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政府挥舞加税大棒搅动全球贸易格局时,欧盟委员会2025年9月27日泄露的备忘录显示,布鲁塞尔正酝酿对华采取"防御性贸易措施"。
这份标注"别无选择"的文件,暴露出美欧对华政策罕见的同步性,从钢铝关税到新能源汽车反补贴调查,西方联盟试图用规则重构产业链的话语权,但这场以"去风险"为名的围堵,实则将WTO多边体系推向悬崖边缘。
2025年9月,全球贸易格局因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纸加税通知再度陷入动荡,9月25日,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宣布,自10月1日起对全球多类进口产品加征高额关税。
覆盖范围从民生用品到工业设备,其中厨房橱柜、浴室洗手台等建材类产品关税提升至50%,进口家具关税30%,专利及品牌药品关税达100%,重型卡车关税上调至25%。
这场被外界称为“关税风暴”的举措,不仅直接冲击全球供应链,更将欧盟推向了中美贸易博弈的漩涡中心。
特朗普的加税政策并非孤立事件,自2025年4月以来,美国已通过“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100多个贸易伙伴实施关税调整,基准税率从10%起跳,部分国家因“特定问题”面临更高税率。
此次9月加税则进一步细化目标,建材、医药等领域的关税上调被认为旨在保护美国本土产业,同时为国内制造业回流创造空间,然而这一政策迅速引发连锁反应,欧盟作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一,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据欧盟委员会内部文件显示,美国对欧盟商品加征50%关税的决策,直接导致欧洲汽车产业对美出口量在2025年一季度同比暴跌42%,减少约150万吨。
面对美国压力,欧盟曾于3月12日对美实施反制措施,计划对总值26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但在5月25日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话后,双方达成妥协,欧盟推迟了对美加税时间。
然而这种妥协并未换来长期稳定,反而让欧盟陷入更复杂的贸易困境,甚至就在特朗普宣布加税的第二天,欧盟委员会被曝正在酝酿对中国钢铁及相关产品加征25%至50%的关税。
这一决策被欧盟官员解释为“别无选择”,声称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导致欧洲企业利润率下降,脱碳投资困难,但深入分析可见,欧盟的困境更多源于自身结构性问题。
以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为例,作为欧洲最大钢铁生产商之一,其生产成本因欧盟高昂的能源价格(电价比美国高2-3倍,天然气价格近5倍)长期居高不下。
意大利安赛乐米塔尔公司塔兰托钢铁厂则因环保成本和运营效率问题陷入亏损,这些问题的根源并非中国钢铁“倾销”,而是欧盟能源转型滞后、市场机制僵化以及劳动力成本高企。
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钢铁行业能源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40%,而中国仅为15%,可是尽管如此,欧盟仍选择将矛头指向中国。
甚至除加征关税外,欧盟还计划通过配套政策限制中国产品,要求公共工程项目优先采购“欧洲绿色钢材”,并强制大型企业和汽车租赁公司优先采购欧洲电动汽车。
而这些措施被批评为“披着环保外衣的保护主义”,其本质是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而非提升本土产业竞争力。
欧盟的对华政策并非铁板一块,法国和意大利明确反对对华加税,担心影响本国企业出口和供应链稳定;荷兰和瑞典则主张强硬,认为需遏制中国产业扩张。
这种分歧在5月24日的欧盟紧急会议上暴露无遗,会议因无法达成共识被迫延期,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在美欧关系中的战略困境。
俄乌冲突后,欧洲在能源和安全领域对美依赖加深,如今经济领域也难以摆脱“看华盛顿脸色”的惯性。
例如欧盟委员会曾提出“绿色产业自强计划”,试图通过补贴扶持本土企业,但面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竞争和中国产业链的成本优势,这一计划进展缓慢。
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无异于一次“压力测试”,欧盟若跟随美国对华强硬,可能短期缓解产业压力,但长期将失去中国市场的技术合作与投资机会,若坚持开放立场,又可能被美国孤立。
欧盟的加税举措迅速引发中国反制,中国商务部启动WTO争端解决机制,援引《反补贴协议》第11条,正式起诉欧盟滥用“国家安全”条款搞贸易壁垒。
同时中国对关键稀土元素如镝、铽加征25%出口关税,直接卡住欧洲军工和新能源产业的脖子。
此外,中国还对来自美欧的多晶硅启动反倾销调查,涉及金额超50亿美元,冲击欧美光伏市场竞争力。
在供应链层面,中国加速“去欧美化”布局,中欧班列新增“钢铁专列”,绕过欧盟港口直接将建材运往中东欧;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则表达扩大与中国贸易的意愿,计划将中转货物量从450万吨提升至1000万吨。
这些举措显示,中国正通过多元化市场和产业链重构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进行明确表态:“保护主义解决不了欧盟的问题,中欧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具体经贸问题。”
在这场没有赢家的博弈中,真正的出路仍在于合作而非对抗,全球经济的未来,取决于各国能否超越零和思维,在规则与市场间找到平衡。
欧盟的跟风加税已对全球经济产生连锁影响,上海至鹿特丹的集装箱运费一周内暴涨40%,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冲破90美元/桶,铜库存一周增12%。
联合国贸发会议警告,2025年全球海运贸易量增速将降至0.5%,为近年最低;经合组织预测美国经济增速到2026年将只剩1.5%。
而在这场博弈中,欧盟的“别无选择”更像是战略短视的托词,历史表明,贸易保护主义从未解决结构性问题,反而推高通胀、抑制创新。
2018年特朗普首次对华贸易战使美国消费者多承担500亿美元成本,而今类似剧本重演,全球供应链尚未从疫情和地缘冲突中恢复,新一轮关税战可能进一步撕裂全球经济。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打不过中国钢企就耍赖,“欧盟最高将对华征收50%关税”》——观察者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4307879772645339&wfr=spider&for=pc《警惕!欧盟被曝正准备对中国发起针对不同领域的20项“调查”》——观察者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4337606653188414&wfr=spider&for=pc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