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亿颗芯片!荷兰突然宣布光刻机决定,欧媒:一切都结束了。

芯片这东西,现在谁家都离不开,从手机到汽车,再到各种智能设备,简直就是现代生活的命根子。去年中国芯片进口量大幅下滑,具体数据海关总署公布的,2023年前半年就少了516亿颗左右,全年下来总进口4795亿颗,比前一年降了10.8%,金额也跌了15.4%,折合下来少花了662亿美元。

荷兰那边突然搞出光刻机出口管制,ASML作为全球光刻机老大,自然首当其冲。欧洲媒体一看这架势,直接下结论,说一切都结束了,意思是中国芯片路子被堵死了。

事情得从2023年说起,美国那边一直盯着中国半导体产业,觉得不能让中国太快赶上,就拉着盟友一起出招。1月底,美国、日本、荷兰三国在华盛顿开会,达成协议,限制高端芯片设备出口。荷兰政府没拖太久,3月8日就放出风声,说要对部分半导体设备加管制,针对的正是ASML的先进工具。这些设备是用来刻电路图案的,精度高,直接决定芯片制程水平。

中国厂商过去依赖进口,尤其是中芯国际这种大厂。荷兰贸易部门评估了几个月,6月30日正式公布细则,从9月1日起,多款浸没式深紫外线光刻机出口得申请许可证。这些型号像NXT:2000i系列,专攻16纳米到28纳米制程,审核过程包括技术规格查验和用途把关,很多申请最后卡壳了。

ASML公司当时就表态,新规会影响对华出货计划。公司高层说,已经开始调供应链,但短期损失免不了。2023年下半年,有些订单还顺利交了货,但到2024年1月1日,荷兰政府直接撤销了NXT:2050i和NXT:2100i的出口许可,这些本来是2023年底要发的。撤销的原因,美国那边又加压,导致荷兰把控制权从美国手里收回来,自己审。

路透社报道说,这一步等于荷兰彻底站队美国,芯片供应链从此变天。磋商过程其实挺长的,中国从2023年头几个月就跟荷兰谈,地点在海牙和北京,谈了好几轮,焦点是坚持贸易自由,别让外部因素干扰。但荷兰坚持安全优先,合作方案没谈成。中国海关数据也显示,管制前从荷兰进口的光刻机占大头,2022年几百台,管制后ASML股价跌了5%,投资者慌了,因为中国市场占公司销售29%。

事件没就这么停,2024年9月7日,荷兰又出新规,对深紫外浸没式光刻机等设备出口欧盟以外的地方,都得特别批准。这次范围更大,不仅新机,老设备的维修和软件更新也卡得严。彭博社说,这对中方发展先进芯片是重击,因为ASML是全球唯一掌握极紫外线光刻机的,DUV是第二梯队,但对中国厂商关键。荷兰经济部数据,2023年半导体出口降了3%,本地就业也受影响。ASML 2023年全年净销售212亿欧元,净收入56亿欧元,对华销售占比掉到39%在第四季度,但全年还是29%。到2024年,这比例降到20%以下,公司出货450台,但后续许可紧缩,收入少了好几亿美元。

中国芯片进口为什么少了这么多?海关总署数据很清楚,2023年1到6月,集成电路进口2277亿颗,同比降18.5%,相当于少516亿颗。全年4795亿颗,降10.8%。原因不是买不起,而是本土产能上来了。中芯国际在上海、深圳、天津、北京建了四座晶圆厂,专产28纳米及以上成熟制程芯片,这些厂用本地供应链,成本比台积电和三星低,还能满足汽车和军工需求。

手机厂商也转向国产处理器,华为麒麟系列给了高通压力,过去买骁龙得花大价钱,现在有选择。先进制程14纳米以下还弱,但成熟芯片自给率超70%,市场潜力大。2023年7月,中国从荷兰进口光刻机金额6.26亿美元,同比增8倍,那是管制前囤货高峰。管制后,转向本土研发,上海微电子和中微半导体加紧光刻机部件生产,虽在高端有短板,但28纳米以上覆盖了。

欧媒对这事的评论挺多的,大多觉得荷兰这决定标志着中国芯片黄金期结束。BBC在2023年1月报道,说日本和荷兰限制对华技术出口,ASML面临两难,因为中国是最大客户,但得遵从管制。路透社2024年1月说,荷兰撤销许可,是美国施压结果,中国自主制造脚步放慢。《金融时报》指出,关闭大门后,中国快速获取先进技术时代完了。

德国之声2024年1月报道,荷兰取消两款光刻机出口许可,顺应美国管制。法国国际广播电台2024年8月说,荷兰计划限ASML在中国维修设备能力,这对中方是沉重打击。南方财经网2024年9月报道,荷兰扩大管制,与美国对齐,两款中端DUV机出口需许可。欧洲车企那边,2025年10月呼吁事态失控,光刻机可能停产,因为中国反制稀土出口,影响供应链。荷兰经济部长表态,希望与中国谈,寻求解决方案,但媒体指责美国破坏全球产业链。

这些评论有道理,但也忽略了中国反击。管制没完全堵死中国路子,反而推本土设备加速。2023年10月,中国限镓和锗出口,这些是芯片材料,西方供应链中断。日本供应商报告损失,ASML销售受限,中国市场流失。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1595亿美元,超手机成出口冠军,连续14个月增长。到2025年1月,荷兰决定隐藏ASML对华销售数据,不再公开敏感出口信息,这招罕见,路透社说引发关注,因为透明度没了。新浪财经2025年1月报道,这可能是为避政治压力,但也反映荷兰尴尬。

全球芯片业变数大,三方协议扰乱分工。美国企业如英特尔和高通竞争加剧,中国自产芯片价低,挤市场份额。荷兰本地就业降,经济部数据显示半导体出口下滑。2024年亚洲芯片价格涨5%,第一季度波动大。中国发布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指南,目标2025年自给率50%。中芯国际产能扩到每月数十万片晶圆,出口机会多。2024年1到10月,中国芯片出口1309亿美元,增19.6%,个数也多,行业进口依赖降。

这事说到底,是科技博弈。美国拉荷兰下水,短期看中国吃亏,但长期中国自研上轨道。欧媒说一切结束了,可能太早下结论。中国芯片进口减少,产能却升,自给自足在加速。荷兰新规震动全球,但中国供应链自给按下快进键。2025年10月,欧洲媒体报道,荷兰干预安世半导体事件,反噬自己,成欧美封锁的牢笼。荷兰望中方解除制裁,但事已至此,全球格局在重塑。

芯片产业不是零和游戏,管制扰乱大家。美国不愿看到中国弯道超车,但事实是,中国在铋基晶体管等领域研究快,速度比硅基快40%,能效高10%。北京大学团队贡献大,这创新可能改写规则。荷兰光刻机技术岌岌可危,因为中国正追。2023年到2025年,这两年多变化大,中国进口额降到3490亿美元,但出口爆棚。海关数据2024年出口再创新高,进口依赖降。

欧媒评论多负面,但也承认中国努力。观察者网2023年3月说,荷兰管制不适用所有DUV,但影响个别客户。新华网2024年9月报道,荷兰新规生效,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创新高,那是囤货效应。2023年1到7月,从荷兰进口25.86亿美元,增64.8%。管制后,中国转内循环,RISC-V架构优势显,正迈技术自给。

荷兰决定隐藏对华销售情况,2025年1月,政府对路透社说,排除在披露范围外。这举动引发猜测,可能为护企业,但也暴露压力。欧洲车企2025年10月呼吁,事态失控,因为中国禁令影响汽车芯片,光刻机或停产。荷兰经济部长表态合作,但媒体指这刀捅在欧洲身上。

芯片大战持续,各方加紧行动。中国减少外部依赖,信息安全强,创新推。荷兰管制虽严,但中国产能升,全球变数多。欧媒感叹一切结束,但中国芯片路在脚下,越走越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科技   光刻   荷兰   芯片   中国   三星   管制   美国   美元   数据   路透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