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童年限定版”的自己,就在爸妈的朋友圈背景图里?有网友发现,很多年过去,点进父母的朋友圈,背景墙上是一个略显陌生而又莫名熟悉的身影。或是小时候一家人出游的照片,或是幼时笔触稚嫩的画作,或是珍藏版全家福……不只是爸爸妈妈,在好友、恋人的朋友圈背景里,都可能找到TA眼中的你。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点进朋友圈,一张偌大的背景图映入眼帘。有人欣喜于在别人的朋友圈背景里看见“不同机位”的自己,这些图片可能缺少“氛围感”,也不够有“高级范儿”,却定格了内心最柔软的一角,连接起跨越时空的成长轨迹。
也有人从中回味难忘的浪漫与“清奇”:一张童年最爱的动画片截图,记录着自己羞耻又自豪的“中二”岁月;一种小众的画风、一个奇特的构思,展现着鲜为人知的小乐趣、小幽默、小可爱;一句“硬控”自己多年的话、一处触动心灵的风景,栖息着某一瞬间、某一阶段的曾经……
这些表达,或隐晦,或鲜明,但都记录着那个时间长河里的自己,安放着我们灵魂的“边边角角”。
或许也有人质疑,不就是一张朋友圈背景图么,有这么夸张么?事实上,一张普普通通的照片,往往蕴含着“不足为外人道”的意蕴,不仅是一种自我的展示、时间的定格,也是一种常看常新、常来常往的“能量场”。
一处角落的光影、一泓流水的清透、一片旷野的绿意,都可能为疲于奔波的自己“补充气血”;备考期间进入“高能量”朋友圈,获得“上岸”动力的“加成”;沮丧时点开充满“生命力”的背景图,被或人或景的鲜活和明媚治愈……
精心挑选一张朋友圈背景,就像亲手搭筑一方精神小窝,偶尔蜷进这片无人的角落,就能完成“充电”。通过在社交平台上的分享,这种“能量场”还能辐射他人、成为“共享充电桩”,让曾经独属于自己的小确幸,温暖更多人的日常。
在互联网无远弗届的今天,朋友圈之于我们的意义,早已不止于生活的“分享圈”,更成为我们的“数字名片”和“赛博根据地”。而朋友圈背景,就像在“数字之家”的大门上张贴的福贴和春联,像卧室床头摆置的老照片,像儿时客厅墙上贴满的奖状。
有人在这里珍藏难忘的回忆,有人寄托美好的愿景,这些无声的记录和留存,既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剪影,更是一枚枚生活书签,供我们随时翻阅、回味过往,也鼓舞我们整理心情、再次出发。
甚至,早也远超个人的小情怀。不久前的盛大阅兵仪式,众多“神图”刷屏出圈,不少网友纷纷给朋友圈换上“家国新装”。“换上祖国的背景图,感觉正能量满满”,用这种简单的仪式,将对国家强盛的自豪注入生活的日常。每每陷入情绪的低潮,打开朋友圈,就能与那个心潮澎湃的自己重逢。
正是这些藏在一个个小细节里的慰藉,不经意间积攒起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如同繁星微小却闪耀夜空,成为支撑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你的朋友圈背景是什么?一起在评论区聊聊吧。
这正是:
背景承情皆浪漫,星光熠熠照梦圆。
温暖能量常相伴,满怀期许勇向前。
大家晚安。
(文丨竹圆圆)
网友分享。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