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关学前教育免费有了新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意见》指出,从 2025 年秋季学期起,中国将实施新的学前教育政策,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的保育教育费。
这条消息也就宣告着,幼儿园收取保能教育费将逐步成为历史, 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也有了实质性动作。
我们看到,从 6 月 1 日开始颁发实行的《学前教育法》,到 8 月 5 日的这一新政策,时隔两月,学前教育的免费政策实施在不断地提速,也就是了具体的时间表。
这一实质性的一步,没有一步到位,也就没有说三年全免,既 显示出在政策推进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有实验的成分在里面;另一方面,其实说明也有很多的考量,说直接些,就是其实还有很多准备不足。
就这个问题,我向幼儿园园长朋友请教,如何看待免费,如何看待这种循序渐进。
她们都提到几个关键问题,比如相比义务教育阶段,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将学前教育师资纳入常规师资补充体系,没有充分考虑人口快速增长时期的幼儿园快速发展现实,导致大量公民办幼儿园都聘请了大量的临时保教人员,免费之后,这些人员支出将是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否纳入财政预算。如果无钱支出,按照幼儿园设置条件,“两教一保”,财政供养的专业师资如何保障。
这是最现实的问题,在当前教育收费不断收紧的环境下,现在实现保教费免费,生活费又不能作为用工支出,幼儿园将无力聘请必要的保教人员,正常的保教也就无法开展。
除此之外,以前针对幼儿园的有效国培项目配套较少,幼儿园基于自身发展需求的,必须投入大量资金,从人才的自我培养角度出发,对保教人员开展自选项目培训提升。由于幼儿园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的原因,师资不稳定,重复投入, 培养成本高,投入大也是极大压力。
与之相匹配的办园条件改善,没有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纳入“薄弱学校改善计划”“标准化建设”等常规项目,包括教玩具的更新,大型活动的支出等都需要大量自筹资金,无形之中都增加了办学成本。
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说,就更加直接,将成为压死,逼其退市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使有财政的预算保障,对于民办幼儿园投资者来说,未到其营利预期,用其特色作为亮点的发展之路,又必须更大规模投入,也必将失去其经营的热情与兴趣。
不难预计,学前教育免费实施的三年,也必将是学前教育民办幼儿园大规模退出或转型的高峰期。
综合以上来看,园长们考虑最多的,教育质量、师资稳定性、民办园生存三大问题。
因此,这样简单分析看来,从某个层面来说,国家在有序逐步推行学前教育免费,也会有着各级财政资金保障的压力考量,尤其是地方资金的配套,需要与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有效结合,要考虑差异性,避免一刀切后的财政赤字问题。
师资的保障也是需要直面的问题,无论是“优师计划”还是人才引进、教师招聘,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渡,还有培养周期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还有一点也不能忽视,如果因幼儿园免费,保障无法跟上,导致大量的临时聘请保教人员再就业问题,需要逐步消化,避免规模化效应。
这样看来,学前教育免费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之下,各地在执行惠民政策落地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差异、先后、快慢,也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
因此,在总的政策支撑下,应该给予各地更多的自主权,既保证稳中求进总基调,强化宏观调控,又要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阶段性目标方面,要更加弹性,才能真正将这一惠民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义务教育的托底延伸,办实办好。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