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高”的孩子,大多有4个突出的烦人表现,你别错怪娃

大家好,我是小书虫妈妈。

最近闺蜜和我说,不想做全职宝妈了,带娃真的是从早烦到晚。她家娃从小喜欢拆家,到处搞破坏,现在大一点就喜欢顶嘴。

还有一点特别烦:根本不能说,一说就是哭个不停,还要跟你顶嘴,翻旧账。

她说,带这样的娃真难,还不如去上班,落个清静!

哈哈哈,我想很多宝妈都有这样烦恼,宁愿上班也不想带娃,因为带娃,真的太难了!

带娃这些年,加上啃了不少书,我发现:孩子有些把你“烦”到想打人的行为,恰恰是娃大脑发育好,聪明的表现。

要是你家娃也有这4种“烦人”表现,我们真得偷着乐,可别错怪了聪明娃!

一:爱顶嘴、跟你“讲道理”

姐妹们,你家娃是不是这样?你跟他讲道理,他反而跟你讲更多的“道理”,真的让你有点无言以对。

举个例子吧!

前几天,嫂子带侄子去超市,他非要买雪糕。

嫂子说:“刚吃完饭,吃这个会肚子不舒服。”

侄子不开心了,说:“那爸爸昨天吃完火锅,我看到他还吃了两个冰淇淋呢!”

嫂子噎了一下,他还补刀:“你说‘大人可以偶尔吃’,那小孩也能偶尔吃啊!”

当时嫂子攥着购物车把手,差点没忍住吼他。

在成年人看来,侄子的表现确实不讨人喜欢。

但转头又想,这小子居然在 “抓漏洞”。 他没直接哭闹,而是在跟妈妈掰扯 “规则”。

我看了书才知道,这叫 “认知反思能力”。

说白了,就是他不是你说啥信啥,会自己琢磨 “这对吗?有没有例外?”

你嫌他犟,其实是他的小脑袋在高速运转:分析你的话,找逻辑,再组织语言反驳。

所以,爱顶嘴、反驳你的孩子,往往正是有这种“反思能力”。

嫂子经常跟我说,侄子不是一说就听、一教就乖的那种孩子,而是凡事都要争个理。带起来,真的好累好累!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爱顶嘴,跟你“讲道理”的孩子一般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类孩子善于思考、善于表达,喜欢动脑子,勇于挑战不可能,这类孩子长大后,创造力和学习能力也会比较强。

所以啊,遇到顶嘴的娃,别急着拒绝。 我们可以蹲下来问一句:“那你觉得该咋做?” 说不定他的主意,比你想的还靠谱。

二: 记性好到 “防不胜防”,专挑你错

姐妹们,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娃记忆力真好,简直让人防不胜防。

记得我娃小时候,有一次我讲故事,漏了一句 “小兔子给妈妈带了胡萝卜”。

娃立马打断:“妈妈不对!上次你讲的时候,小兔子带了三根,今天咋没了?”

我当时特尴尬,感觉自己像个 “马大哈”,被娃抓个正着。

身边有妈妈说:“这孩子咋这么较真?跟个小杠精似的。”

但你细想,这得多厉害啊 !他能记住你上个月说的一句话,能发现故事里的细节差异,还能准确指出来。

这背后是啥?超强的记忆力,还有逻辑能力。

以前我老觉得她“较真”“爱抬杠”,心好累!现在懂了,这是 “记忆力”和“逻辑力”的双重王炸,我应该偷着乐。

能精准记住细节、发现前后矛盾、还能逻辑清晰地“怼”你...

这娃以后搞科研、学法律,说不定是块好料!他对规则、时间、语言细节的敏感度,是天赋!

这类娃特别看重“说到做到”。我们做不到的,别轻易许诺!万一被“抓包”,那就麻烦了。

对于这样的娃,我们可以这样应对:

“哇!你记得比妈妈还清楚!真厉害! 对,妈妈是说过(承认事实)。这次是妈妈疏忽了,下次我们说话都更认真一点,好吗?”(肯定能力,也示范承担)


其实他们不是故意找茬,是用逻辑理解世界呢。回应时,重点在“规则一致”,语气可以温和点。

三:问个不停,问到“你哑口无言”

我家娃4-5岁那阵,走在路上总把我问到哑口无言!

看见落叶:“妈妈,叶子为啥秋天会掉?它们是不想跟树妈妈玩了吗?”

看见小狗:“它尾巴摇得那么快,是在说‘我喜欢你’吗?”

进入“好奇宝宝”高峰期(通常4-6岁),那问题真是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烦吗?真烦!但你知道吗?这 “认知探索欲”强的表现,这是聪明娃的标配!

特别是那些追问“为什么是这样”、“如果不是会怎样”的娃 。这已经在玩“因果推理”和“假设思维”了!这种高阶思维,以后学啥都吃香!

剑桥大学的研究表明,童年时期提问频率高的孩子,成年后在科研、艺术等需要创新思维的领域表现更出色。

面对孩子问个不停,建议这样一步步应答:

(1)直接回答孩子的简单问题。

(2)引导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3)鼓励孩子去学习实验验证自己的回答。

四:情绪敏感、玻璃心

我闺蜜家娃,属于 “一点就炸” 的“玻璃心宝宝”。

有次她在画画,弟弟也用画笔在画上划了两个,她眼泪立马下来了:“我画了好久的画,给你破坏了……”

闺蜜说她:“多大点事,再画一幅吧。”

结果她哭得更凶:“你是不是觉得我不讲理,不爱我了?”

当时闺蜜特焦虑:“这也太玻璃心了,以后咋抗压啊?”

其实啊,情绪敏感的娃,大脑 “感知系统” 特别发达。

他能捕捉到你语气里的一点点不耐烦,能发现环境里的细微变化,甚至能 “共情” 到别人的情绪。

你看那些艺术家、作家,小时候大多这样 —— 心思细,感受力强,才能写出动人的故事,画出温暖的画啊。

对待高敏感,玻璃心的娃,“硬碰硬”或“别矫情”是最差选择。

家有高敏感娃,我的经验是应对要做好关键两步。

第一步先接住娃的情绪:


“妈妈看到你很难过/委屈/生气了,是因为...(帮她说出感受),对吗?来,妈妈抱抱。” (让情绪安全着陆)


第二步再教娃处理方法:


“现在感觉好点了吗?下次再有这种感觉,我们可以试试一起深呼吸数到10,或者去你的‘冷静角’抱会儿小熊?等你准备好了,我们再聊聊。”


换句话说,这类孩子,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陪伴和引导。

以上的几种突出烦人表现,你家娃占几个?你家娃是哪种“聪明烦人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育儿   烦人   智商   孩子   妈妈   嫂子   侄子   能力   逻辑   情绪   记忆力   敏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