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国产手机,不到一年卡成砖头,苹果手机,用好几年响应飞快,你有这种感觉吗?
前几年,国产手机卡顿确实严重,掏出手机扫码,先卡几十秒。打开APP追剧,半天无响应。想想都觉得红温了。

年年都说手机性能过剩,也没见解决了卡顿问题,使用体验原地踏步,新机售价节节高升。不卡顿的手机和流畅的使用体验,成了赛博奢侈品,可遇而不可求。
但如今时代变了,“不卡”从苹果的专属特权变成了机圈刚需。国产手机的流畅度开始直逼ios。为啥前几年国产手机卡顿这么严重?
如今国产手机又是如何让自己流畅起来的?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其中门道。
手机是如何工作的?
想弄明白手机卡顿的原因,咱们得从手机的工作方式入手。简单来说,等待被响应的程序,会在内存“排队”。
人类用户叫到谁,谁去处理器那报道,这处理器芯片的性能越好,来报道的程序响应就会越快。人类用户的使用体验就越好。

至于咱们常说的电池、内存等其他部件的问题引起的手机卡顿,那是因为这些部件不给力,影响了处理器的性能发挥,拖后腿了。它们并不直接参与手机的数据处理。
而是给处理器“打辅助”。因此,芯片的性能才是决定手机流畅度的核心硬件条件,它才是真正的C位。
那什么决定了对芯片的性能呢,有三点!它们分别是“制程”、“架构”和“频率”。所谓制程,就是“芯片做工的精细度”,就像雕刻木头,刀越细,刻的纹路越密。
什么7nm5nm,说的就是它,制程数字越小,芯片里塞的名为“晶体管”的小零件就越多,这晶体管是干啥的呢?
它就像一个个小灯泡,用户可以给它们发出信号,命令晶体管“导通”或者“截断”。
导通时,电流通过,代表 1,截断时,电流阻断,代表 0,无数个这样的晶体管,以光速传递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实现文字、图像和程序的交互。制程数字小,芯片的“大脑”就越好用。

但脑子好用还不够,还得有好的“思维逻辑”。架构此时就派上了用场,它是“芯片的设计图纸”。就像盖房子,设计图决定了房间怎么布局、楼梯怎么安排。
好的架构能让同样数量的晶体管更聪明地分工,效率更高。
最后,就是频率,频率越高,芯片里的晶体管干活就越卖力,比如 3GHz,就代表在这个芯片中,每个晶体管每秒要完成约30亿次“开、关、开”的切换。
频率越高,晶体管切换效率就越高。但就像打工人干活太猛会累,频率高,就会引起发热,耗电量增加等问题。
所谓“人力有尽时”,芯片亦是如此。制程数字再小,也有极限,架构优化再好,也有最优解,频率再高,也有上限。
这些东西,共同决定了手机芯片的算计极限,手机厂商每年提高手机的性能,很大一部分工作量都是在这块做文章。如果这个提升不能满足软件对算力的消耗,那手机就该卡的还是卡。
苹果手机,为啥更快?
在流畅度上,过去的安卓比不上苹果,那是一点都不让人奇怪,咱们看看2018年苹果的A11和骁龙与麒麟系列的数据对比,那差距真不是一点半点。
硬件差距已经这么大了,软件和系统的运行方法同样不同,这就导致了苹果在流畅度上的“遥遥领先”。

咱们的手机,其实非常的“死脑筋”,别管处理器的性能再好,一个处理器,一次也只进行一项工作。理想状态下,处理器是希望你每次只用一个APP,这样搞,肯定是不能让用户满意的。
于是,处理器就耍了个小花招,用极快的速度依次处理多个任务,就像一个补作业的学生,一会写点数学作业,一会写点语文作业,虽然哪个都没写完,但看上去,他在同时写所有的作业。
可是手机的内存有限,芯片的频率有限,等待被处理的程序进进出出,肯定会拖慢效率。就像补作业的学生把多本作业摊开在桌上,那桌子被摆满了,是不是得清理下桌面?
作业本掉地上了,是不是得捡起来重新打开?那这些事,不就都在拖慢运行的效率,造成卡顿吗?
如今的手机,虽然有不少采用了多处理器的设计,但处理器的数量依旧远远少于等待被处理的程序的数量,所以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苹果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呢?这就得提到苹果的封闭生态了,由于苹果的系统本来就是为移动端设计的,又是自研硬件,它可以非常硬气的要求各家APP去进行和它适配的调整。
就相当于,布置作业的人,给ios同学量身定制了作业,本来就是学霸,做的题又更简单,他会啥,就出啥样的题。那他做作业的速度肯定快。
而安卓呢?要知道,安卓系统的前身Linux,是谷歌为PC端定制的。2007 年 iPhone 问世。
为抗衡苹果,谷歌基于 Linux 定制开发了安卓系统,提供开发框架和虚拟机运行环境,安卓凭借开源和流行的 Java 语言吸引众多开发者和厂商,这才成了能与苹果抗衡的系统。
但问题就是,APP的适配性其实没那么好,甚至存在大量32位应用。它和64位应用的区别,大概就是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差异。
我们打个简单的比方,这就相当于,安卓同学之前一直做北京卷,突然让他做山东卷的题,还动不动出现繁体字的题目。
不止如此,还把作业的答案给他撕了,种种不利条件下,安卓同学写作业的速度肯定比ios慢。

除此以外,安卓还很难关闭后台的应用,哪怕到了今天依旧如此,举个例子,你关掉了微信,但新消息来的时候,微信依旧会给你提示。
这就说明了,其实微信一直在你的后台进行运行,这么一个“小而美”的程序时刻占着手机的内存,它能不卡吗?
更何况,这种程序还不是一个两个,能给你弹出消息提示的程序,它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在侵占安卓手机的算力。要知道,Linux本来是准备用在电脑上的,电脑的cpu多大一个?
相同的制程下,电脑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是完爆手机的,更大的空间也让电脑有更好的散热,能进行更高频率的运算。用电脑的逻辑套到手机上,可不就是小马拉大车吗?
而苹果呢?则用了一套“墓碑”系统,由于ios的APP都是定做的,所以极容易被关闭。
你滑动苹果时,展示给你看的后台待运行程序,其实都被关掉了,留下的只是一张图而已,哪怕微信也不例外。
至于消息提示,其实是这些APP的厂家把信息数据发给苹果,ios的系统把消息提示弹给用户,从头到尾都是ios系统在工作,而非各路APP在后台争风吃醋。同一时间运算的数据少,可不就更流畅吗?

安卓手机,为啥不卡了?
安卓现在变流畅,头功肯定的给硬件。依旧以A系列和骁龙、天玑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A系列的处理器虽然依旧有一定的优势,但已经不是全面领先了,优势不是那么大了。
这些年里,安卓的处理器,可谓是鸟枪换炮。
其次,是APP,这两年,安卓的各大应用商店也进行了调整,很多手机APP顺势而为,和ios一样,让64位应用成了主力,上演了一幕赛博版的“书同文”。
历史遗留问题不说彻底解决,至少获得了巨大改善。最后,就是自研系统和自研芯片的崛起。以 vivo 的 Origin OS 5 为例,就通过融合内存技术,让安卓同学放作业的“桌子”变大了。
而华为的鸿蒙系统,更是随着入驻其中的APP越来越多,也像ios那样,做上了位自己量身定制的作业。

这还没完,AI技术的崛起,也为安卓手机,或者说,国产手机的流畅,提供了帮助。
譬如不公平调度技术,利用 AI 分析程序 CPU 占用,让前台程序获得更多资源,后台程序资源分配急剧减少,使系统更流畅。
让不那么要紧却喜欢刷存在感的软件在后台和处理器那里安分一些,除此以外,各个手机厂商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优化UI动画这个方法。
毕竟是给人看的,只要能“骗”过用户的眼睛,让用户觉得“流畅”,那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iOS其实也在用这种方法,事实证明,这些策略都是行之有效的。
目前来看,尽管各家手机厂商的定制系统都有不同的调校方向,但大体的趋势都是相同的,强化硬件,优化算法,AI辅助,以及严格把关,营造更好的应用环境。
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正在复刻苹果的流畅神话。或许,在未来,手机卡顿,也会成为用户们遥远的记忆。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