻销毁文件,当夜接到北上调令。而真正崩溃的却是何遂——这位将吴石送上赴台飞机的挚友,在上海寓所听闻噩耗后心脏病发作,被紧急送医抢救。
萬景光那邊,消息兩天不到就像風吹過一樣散了,藥店裡頭那幾個角落,藏密碼本的櫃子,還有那些誰都知道不能碰的抽屜,膠卷本來放得好好的,吳石這事一出來,所有聯絡方式一夜之間就沒了,尖沙咀那個照相館的暗房,設備齊全,突然整套都給拆了,東西運出去沉到海裡,銅鑼灣的雜貨鋪老闆也換了人,原來的人往內地走,分好幾批再也沒見過,撤得那叫一個乾淨,這條地下線,經營了這麼多年全清空,留下一些人,算是把命保住了,情報這塊瞬間就歸零。
何遂心裡那點事,繞不開生死那一瞬間的轉折,1949年秋天,他本來要去台灣,結果吳石那邊說你這個身份,留在大陸反而更安全,松山機場那一別,吳石還堅持幫他拎行李,一直送到安檢口,最後撂下一句“我不要緊”,這句話後來一直在何遂腦子裡轉悠,半年時間裡何遂三番五次想去台灣,都被勸了回來,吳石轉頭就通過聶曦往香港送材料,裡頭全是台灣防禦圖,核心信息都在,活著的人心裡堵,死去的人往前走,那種錯位的感覺,何遂活著也沒能解開。
吳石犧牲之後,整個隱蔽戰線都要重整,周恩來批示查案,善後也安排得挺妥當,李克農連夜部署保護工作,萬景光調去北京,名字也改了叫“萬明”,進了外交系統,朱楓的子女得到1983年才曉得自己母親的身份,吳石的妻子王碧奎那邊,陳誠幫了忙,九年的刑期降到七個月,最後帶著孩子去了美國,陣營是不一樣,可人道主義有時候也插手,背景太複雜了,亂世裡頭,人跟人的狀態都不一樣。
歷史記憶的修復,走了快半個世紀,何遂老了,還把吳石最後寫的那封信縫在棉衣夾層裡,1981年病危了才交給吳石的大兒子,1994年,吳石的骨灰總算進了北京福田公墓,跟何遂的墓挨著,2013年西山無名英雄廣場立了四個人的銅像,公開祭奠也成了現實,何遂寫給吳石的詩“收拾乾坤歸腕底”,吳石臨死前寫的“五十七年一夢中”,兩句話連起來看,差不多就是那段歷史的一個註腳。
舊的線犧牲了,時空也錯位了,萬景光晚年得了阿爾茨海默症,嘴裡還在問老陳的照相館開起來沒有,吳石去台灣之前,在校門外偷偷看女兒跳皮筋,這事兒過了幾十年才被家裡人講出來,何遂1965年見到吳韶成,突然就哭了,那一瞬間,不是難過,就是對命運無常的一種追問,個人的情感跟大歷史攪和在一起,忠義說起來是信仰,也是個擔子。
這些往事,說白了就是個悖論,歷史裡那些大事,很多都是沒留下名字的人在後面推著走的,他們的價值只有等時間過去了才能看出來,吳石1943年寫的“吾輩固應如是”,這背後是信仰,也是一種無聲的承擔,後人在紀念碑前念那846個名字,不只是在看一個結果,而是在看那片黑暗裡,到底有多少人選擇了點燃自己。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