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这么个事儿。
某地非标城投在6月份派息时,投资人拿到的收益被扣了20%的个税。
被扣掉了20%后,变相的把到手收益降到了7点几左右。
刚开始还以为这是这边第一次遇到收益扣税的,后来去查才发现,这区域还有另一家平台,在去年12月份就开始扣了20%的税,今年一季度的,也被扣了。
之前查个税APP时,没勾选利息那一栏,就没注意到这一块,现在去看了,暂时是只有绵Y下面的江Y,暂时要扣个税。
根据规定,利息所得大概率都是统一按20%的固定比例扣税,规矩是早就立下了,但之前一直没有按规矩办,前面一直不执行,现在突然执行,遇到按规矩办的,还是很不适应。
就像秋后算账,后面可能一直不清算,也可能突然清算,但给人的感觉,还是有点流氓了。
后面就看个税APP里面是否会申报数据了,如果是真扣到S务那边,系统上会显示这部分收入的。这边也去问了平台财务,也说该平台的利息收入都会申报到个税APP上去。
真扣了个税的,当地大概率也会更稳了。其实放现在来看,7个点的收益也可以接受了,这也比存款利息高了好几倍,能赚到钱的,才是硬道理。
当地现在也没啥产品了。还有3+2年和2+3年的城投债券,在2020/2021年口罩后发行的,那时候票面利率高,有五点几,六点几的。
过了两三年后,尤其是去年和今年,前面的2和3年到了行权时,大部分城投公司都把票面利率拉到只有二点几,但有些持票人在行权前是按前面五点几、六点几的利率去估算的城投债券剩余两三年的价值的。这时候行权时,城投公司强制性的把票面利率降低两三个点后,早期以高价格买入的城投债券就还有一定几率亏损的风险。强制调低债券的票面利率后,剩余两三年中债券的价值就会损失4-6个点的未付利息。
因此现在能有靠谱的能拿到7个点收益的产品,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个税都扣了的,这种项目延期的可能性就很低了,这部分债务大概率是报上去了的,然后才会去报扣个税。
至于这种利息收入,大概率都是按次计税,且税率固定为20%,也就是每笔都是统一按20%的税率扣,平台那边代扣代缴的,也不需要个人再去进行年度汇算清缴,其实不管这块儿都可以。
这种情况说稀奇也不算稀奇,在2022年时,这边还写过一篇文章,某地在付息时,也是被扣了20%的利息税,不过后来那个强制扣掉的税,后面又给投资人补发了,估计地方上还是考虑到后期的融资及声誉影响,而现在的环境,又不一样了。
投资这块,跟投资人密切相关的,一个是印花税,一个是所得税,标债要缴的所有税费,直接在交易所里面就扣完了,但去买非标城投,它就会存在这方面的隐患。
目前这边暂时遇到扣税的就只有这个地方,买的多了之后,什么样情况都可能遇到,只要最终能实实在在赚到钱,其实也还好。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