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做对,不生杂病!这5个部位千万不能冻,当心留下病根

最近的秋风是越来越凉,温度也是越来越低。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因此很多人现在还穿着短袖和薄外套。


那么,人人都可以“秋冻”吗,冻到什么时候添加衣服最合适?



适当地“秋冻”,有助于锻炼人体的耐寒能力,增强对低温的适应力,秋冬寒冷的时候就不容易生杂病


但是“秋冻”也有个度,并非什么温度都适合冻,也并非人人可冻。


1、适合“秋冻”的温度

适合“秋冻”的温度一般认为是15℃~20℃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人体可以逐渐适应秋季的凉爽,通过适当减少衣物来锻炼身体的抗寒能力,从而提高免疫力。不过,这也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来灵活调整。


具体来说,如果秋季气温降到15℃以下,早晚温差增加,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气温急剧下降时,就应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2、不能“秋冻”的几类人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高血压、冠心病等。寒冷天气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或中风等疾病。


因此,这类人群在秋季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保持身体温暖。



慢性肺病患者: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寒冷空气会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刺激,诱发或加重呼吸道疾病症状


这类人群在秋季应特别注意保护呼吸道,避免吸入冷空气,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关节病患者: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寒冷天气可能导致关节疼痛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因此,这类人群在秋季应注意关节保暖,避免穿着过于暴露的衣物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微循环障碍和神经 病变,对寒冷刺激的敏感度降低。


若不注意保暖,可能导致足部受冻,进而引发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在秋季应特别注意足部保暖和护理。



体质虚弱的人群:

包括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导致体质虚弱的人群。他们自身的调节能力差,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较差,容易因寒冷而生病。


除了这些人群外,健康的正常人在“秋冻”时也要格外注意几个部位的保暖。


1、头部:阳气汇聚的宝地

头部,被誉为阳气汇聚的宝地——诸阳之会。若保护不当,阳气便会逐渐消散


尤其在凉爽的秋季,晨起洗头成为一大禁忌,因为此时头部极易受到风寒的侵袭。



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偏头痛患者更应时刻注意头部的保暖,在享受秋日美景的同时,不妨佩戴一顶帽子,为头部增添一份温暖。


2、颈部:血管密布的通道

颈部,作为血管密布的重要通道,其血管一旦受冷,不仅会影响脑部的正常供血,还可能诱发带有肺部症状的感冒。


因此,对于经常感到肩颈发凉的人来说,出门时围上一条围脖,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3、腹部:经脉交织的枢纽

腹部,是众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的交汇之地,任冲督三脉也在此起源。


若此处受凉,将导致腹部经脉气血瘀滞,进而影响脏器的正常功能。



4、关节:风湿的潜在温床

在阴冷潮湿的天气里,若穿着裙装,腿部极易受到风寒的侵袭,出现发凉、麻木、酸痛等不适症状。长此以往,还可能引发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因此,当膝关节感到寒冷时,不妨添加一个护膝来保暖,或者将双手搓热后覆盖在关节上,以缓解寒冷带来的不适。


5、双脚:远离心脏的末端

“寒从脚生”,双脚作为全身最怕冷的部位,其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此



然而,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也最长。因此,一旦脚部受寒,将导致血液流动瘀滞,进而影响全身的血液供应,最终损害脏器的功能。


在“秋冻”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可以多吃一些性味平和、补气益气的食材,花生也给大家推荐3碗温补的汤。


1、莲藕排骨汤

【食材】

带藕节的藕、排骨、薏米、生姜。



【做法】

将洗净的排骨150g、带藕节的藕250g、薏米30克、生姜10克一同放入砂锅内大火煮开,撇去浮沫后小火煲煮40分钟,在加适量盐煮10分钟即可食用。


2、黄芪梨汤

秋燥最易伤肺,喜润恶燥,常喝这碗黄芪梨汤,有助于润肺健脾,尤其适合经常咳嗽感冒、爱出汗、乏力、干咳无痰肺气亏虚人群。



【做法】

①取黄芪2-3片、雪花梨1个、银耳2-3朵、百合7-8片;

②黄芪提前浸泡半小时,银耳泡发,雪花梨切块;

③所有食材加适量水一起炖煮,开锅后煮半小时即可。


3、干姜肉桂羊肉汤

【组成及制作】

肉桂、干姜,各10-15克,羊肉适量。炖羊肉汤时放入肉桂、干姜即可。



【功效及适用】

散寒养血,适合脾胃虚寒人群。


【专家提醒】

一周喝1-2次,不适合阴虚有热人群、肿瘤患者、有出血倾向人群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养生   病根   当心   部位   人群   秋季   寒冷   保暖   黄芪   经脉   患者   头部   关节   干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