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去世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宁可打打麻将,也要少做这6件事

田阿姨今年65岁,每个周末都会和邻居们聚在一起打麻将。有人调侃:“你们年纪都不小了,还不如多去公园锻炼!”田阿姨却笑着说,麻将让她开心、专注,还能跟老姐妹们聊聊家常。可小区最近传来几位熟人因癌症离世的消息,让大家坐在麻将桌前都不免叹息:“癌症到底为什么越来越多?”而王医生在一次社区讲座里却提到:“与其拼命焦虑,不如适当地打打麻将放松心情,但有6件事,真得少做,才能远离癌症的威胁。”此话一出,围坐的人们纷纷侧耳。难道‘娱乐’反倒比‘养生焦虑’更有用?哪6件日常习惯竟然会无声地偷走健康?一场关于生活方式与癌症风险的讨论悄然拉开。

癌症,近年来在中国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恶性肿瘤约431万人,死亡约285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10年前有近20%的提升。许多人一谈到癌症,首先想到的是遗传、环境污染,忽视了自身生活习惯的巨大影响。不少人每天步步小心,买保健品、查身体,却依然防不胜防。一些常见却被忽视的行为,往往才是真正的高危因素。为什么医生提醒宁可适度“打打麻将放松”,也不要过度“自以为是的养生”呢?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和良好社交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防御,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而经常焦虑、长期处于压力之下,反而会让免疫力下降,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可乘之机。中国医学科学院在5万人十年随访发现,社交活跃、心态愉快的老年人癌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封闭孤僻者,差异高达13.8%。这就是为何医生说,“放松娱乐,也许比拼命养生更值得坚持。”但不良的生活习惯才是加速癌症到来的“幕后推手”。

那么,哪些日常行为最容易让人悄悄走近癌症?

医生总结出“6大不可取习惯”,提醒中老年人:哪怕生活再忙,也千万别被这些细节忽略了!

第一,长期熬夜作息紊乱。

现代社会,追剧、刷手机成瘾,常常真实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中国睡眠报告》数据显示,熬夜者患各类癌症风险较对照组高15.2%,尤其是结直肠癌、乳腺癌。长期睡眠不足,会扰乱内分泌、损伤细胞修复功能,为癌变埋下隐患。晚上11点前上床,争取每晚深睡7小时,是健康底线。

第二,爱吃腌制、烟熏、油炸食物。

传统饮食习惯导致不少人偏爱咸鱼、腌菜、烧烤。但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腌制及烟熏肉类列为Ⅰ类致癌物。一份覆盖17万人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经常食用此类食物人群,胃癌及食管癌发病率高出19.4%。尝鲜可以,但切忌成为每日标配,建议每周不超过2次。

第三,久坐缺乏活动。

很多人退休后运动量大减,最常见“在家一坐一天”。美国癌症协会研究显示,每天静坐时间超过6小时者,整体癌症死亡率增加11%。即使身体条件一般,也建议“坐半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楼下多走几圈,晒晒太阳,哪怕只是在家伸展,都是对身体的呵护。

第四,情绪长期压抑、焦虑。

心理健康被证实与多种癌症发生密切相关。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指出,慢性情绪压力可抑制免疫监视功能,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识别。适量的娱乐、与朋友沟通、培养兴趣爱好,反而是稳定情绪的良药。宁可像田阿姨一样打打麻将,也不要闷在家里胡思乱想。

第五,习惯性饮酒

适量饮酒被不少人误以为“活血”,但多项国际权威数据揭示——酒精任何摄入量都与肝癌、口腔癌、食管癌风险增加相关。即使是自酿黄酒,风险也没有本质区别。建议将每日饮酒量控制在男性20克、女性10克以内,最好能主动戒酒。

第六,盲目进补、滥服保健品。

我国老年人群中滥用保健品比例逐年攀升。国产《中老年保健食品消费调查》显示,约有46.5%的中老年人“听信广告、随意服用补剂”。大量研究表明,抗癌效果未得到有效证实,部分伪劣补品反而危害健康。所有补充剂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切勿自行“养生过度”适得其反。

面对这些高危“行为陷阱”,怎么做才能远离癌症?

医生建议,中老年人不妨“管住六件事”,以科学方法掌握健康主动权。

第一,坚持规律作息,培养早睡习惯。可尝试制定固定入睡时间,睡前不看手机,泡脚放松助眠。

第二,减少腌制、烟熏、油炸食物,多选择新鲜蔬菜、豆类和粗粮。偶尔改善口味,但不能贪多求刺激。

第三,每日至少保持3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如慢走、太极、广场舞。长时间坐着时,可以定闹铃每半小时起来走动。

第四,学会情绪调节。可以适度参与麻将、棋牌等活动,维系朋友圈,多与家人倾诉烦恼,不让情绪积压。

第五,尽量远离酒精,娱乐可选茶水等健康饮品。聚会时勇敢说“不喝酒”,为自己健康负责。

第六,保健品补剂一定先咨询专科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不轻信广告、亲友推荐。

总结

健康,不在于盲目听“养生经”,而是懂得“该放松时放松、该坚持时坚持”。医生强调:与其担忧明天会不会得癌症,不如今日脚踏实地,把握每一个细节、少做每一个错误决定。哪怕是和朋友们打打麻将聊聊天,都优于焦虑自责。

具体健康变化因人而异,实际效果还需结合个人体质与综合生活环境。建议如有身体不适、家族肿瘤遗传史或高危因素者,务必定期前往正规医院体检与专业咨询,医生的指导永远最可靠。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国家癌症中心2022最新癌症统计分析》

3.《世界卫生组织癌症致病因素分类》

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2023)》

5.《中国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报告(2022年)》

6.《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报告(2023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养生   癌症   麻将   医生   健康   中老年人   中国   焦虑   情绪   世界卫生组织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