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点起床错了?医生建议:过了70岁,起床要尽量做到这7点

王大爷已经七十多岁,每天早上七点钟起床,习惯性的闹钟响起,他便急忙爬起来开始一天的生活。但有一天,他听到了一位医生的建议:“过了七十岁,早晨起床要注意这几点。” 王大爷心想,难道自己一直做错了?他平时没有考虑过早起时身体的反应,觉得自己没有问题就坚持下去了。那么,老人家起床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太早起,身体真的受得了吗?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有一个习惯,天一亮就起床,总觉得“早起就是勤快、身体好”。可医生提醒,过了七十岁,太早起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负担。

人上了年纪,身体各项功能都在慢慢变慢,晚上休息时血压、心率都会下降,清晨时血液会变得比较黏稠,循环速度也比白天慢。如果这时候一睁眼就急着起床,身体还没完全“运转”起来,血压突然升高,容易让心脑血管承受不了。

很多老人平时感觉自己挺好,起得早也没什么事,但问题往往就在“没感觉”上。清晨是一天中心脑血管意外最多的时段,特别是冬天,气温低、血管收缩快,对老年人来说是个危险时刻。

起得太早,气温还没升上来,冷空气刺激呼吸道和血管,会让血压波动更大。很多人以为早起锻炼能强身,其实如果太早出门,身体还处在半清醒状态,容易出现头晕、乏力、心慌这些反应。

到了七十岁以后,身体的生物钟和年轻时已经不一样。老年人夜里入睡浅、醒得早,这是自然规律,不代表就该马上起床。医生建议,早上醒来可以在床上多待一会儿,让身体慢慢适应,从昏沉到清醒需要一个过程。等感觉清爽、头脑清醒、身体有劲儿时再起身,才是安全的。

再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是睡眠质量。很多老人晚上容易醒几次,真正的深睡时间很短。如果太早起,睡眠总时长不够,白天容易犯困、记忆力下降,精神也不好。睡眠不足还会影响血糖、免疫力,时间久了,人更容易生病。与其强迫自己早起,不如让身体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该起。

医生强调,健康的起床时间不是比谁早,而是看身体有没有得到足够休息。能自然醒,精神好,不头晕不乏力,就是合适的起床时间。对于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来说,七点左右起床更符合身体节律。这样起得不慌不忙,血压平稳,心脏负担也小。

很多老年人把“早起”当成一种习惯,其实真正的养生是顺着身体的感觉来。睡得够、起得稳、动得缓,这才是健康的三步。身体舒服了,一天的精神气也就跟着上来了。

二、医生提醒的“7点智慧”

1.醒后别急着起

很多老人一醒就急着下床,其实这时候血压还没稳定,身体还没完全清醒。医生建议,醒来后可以先在床上静静地待一会儿,做几次深呼吸,让心率慢慢平稳。这样做能让身体逐渐进入清醒状态,减少头晕、心慌的风险。

2.活动下四肢

睡了一整夜,血液循环慢,肌肉和关节都比较僵硬。起身前轻轻活动一下手脚,扭动脚踝、伸伸胳膊,让血液流动起来。这一步能让身体的循环系统“启动”得更顺畅,不容易因为起身过快而感到眩晕。

3.起身要慢一点

很多老人起床太快,容易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情况。医生提醒,起床时最好先侧身坐起,再缓缓把双脚放到地面上,稳一下再站起来。这样血压有时间适应,身体更安全。

4.喝点温水

经过一夜睡眠,身体会丢失不少水分,早上起床后喝一小杯温水能帮助血液流动,也能让肠胃慢慢苏醒。温水比凉水更合适,能减少对肠胃的刺激,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

5.洗漱别太着急

起床后很多人立刻去洗脸、刷牙,尤其是用凉水,容易让血管骤然收缩。医生建议等身体彻底清醒后再洗漱,用温水更合适。这样既能保持清洁,又不会让身体受到刺激。

6.晒晒晨光

起床后让阳光照进屋里,能帮助身体分泌褪黑激素,调节生物钟。光线能让人精神更快恢复,也能改善睡眠质量。即使不出门,站在窗边晒几分钟太阳也有益健康。

7.顺着身体的节奏

对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来说,起床时间不宜太早。七点左右起最合适,这个时间气温适中,血压波动小,身体经过一夜休息也差不多恢复。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要让身体感觉轻松。只要每天保持规律,按自己的节奏生活,就是最稳妥的做法。

医生强调,老年人的健康不在于起得早,而在于起得稳。做到这七点,不仅能让一天开始得更安全,也能让精神状态更好。

三、好起床,更要好睡觉

年纪越大,越能体会一句话:睡得好,比什么补品都强。医生常说,早上能顺利起床,关键在于前一晚有没有睡够。很多老人觉得自己睡得早、起得早就是规律,其实光看时间不够,得看睡眠质量。

上了年纪,睡眠变浅,是常见的现象。很多人晚上醒几次,翻来覆去睡不实。长时间睡不好,白天容易犯困、记忆变差、脾气也跟着变。身体修复和排毒主要在深睡眠阶段完成,睡眠时间不够或者质量不好,会让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医生提醒,想睡得踏实,环境得安静、光线得柔和、室温不能太低。卧室里不要有太多刺激的声音或灯光,床铺要舒服,睡前别看手机、别喝茶或咖啡。身体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进入深睡眠,呼吸也会更均匀。

有的老人吃得太晚,或者睡前喝太多水,也容易打乱睡眠。胃在消化,身体难以完全放松。夜里起夜次数多,也会影响深睡眠时间。医生建议,晚饭要清淡,睡前两小时别再吃东西或大量喝水,保持肠胃轻松。

入睡前的情绪也很重要。情绪紧张、焦虑、胡思乱想,都容易让人睡不着。可以在睡前听点轻音乐,做做深呼吸,让身体慢慢放松。维持规律的睡眠作息,每日在相近的时间就寝,可使生物钟保持稳定,这样入睡可以更为自然顺畅,拥有更优质的睡眠体验。

睡够了,起床才不会头晕、乏力。睡得好的人,血压、心率更平稳,精神也更足。老年人早上七点左右起床比较合适,但前提是晚上得睡够六到七个小时。身体的节奏稳定下来,白天的活动才会更顺畅。

医生常说,养生的关键在平衡。起床讲究方法,睡觉更要讲究质量。能安稳入睡、自然醒来,精神清爽,这就是最好的状态。身体休息好了,起床也就轻松了,一天的心情和健康,都从这一觉开始。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养生   早上   医生   建议   身体   早起   血压   时间   睡眠   老人   头晕   清醒   温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