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古书奇谭
编辑 | 古书奇谭
之前在安世半导体问题上硬气十足的荷兰,突然松口要和中国好好谈,还说要解除管控把管理权还给中资的闻泰科技,而之前一个多月都不吭声的欧盟,不光给荷兰的让步点赞,还催着赶紧落实。
荷兰为什么从硬刚变软?欧盟又为什么在关键时刻帮中国压荷兰?中国到底出了啥招,能把局势拧过来?

荷兰在安世半导体这事上的硬气,就撑了一个多月,一开始,荷兰政府拿出了20世纪70年代的紧急状态法,说为了安全,要管控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是冲着中国半导体产业来的。
那阵子,荷兰好几个高层都放话,一副非要压中国一头的架势,连首相斯霍夫都出来说中国已经同意恢复安世对中国的出口,想让人觉得中国服软了。
可事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翻一翻中国外交部的表态,再看看主流媒体的报道,都只说同意荷兰派官员来中国磋商,压根没提恢复出口的事。
所以荷兰炫耀的小胜利,全是自己编的,随着事情推进,荷兰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最近他们的看守政府垮台了,新政府还没建起来,安世这事连个拍板的人都没有,再加上中国的反制一步步跟上,荷兰也琢磨过来,再硬扛下去,代价根本承受不起。
直到11月6日,荷兰终于松了口,提出只要中国保证车载半导体能全球供应、把供应链稳住,就解除对安世的管控。
这看着像双方商量好的结果,其实就是荷兰没办法了,既顶不住中国的反制,又盼不来美国的实际帮忙,国内产业还因为供应链断了闹意见,最后只能从硬刚改成服软。
面对荷兰的步步紧逼,中国没陷进一对一的死磕里,反而走了步妙棋,让欧盟直接介入,督促荷兰把不合理的措施撤了。

这招厉害就厉害在,精准抓住了欧盟内部的利益分歧,把中国和荷兰的矛盾变成了欧盟自己的事,整个博弈的节奏一下就变了。
因为最近欧盟内部有不少成员国都想跟中国好好合作,尤其是中美在韩国见完面之后,欧洲很多国家都明白过来,跟中国脱钩根本不现实。
像德国、法国的企业,在半导体产业链、新能源这些领域,早就跟中国绑得很紧了。
这种时候,中国提出让欧盟管安世的事,等于是给欧盟各国出了道题,是站荷兰那边,冒着跟中国合作黄了的风险,还是帮中国,保住自己在全球供应链里的利益?

答案没等多久就出来了,欧盟内部很快分成了两派,不少跟中国有频繁经贸往来的国家直接表态,希望荷兰赶紧把这事解决了,别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
毕竟安世在全球车载半导体领域是关键企业,现在这事已经连累到欧洲的汽车产业,再拖下去,欧洲车企可能就没芯片可用了。
中国这一招,不光让荷兰没了欧盟的统一支持,还让欧盟主动出来催荷兰,从根上断了荷兰的外部靠山。

除此之外,中国反制时的快、准、狠,也让荷兰和欧盟都吃了一惊,安世的母公司闻泰科技,第一时间就通过法律途径跟荷兰政府抗议,还在舆论上发声,把荷兰管控安世的不合理之处说透。
中国政府则从产业链下手,很快帮安世中国公司对接好了上下游资源,重新把供应链理顺。
这一下,荷兰也看明白了,就算把安世管控了,也没法切断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
这种法律、舆论加上产业的组合,彻底断了荷兰想掌控安世的念头,也让欧盟清楚,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实力已经不能小看了。

荷兰服软、欧盟转向的背后,有个关键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美国的态度,当初荷兰敢对安世下手,很大程度是因为美国出了50%穿透法案,专门限制中国半导体企业,荷兰想跟着美国走。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中国一反击荷兰,美国就全程装看不见,既没出来帮荷兰说话,也没给任何实际支持,完全是事不关己的样子。
而美国之所以不吭声,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因为美国国内的半导体产业正面临产能不够的问题,很多环节还得靠中国,要是公开帮荷兰,很可能引来中国的反制,影响自己的产业布局。
而且在中美见完面之后,双方在经贸上还保持着沟通,美国也不想因为荷兰这一件事,把整体的对话氛围搞砸,最后就选择了袖手旁观。

但美国这态度,不光让荷兰孤立无援,也让欧盟彻底明白美国靠不住,与其跟着美国站队,不如先保住自己的利益。
也正是因为想通了这一点,欧盟最后选择了弃车保帅,牺牲荷兰的短期利益,换跟中国关系的稳定。
从欧盟的角度看,一开始不吭声,是想看看中国和荷兰博弈的结果,盼着荷兰能占点便宜,可越往后越清楚,荷兰根本顶不住中国的反制,再拖下去,整个欧洲的半导体供应链都得受连累。
更关键的是,欧盟之前还幻想跟美国一起,以安世为核心,建一个不用中国的供应链,可现实狠狠打了他们一巴掌。

中国已经建成了完整的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不管是技术储备还是产能规模,短时间内根本没人能替代。
要是还帮荷兰,欧盟就得面临供应链断了以及跟中国关系闹僵的双重风险,这显然不符合欧盟的整体利益。
所以欧盟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11月7日,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的委员谢夫乔维奇,直接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给荷兰的让步点赞,还明确说荷兰得赶紧把承诺变成行动,别把中国逼急了。
这话等于欧盟公开说不帮荷兰了,选择站在中国这边,赶紧把事情解决了,别让中国和欧盟的矛盾再升级,而荷兰,就成了美欧考虑全局时被牺牲的棋子,只能自己咽下服软的苦果。

从荷兰硬刚到服软,从欧盟沉默到帮中国压荷兰,再到美国全程装看不见,每一次转折都能看出现在国际格局的变化。
中国能在这事上掌握主动权,既不是靠硬拼,也不是靠运气,关键是有三个核心支撑。
首当其冲的就是产业链的硬实力,中国已经建好了完整的半导体上下游体系,从原材料供应到芯片设计、制造,再到最后用在产品上,形成了没人能替代的产业生态。
有了这实力,荷兰管控安世也就没了意义,欧盟也明白,离开中国,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根本稳不住。

还有我们在博弈策略上的灵活性,中国没跟荷兰死磕,而是通过撬动欧盟,把对手的阵营拆解开,从被动变成主动,这种不按常规来的策略,正好打在了欧盟内部利益分歧的点上,让荷兰没了外部支持。
最后就是我国国际合作的吸引力,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更多国家都明白,跟中国合作能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因为欧盟不少国家都不想因为荷兰这一件事,影响跟中国的合作,这也成了中国扭转局势的重要助力。

但荷兰服软不是结束,而是一个信号,现在的国际格局里,想靠单方面施压耍霸权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平等商量、互利共赢,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而中国在这场对抗里展现的智慧和实力,也为以后应对更多国际挑战,攒下了宝贵的经验。
信息来源:
安世半导体风波:中方同意荷兰派人磋商 德总理暗示问题即将得到解决--欧洲时报网
解决“安世之乱”,欧盟须有作为,中国商务部敦促荷兰尽快纠正错误做法--新民晚报
当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混乱,中方:源头和责任在荷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